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08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李汝孝    所属单位:晋城市高平市南城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7-02-09 22:58:01    浏览数( 0 ) 【举报】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天游峰的扫路人

姓名

李汝孝

所在工作坊

小学语文4

工作单位

高平南城中心校庞村小学

年级学科

六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苏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出一位质朴、豁达、充满自信的扫路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描写出天游峰高、险峻的特点,侧面烘托出扫路老人自强不息、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天游峰“高、险峻”的特点,感受天游峰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及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3.通过朗读,体会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描写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天游峰的特点及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六年级学生只有十几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很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概括文意,质疑入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天游峰,走进天游峰的扫路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题中“峰、人”两个字用红笔写,且写得很大)看到老师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过渡:天游峰是什么样的?这又是一位什么样的扫路人?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合作探究,点拨引领。

(一)、提出自学探究要求:

1)、用“——”画出描写天游峰的词、句子,再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特点?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的。
   
2)、找出课文中描写扫路人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仔细读读,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在课文中空白的地方作批注。

(二)、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讨论,点拨引领。

1与天游峰对话——抓住词语感受天游峰的高而险。

1)天游峰是什么样儿的?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天游峰图片2-3张,简单介绍: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登峰顶,望云海,犹如在蓬莱仙境,又似在天上神游。故名天游峰。)

作者笔下的天游峰是怎样的?

2)按照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生交流自己画下的词语和句子——天游峰高、险

★指名读,把我们的感受一起读出来好吗?——登上险峰,难怪作者心里好不得意。

3)按照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生交流——山高而险、石阶多

★能把“累”的感觉读出来吗?——难怪作者说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4)对比两句话,点拨引导交流得出: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比喻、侧面烘托等方法,写出了天游峰的高大、险峻。

总结: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也要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2、与扫路人对话——凭借词句品味老人的自信与豁达。

1)解读扫路人的外貌描写。

出示:我循声迎了上去,直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引导生抓住重点词交流得出:这是一位朴实健康、慈善、精气神十足的扫路人。

★能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朗读)

2)解读扫路人的动作描写。

出示: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引导学生品读出老人的热情好客

★过渡:是的,一杯浓浓的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让我们一起把老人的热情好客读出来。(齐读)

3)解读老人的语言神态描写。

老人的语言描写课文有几处?依次指名读出。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学生交流得出:这是位自在悠闲、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扫路人

★抓住“我能舍得走吗?”改写句式。

★师总结:老人生活在美丽的山中,他爱这儿的山,爱这儿的水,爱这儿的生活。以苦为乐,即使70岁高龄,依然对扫天游峰乐此不彼,悠然自在。分角色朗读感受老人的自强不息、甘心奉献。

4)、点拨质疑 探讨写法

激发热议:天游峰上下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就是身强体壮的游客也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老人70岁的高龄一天扫下来,说不累,我不信,你觉得呢?

生讨论热议,各抒己见,深入体会老人甘于奉献、苦中作乐的精神——师相机指导作者用天游峰的高大、险峻反衬老人自强不息、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让我们用朗读向老人致敬!

(三)与作者对话吐露心声——透过文本积淀情感与价值观。

同学们的敬意也正是作者的敬意,老人的笑声回荡在作者心间也回荡在我们心间,让我们把此时激动的情怀凝练成一句话,可以对作者说,对老人说,也可以对自己说。

出示:我想对(      )说:                                    。(配乐《春野》)学生写,选择优秀朗读,交流。

     ( 一位乐观豁达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四、总结提升,凸现主题。

同学们的手写心声,让我们把这些话当成人生攀登路上的启迪,指引我们做自信、豁达的人,做开朗、乐观的人,做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概括文意,质疑入课。

仔细伶听教师的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在开篇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既能培养概括能力,又能及时巩固上节课内容,引起学生阅读期待

二、合作探究,点拨引领。

学生合作交流,展示自己的见解。

与天游峰对话,通过指导阅读有关描写天游峰的重点词句,体会天游峰高大、险要的特点,并且体会这些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课内得法,为今后的习作做准备。

三、与作者对话吐露心声——透过文本积淀情感与价值观。

充分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看法

理解与表达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在理解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基础上,设计练笔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倾诉对扫路人的敬意,让学生在心灵上与文本、扫路人、作者产生共鸣。

四、总结提升,凸现主题。

课后完成

让学生以此为榜样,指引学生自信。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高 

                                        对比衬托

扫路人:自信  豁达开朗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生齐读课题)

二、体会天游峰的险峻。

   生:“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这句话写出了天游峰很高很险。”

  师: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作者把“石梯”比作“银丝”,说明天游峰很高很险。

  生:“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这句话中的“终于”、“好不得意”也能反映出天游峰很高很险。

  师:火眼金睛,你们真会读书。能读出天游峰的高与险吗?

  (学生练读,指名读。)

  师:天游峰这么高,这么险,能够爬上去心里怎能不得意?

  生:课文的第七节中的一、二句话也能看出天游峰的高与险。

  师:你来读读这两句话。

  生: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师:哪些词语具体写出了天游峰的高与险?

