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08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李付香    所属单位:晋城市高平市建宁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6-12-13 22:43:15    浏览数( 10 )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卧薪尝胆》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卧薪尝胆》第二课时

姓名

李付香

所在工作坊

小学语文坊

工作单位

建宁中心校郭庄小学

年级学科

三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苏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课文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课文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会用“建议”造句。

2、过程与方法: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理、情感,进一步懂得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读、悟,使学生懂得只有艰苦奋斗,发奋图强,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本课题的重难点

1、 抓住重点词句的读、想象、交流,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2、 培养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才能取得胜利。通过让学生对比,让学生懂得“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1、三年级学生已经进入了心理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量的增多,他们的求知欲更强了,思维更活跃了。

2、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他们爱模仿、爱表演,而这篇课文是中国历史故事,根据学生看历史类电视剧的体验,这课的教学课堂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空间,引导学生读课文,想象情景,想象表演精彩对白,为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表演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揭示课题,说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现在老师请大家用上这六个词“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报仇雪恨 转弱为强 灭掉吴国”,用几句话简要地把课文内容说说。自己先练练。 目的更多的是能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的把握。

 二、直奔重点,精读第4

  1、课件出示句子“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时刻”说明什么?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3、看看这段的构段方式有什么特点?

4、那么,贵为越国一国之君的勾践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抓住重点词句的读、想象、交流,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三、激发探究,感悟第2节。

1、让我们回到会稽一战后的越国,看看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了解古代“奴、仆”。 感悟“万般无奈、去吴为奴”;

  四、联系对比,深读第3节。

1、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究竟受到了哪些屈辱?默读第三小节,画出有关的语句。

2、这句话如果这样说: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说有什么不同?

3、整整三年,越王勾践都这样过下来了,他所受的侮辱,屈辱,耻辱,他都忍下来了,他了不起,就了不起在,他能做到一个字,忍,他忍的是什么?辱。因为他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要报仇,这叫忍辱负重、以屈求伸。

 感悟“忍辱负重、以屈求伸”。

 五、引读想象,理解第5

1、如果勾践每天只是在柴草上睡觉,每顿饭前就常常苦胆,这样做叫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你认为真正的卧薪尝胆还要怎么做?要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还要和老百姓一起发奋、努力。

2、老师老师还有问题,如果他回到越国以后,还要舂米推磨,还要下田耕种,他会认为这是屈辱吗?

 感悟“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六、总结全文,回归主题

1、探究:今天我们学了卧薪尝胆的故事,学到这里,我要问大家,课文中的勾践卧薪尝胆,因为他要报仇雪恨,我们现在需要不需要卧薪尝胆?

2、有人将这个故事写了一幅对联,我把他写出来,写完看看哪个同学能记住。

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3、老师有个建议,建议大家回去看课外书,或者问一下父母,如果同学们采纳老师的建议,我会感到非常高兴,愿意吗?话中有一个词出现了三次,是哪个?

4、课文中还有一个人,吴王。我们给他提个建议好吗?

 通过让学生对比,让学生懂得“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懂得只有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才能取得胜利。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说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现在老师请大家用上这六个词“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报仇雪恨 转弱为强 灭掉吴国”,用几句话简要地把课文内容说说。自己先练练。

 

 

目的更多的是能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的把握。

 

 

 

二、直奔重点,精读课文内容,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1、课件出示句子“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时刻”说明什么?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3、看看这段的构段方式有什么特点?

4、那么,贵为越国一国之君的勾践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抓住重点词句的读、想象、交流,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项目

A

B

C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 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兵败求和

忍辱负重             

卧薪尝胆   奋发图强     

 转弱为强                      
                     

《卧薪尝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有取得最终胜利的道理。

  3、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4.在理解的基础上表演课文剧。

  5.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5分钟)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卧薪”是什么意思?“尝胆”是什么意思?

