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08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孙秀莲    所属单位:晋城市高平市南城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7-02-09 23:16:29    浏览数( 1 ) 【举报】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长城和运河

姓名

孙秀莲

所在工作坊

小学语文4

工作单位

高平南城中心校庞村小学

年级学科

三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苏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诗歌极力颂扬长城、运河雄伟壮丽,歌颂了申华民族的勤劳智慧。诗歌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的是长城与运河。每部分皆为八行,结构相同,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六行集中概括勾勒长城、运河的雄姿。

诗歌每部分起始皆为: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交代了观察的独特方位:广裹的蓝天,俯视祖国河山;描述了观察的鲜活的图阂环嬉炀跋螅托脑媚俊4司?奇在何处,异在哪里?接着,诗人用四行诗凝练、形象进行了刻画。睹物思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诗人以设问的句式结束每段诗,充满无比的民族自豪感。本诗语言优美,句式相同,形象生动。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
 
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
、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三年级学生人数较少,学生从一开始语文基础知识很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导入激趣
 
二、初读指导
 
三、精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激趣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指导

通读课文

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

 三、精读课文

小组内精读课文

对文章进行细致的解读

四、总结全文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2   长城     运河    
     6700
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一、导入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 ,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 生齐读课题。
 3
、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3)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3)
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
、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
、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
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6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
、指导朗读:(1--4)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
敬佩并自豪地)
   10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指名读, 生评议。
 
  12、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
相似之处在于:,,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4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5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6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5-07 09:00:38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