  生:“顶天立地”、“九百多级”、“一千八百多级”、“层层叠叠”这些词语从正面写出了天游峰的高与险。“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这些词语写了游客们登天游峰时的反应,从侧面写了天游峰的高与险。

  师:你不仅会读书,而且会思考。你能读出天游峰的高与险吗?

  (学生练读。)

  师:谁来读读?

  (指名读)

三、体会老人的自信豁达。

师:课文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写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请大家放声读课文,想想: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哪儿最令你感动?(学生读课文,不作交流。)

  师: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谁来读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并简要说说感动的原因。

  生:我从“褪色”看出扫路人是个俭朴的人。(板书:俭朴)

:我从“瘦削的脸,面色黝黑”体会到扫路人工作辛苦,很勤劳。

:再读读句子,并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看看你还能体会到扫路人是怎样的人?

(生读)

:我从图中老人脸上的笑容看出老人很喜欢自己的工作。

:,看得很准,再看看。

:我从老人瘦瘦的黑黑的脸上看出老人很健康,很有精神,是个精瘦的老人。(板书:精瘦健康)

:是呀,瘦而有精神,再加上表示健康的黑,更精神了。

:“炯炯有神”这个词也能说明扫路人是个精神抖擞的人。

:对呀,眼睛神,整个人更精神了。一起读读这两个句子。

(生齐读)

师:游客们登天游峰时个个是有备而来,轻装上阵,然而攀登了一阵后,个个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有的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老人累不累?

  生:(众生齐声)累。

  生:(一生大喊)不累。

  师:我听到不同的声音了,观点不同,以理说明。

  生:我认为老人累,是因为天游峰很高、很险。

  生:从对游人及作者登天游峰地描写也能体现出来。

  师:能读读有关的语句吗?

  师:请大家都来读读这一节,体会一下老人的辛苦。

  (学生练读)

师:你能读出老人工作的艰辛吗?

(指名读)  

  师:读书不仅要读语言文字,还要读标点符号。这节中有一个省略号,你能读懂它吗?

  生:我从省略号中读出了老人扫路的辛苦。

  生:我读出了老人扫路的时间长。

  生:我认为省略号省去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十年、几十年--------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扫着天游峰的高耸入云的石阶。他太了不起了!

  师:你们同样了不起!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扫呀扫呀,他究竟扫了多少个石阶,扫帚知道;他究竟扫了多少个来回,石阶清楚。请大家捧起书,再来读读这一节,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受。

  (学生再读第七节)

  师:请大家齐读这一节。

  (学生齐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气,这位老人太不可思议了!他的工作太艰辛了!

  师:面对这样艰辛的工作,老人是怎样说的?

  (学生齐读第六节)

  (投影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生:(说老人不累的学生,不解地)老人的工作这么辛苦,他却说不累,这与实际情况不矛盾吗?

  师:(鼓掌)老师先为你敢于表达与众不同观点的勇气鼓掌。那你有没有想想,这矛盾的话语说明了什么?

  生:(恍然大悟),说明他不怕辛苦,把扫路当成乐趣。

  师:这叫以苦为乐。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一路扫来,风光无限,尽情欣赏,免费旅游。累在身上,乐在心里。多么乐观的老人,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

  师:请大家读读这一节,读出老人的乐观。

  (学生练读,指名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言一语总关情。是的,一个标点也关情。一个省略号中包含着老人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学生能从省略号中获得无尽的感动。只有深入地钻研教材,才会有这教学细节。)

  师:老人的第二段话也一样令人感动,谁来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生:“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这位老人是一位热爱大山、热爱山中生活的人。

  师:他舍不得走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这里的山好、水好、空气好。

  生:在这里鲜花簇拥,群鸟相伴,人间仙境,谁不留恋?

  生:我觉得他吃的、喝的,都是大山给予的,他舍不得走,他要回报大山,要守住大山。

  生:他热爱大山,热爱自己的工作,要继续扫石阶。

  师:我们来读读老人的话,体会老人对大山的情怀。

  (学生读书)

  师:作者听了老人的这一番话后,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作者为什么不说3年、5年,而说30年呢?

  生:因为这里的环境好,作者相信老人能够再活30年。

  生:作者衷心地祝愿老人能够长命百岁!

  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作者相信他能活百岁。

  师:听了作者的话,老人是怎样说的?

  生:“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投影出示: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老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他是位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他相信自己能再活30年。

  (板书:豁达开朗)

  师:请大家齐读这句话,读出老人的自信。

  师:老人的乐观、自信、豁达开朗感动了作者,让作者永远记在了心里。请大家再读读“我”与老人的对话,让我们也来真真切切地感动一回。呆会儿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练读,分角色读)

  师:大家读得很投入,很精彩。他是一位平凡的老人,一位普通的扫路人。但他的乐观、自信、豁达开朗却感动了我们。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有雨有风,只要我们拥有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相信一切都会变得从容。记住:我们乐观,阳光在前!

师: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并把它记在心里。

 

四、书写真真切切的感动。

  师:假如这位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需要写一份颁奖词,你乐意接受这项任务吗?(乐意)从你们响亮的回答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自信。颁奖词要言简意赅,字字有力,能感动别人。

  (学生写颁奖词,两分钟后交流)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5-07 09:00:59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