  3、过渡:越王勾践贵为一国之君,不享受荣华富贵,却每天睡柴草、尝苦胆,这是为什么呢?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到春秋战国时期那烽烟四起的古战场上去看一看。

  ()学习课文。(20分钟)

  1、整体感知课文,教师范读课文。

  2、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学习第二段。

  (1)两国国君都有称霸的决心,所以发生了会稽之战,越国惨败,越王勾践和几千残兵败将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作出一个什么决定?(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2)理解“万般无奈”的含义,并指导学生读好这种心情。(万般无奈:极其没有办法)

  (3)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勾践向吴王求和,为了不让吴王起疑,甘愿和夫人一起去吴国为奴。但他报仇雪很的心思并没有瞒得过吴国的谋臣们,他们纷纷(引读第二段第34)

  (4)讨论:吴国的谋臣们要求灭掉越国,那么他们是如何向吴王说的,吴王又是怎样拒绝他们的请求,而答应勾践的请求的。

  4、学习第三段。

  (1)勾践夫妇在吴国过的什么日子呢?轻读第三段,用笔画出描写他们生活的句子,读一读。

  (2)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 ,住进了___________ ,给吴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3)根据收集的资料,描述勾践夫妇还受了什么苦,什么耻辱?讲完后用四个字概括填在横线上。

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 ,住进了___________ ,给吴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5、学习第四段。

  (1)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回国后他是怎样生活的呢?看图说话。

  (2)你们看勾践的表情,想一想,每次尝苦胆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3)你还知道勾践做了那些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从行动上做好反战的准备)

  6、正因为勾践有坚定的报仇决心和行动,所以(引读第五段)

  ()、讲故事。(4分钟)

  提示:熟读课文;在老师板书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来复述课文。

  ()、表演课文剧。(10分钟)

  提示:借助课前准备的实物道具来表演课文内容。

  ()、课后作业。(1分钟)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父母或周围的朋友听。

  板书:

 

兵败求和

 

忍辱负重

卧薪尝胆                

奋发图强      

                       

转弱为强  

《卧薪尝胆》课堂实录

 

师:要学好语文,就要会观察,会倾听,会思考,会想象。请你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王”字的象形图案。)像什么?
  生:像一只铁锚。
  生:像一只帆船。
  生:像一把斧头。
  生:像倒放的一把伞。
  生:像用一根筷子戳着小半个月饼。
  ……
  生:像一个“王”字,就是老虎头上的那个“王”字。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个图在古代表示一件兵器,叫“钺”。在战场上,谁拿着“钺”,谁就是指挥官。后来这个图就象征着权力,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国君就称为“王”,但不是“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才自称为“皇”,叫做“始皇帝”。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卧薪尝胆》中有两个“王”,一个是?
  生:吴王夫差(生念作:fúchāi)。
  师:(板书:夫差。)这个字(夫)在作姓名的时候,要读“fú”,不读“fū”。而“夫人、夫妇”这写词语中的“夫”字就读作“fū”。一起用心读两遍。
  生:(齐读两遍)。
  师:另一个是?
  生:越王勾践。
  师:(板书:勾践。边写“勾”字边指导学生书空,提示“勾”字里边笔画的写法。)
  师:他们原来是什么关系?后来又成了什么关系?请你认真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注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
  生:(专心读书。)
  师:谁从课文中发现了他们的关系变化?
  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原来是敌人关系。
  师:(插话)“敌人”就是一种关系。删去“关系”两字,在说一遍?
  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原来是敌人,因为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师:你很会读书!注意了课文中关键的语句。
  生:后来,越王勾践就到吴国当奴仆,成了吴王夫差的奴仆。
  师:什么关系?
  生:主人和奴仆的关系。吴王是主人,越王是仆人。
  师:简称“主仆”。
  生:我知道越王是因为会稽一战打了败仗才成为奴仆的,而且是心甘情愿去当奴仆的。
  生:不对!越王是被逼的,不是心甘情愿的。
  师:有理由吗?
  生:课文里说“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求和。”说明越王是没有办法,为了自己的国家不被吴国灭掉才去当奴仆的。
  师:就是吗,有哪个国君不想做主人,倒想当奴仆的?(生笑)这里的“万般无奈、只好”就表示越王是被逼无奈的。看来,读书还是要用心读!
  师:(板书:会稽)刚才这位同学怎么读的?
  生:hùijī
  师:这个词语读作“kuàijī”。“会”字在这里读作“kuài”。会稽现在我国浙江省绍兴一带,是当时越国的国都。吴国的国都在哪里?
  生:苏州。
  师:对!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可都是“吴国人”啊!
  师:“奴仆”见过吗?
  生: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当官的下人就是奴仆。
  生:在王宫里的太监也是奴仆。
  师:在古代,“奴仆”就是下等人。
  生:我家隔壁的人家就有奴仆,那个女的天天给那家人家做事。(众笑)
  师:那个女的到底是不是奴仆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人才是奴仆,老师把他们画出来。你可要仔细看哟!
  师:(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教师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这是什么人哪?(生笑)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要这样,一副温顺的样子。(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这个字就是“奴仆”的“奴”。
  师:(问刚才的学生)你看到过隔壁家的男人打骂过那个女人吗?(众笑)
  生:没有。他们对那个女人挺好的。(众大笑)
  师:在我们新中国,人与人是平等的,所以没有“奴”。
  生:还有“仆”吗?(众大笑)
  师:(在黑板上画“仆”字的象形文字。边画边解说。)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了一个“羊”的标志,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在他的屁股后边还要插上几根尾毛,让他走在大街上。(边说边画,众大笑)如果是你,会觉得怎么样?
  生:只有动物才有尾巴,很难为情。
  师:不把人当人!
  生:我会觉得耻辱!
  生:我感到是一种屈辱。
  生:这是对人的侮辱!
  师:(板书:耻辱、屈辱、侮辱、羞辱、欺辱。归类,并引导学生齐读。)
  师:不仅这样羞辱他,而且还要他整天干重活!(师画图形)这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过着悲惨的生活!
  生: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生: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很痛苦!
  生:他的命不值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杀死了。
  ……
  师:(脸色凝重地)这样的人就是“仆”!这个字就是“奴仆”的“仆”!
  师: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他们又会遭到怎样的磨难呢?
  生:(自觉地拿起课本读起来。)
  师:(等学生读完后)谁愿意来读一读勾践夫妇在吴国当奴仆的内容?
  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mó),受尽了屈辱。……
  师:(板书:舂米推磨)这个字(磨)在这里读“mò”。(生齐读词语)“磨”见过吗?
  生:见过,“磨”有上下两个圆圆的石头做成的,可以把米磨成粉。
  师:我一画,大家就清楚了。(板画“磨盘”)你们推过磨吗?
  生:(都摇头)
  师:老师小时侯就推过磨。大磨盘需要几个人配合才能工作。一个人负责舀米,一个人或几个人负责推磨盘。(做推磨盘的样子、动作)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生:勾践夫妇。
  师:这就是“屈辱之事”!“舂米”呢?(板画:舂米。边画边解说。)你看,“舂”字下面的“臼”就表示舂米用的石臼,注意写法。一只手拿着一个木杵,在石臼里捣稻谷,捣成米。
  师:勾践夫妇在吴国还受了哪些屈辱?
  生:他们还要给吴王养马驾车,服侍吴王。
  生:他们要被吴国的大臣取笑,大臣们都来讽刺挖苦勾践,说他无能。
  生:他们还要做牛马不如的事情,比如倒马桶什么的。(众大笑)
  生:吴王他们可以随时打骂勾践夫妇。
  ……
  师:这些屈辱之事真是一言难尽那!但勾践硬是“熬”过来了,这就叫“忍辱负重”!(板书:忍辱负重)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对于勾践来说就是“屈辱之事”?
  生:因为勾践是越国的国君,不应当干这些活。
  师:国君一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生:勾践为吴王做这些事,就降低了他的身份。
  师:再想一想!
  生:勾践代表越国,现在成了吴王的奴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屈辱的。
  生:吴王侮辱越王,就是侮辱越国。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当然感到是一种耻辱了。
  师:“王”以“国”为荣,“国”以“王”为荣。
  师:勾践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生:勾践在吴国的每一天都觉得很痛苦。
  生: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生:勾践一天都呆不下去了。
  师:这句话假如这么说,“勾践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快乐。
  生:这么说就觉得三年的时间很短。
  生:我感到勾践还不想回国。
  师:这个“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义就不同了。读书时要注意这个“才”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生:(朗读课文)
  师:三年后,勾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插话)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插话)这就叫“尝胆”。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生: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提醒自己要报仇雪恨。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为了报仇雪恨,勾践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
  师:你把“卧薪尝胆”的目的放在句首说,有新意。读到这里,老师又有一个问题,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
  生:他还要练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生:勾践还会找那些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
  生: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生:“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生:(齐读)
  师:同学们,勾践需要卧薪尝胆,我们要不要卧薪尝胆?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不要报仇雪恨。
  师:没有仇,没有恨,不必卧薪尝胆。
  生: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不需要这么苦。
  师:有福就要享!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这句话: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科学家卧薪尝胆几十年,终于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太空。你说,中国科学家有仇恨吗?他们是否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一下苦胆?
  生:老师,我觉得我们需要卧薪尝胆。比如,中国足球队要成为世界冠军,就必须卧薪尝胆。
  师:中国足球队需要的是卧薪尝胆的精神!
  生:我也要卧薪尝胆。
  师:你又没有仇恨要报,怎么也要卧薪尝胆?
  生:我将来要成为一个大富豪,现在就要卧薪尝胆,刻苦学习。
  师: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也需要卧薪尝胆的精神!
  生:我们学校正在创建实验小学,也需要卧薪尝胆。
  师:我们的学校要发展,也需要这种精神!
  ……
  师: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就是: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生齐读)
  师:古人将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蕴藏在这么一幅对联里,老师把它写下来,看谁能背下来?(板书: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生:(读背对联)
  师:同学们对上联不难理解,下联理解吗?
  生:(摇头)
  师:老师有个建议,建议大家回家后自己查一下有关的历史书,或者请教家长。如果同学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我将感到非常高兴。在刚才的话中,有个词语老师一连说了三次,你听出来了吗?
  生:建议。
  师:“建议”的“议”和“意见”的“意”一样吗?(板书:建议、意见)你看,“意见”是心里对别人有想法,所以是“心”字底;“建议”是把心理的话说出来了,所以有个“言”字旁。谁向老师提个建议?
  生:(面面相觑,没人回答。)
  师:(对一位学生)你对我有建议吗?
  生:(摇头)
  师:(开玩笑地)不说,就是对我有意见;说了就是好建议。有没有?
  生:我建议老师背挺直一点。(众大笑)
  师:(与学生握手)谢谢你的建议,我一定接受,努力改正。
  生:我建议老师要经常刷牙。
  师:你是说我的牙齿很黄,是吗?我一定接受!
  ……
  师:你能将“建议”这个词放到句子的不同位子说话吗?
  生:老师,我有个建议,建议你要注意休息。
  师:你一连用了两个建议,一个做名词,一个做动词。很不错!
  生:我建议薛老师能经常来我们学校上课,如果你能采纳我的建议,我们将非常荣幸。
  师:我也感到很荣幸。你将“建议”放到了句尾。
  ……
  师:课文要求我们用“请求”造句。你能将“请求”放到句子的不同位子造句吗?
  生:我请求爸爸在我生日那天能带我去上海游玩。
  生:我曾经请求爸爸给我买辆自行车,可是没有结果。
  生:对我的请求,爸爸总是爱理不理。我感到很失望。
  ……
  师:我发现当爸爸可真难!(众大笑)
  生:我们请求薛老师不要走……
  师:干什么?
  生:一直给我们上课。
  师:谢谢你们!其实你们的语文老师才是真正了不起的老师,你们的成长离不开她的关心,应该感谢你们的语文老师,对吗?
  下课。 

老师评语

很好

评语时间 :2017-02-16 12:15:09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