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08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崔晓伟    所属单位:晋城市高平市建宁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6-12-14 16:05:06    浏览数( 4 ) 【推荐】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青海高原一株柳

姓名

崔晓伟

所在工作坊

小学语文3

工作单位

山西省高平市建宁乡中心学校苏庄小学

年级学科

六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苏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全文首先用两个自然段点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其次从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和这株柳树的巍然撑立写出其强大的生命伟力,继而猜测和想象那株柳树存活、长粗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体现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毅力,接着又写了家乡灞河柳树的极易生长,从侧面烘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敢于与命运抗争。最后以震撼人心的话语点明了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从而揭示出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感受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

2.研读文本,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感受其顽强的毅力和韧劲。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敢于同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柳树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学过关于咏物、表现生命力强的文章,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侧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还由于学生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普遍缺乏感知和体验,再加上课文中只是运用语言直接描述,因此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环境的恶劣是教学的难点,而在此基础上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实质的朗读感悟和解读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板块一】携词入文,感受高原恶劣。
   1.读下列词语,引出课文对青海高原的正面描写,并指名进行有感情朗读。
   2.作者看到的青海高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象中的青海高原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速度67小节,圈画出想象中描写青海高原的词语和句子,并练习读好这些句子。
  【板块二】品词析句,体会柳树精神。
   1.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一株柳却造就了这样一片绿荫。要求分句读课文,谈感想?
   2.一株柳能够造就青海高原上生命的奇迹靠的是什么呢?请再读37小节。思考成熟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看法。
   3.交流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品质。
   4.想象说话,感受对比。
    在青海高原一株柳经历种种磨难的时候,她会怎样为鼓励自己?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可能怎样?
  【板块三】言意兼得,抒发心中感悟。
   1.同是一株柳树,命运相差何远!然而这株柳……(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2.读着这段话在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哪些人哪些事?
   3.出示课题:现在让你再读课题,你又会怎么读呢?
   4.写话:把今天学习的体会、收获,用一句凝练的话写下来。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读词语,导入新课

学生读多媒体出示的词语,感受青海高原的环境恶劣

迅速了解文本内容。

二、品读词句,体会精神。

1、学生读书过程多媒体展示柳树生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2、个人独立思考后小组展开讨论,对柳树的顽强生命力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多媒体展示作者所想象的柳树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直观体会其生长过程何其艰难——持久的干旱、严酷的寒冷、高原风雪、雷轰电击,从而更加深刻体会其顽强的生命力。

三、言意兼得,情感升华。

1、由这棵神奇的柳树你想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自己如何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升华感情,让学生树立勇敢面对生活挫折的信念。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你能找出描写柳树的生长环境、生长样子、生长过程的语句吗?体会到了什么?

2、综合全文思考:这为什么是一棵神奇的柳树?

3、联系实际谈体会:你今后将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和打击?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青海高原一株柳

生长环境
  神奇  生长过程    人生哲理——挑战命运,战胜命运

不同命运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咱们学习课文的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苍茫和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我们一起看着多媒体来读一读。

  生读: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这株柳树?

  出示一段文字: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这是一棵树吗?有同学会说,这不是树,这是一段文字。它就是一棵树,这棵树躲在语言文字的后面,读着读着,就会从语言文字中显现出来,先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读。

  师:这一段比较长,咱们挑一句来读。

  生: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师:听他这么一读,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叶子青翠欲滴。

  师:你们是不是感觉这样,绿得这么苍郁,绿得深沉,是暗绿色的。平原上柳树是这样的吗?那是什么绿?

  师:嫩绿,草绿,鲜绿,丹绿,但这株柳树却绿得那么苍郁,那么深沉,奇怪吗?这是一奇。谁能把描写叶子的句子再来读一读。。

  师:不错,大伙一起来读读这句描写叶子的话。    生齐读。

  师:你还想读哪一句。

  生: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你这么一读,这株柳树的样子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句给你什么感觉。

  生:柳树十分高大。

  师:从哪里看出?

  生:巍巍然。

  师:高大和粗壮还能从哪里看出来。

  生: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

  师:我知道你肯定读懂这句话是写它的――

  生:树干。

  师:树干和树枝。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这树生长的时间非常久。

  师:所以那么粗实那么坚硬,从哪里感受到它很坚硬?

  生: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

  师:你们看到过铁锭吗?

  生:电视里。

  师:什么样?

  生:很硬。

  师:是看到的,没有摸过,这个铁锭现在不太容易看得到了。以前咱们的衣服要用纺车纺纱,纺机或纺车上铁做的锭,很硬,颜色很暗淡。树干和树枝这么坚硬,奇怪吗?

  生:奇怪。

  师:咱们这里的树坚硬吗?有一个词叫“柔柳”,说明我们这里的柳以“柔”著称,可这株高原柳却这么硬,这是二奇。谁再来读读这一句?       生读。

  师:男子汉的声音:粗实而坚硬。再来读一读。       生读,齐读。

  师:刚才我们还感觉到它的样子是高大而粗壮的,我们一起读。

  生: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师:两合抱粗有多粗?咱们两个来演示一下。这样粗壮的柳树在江南可以看到吗?而且树阴有百十余平方米。咱们教室大概有三十平方米,也就是说有两三个教室那么大的树阴,你说这棵柳树高大吗?真是太高大粗壮了,这是三奇。读到这,这株柳树的样子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柳树是这样的高大粗壮,所以课文中说它是巍巍然立在高原之上。手掌用力,这个“撑”字,手掌用力就是撑。难道这个“撑立”仅仅写出了柳树在高原上高大粗壮的样子吗?别急,我们再来读书,这一回,我们快速默读作者猜测柳树生长情况的六、七两个自然段,看看读完之后,你对“撑立”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生默读。

  师:读了这两段之后中,你觉得柳树在高原上撑立容易吗?哪些看出不容易呢?拿出笔来,把重点的句段划下来。

  师:哪些词看出柳树在高原上撑立不容易?

  生: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师:说说你读书的感受。

  生: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一岁就是指柳树没有能活满一年的,

  师:但是这株柳树呢?

  生:造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师:不光柳树,别的生物也活不到一年,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连续两个季节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下来了,而且长得高大粗壮,神奇吗?把他找到的这段读一读。 生读。

  师:还从哪些地方也感受到了它撑立的不容易了?

  生: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师:谁对这一段也特别有感受。这么多孩子对这段话特别有感受,自己读一读这段话,你觉得读到哪个词语哪个词组的时候特别有感受。自己读。  生自读。

  师:读到哪些词语特别有感受?

  生:一次又一次摧毁,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师:说明它经受了?

  生:许多许多困难。

  师:还从哪里看到它的不容易?

  生: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你从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这株柳树为了生存经受过的无数次的雷轰电击。

  师:环境非常――

  生:恶劣。

  师:看老师写这个“虐”字。上面是虎字头,下面是横竖折再写横,这个字组个词,可以组“虐待”,残酷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没有体验过,你们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们听。

  师放录音。

  师: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大雪纷风,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那种可怜无助的样子了。你们看到它怎样可怜无助的样子了?你脑海中的柳树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摧毁?

  生:一阵狂风吹过来,把柳树吹歪了,然后它又靠自己的精神站立了起来。

  师:被狂风吹歪了,弯下腰来了,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险些连根拔起。

  生:一阵狂风吹来,树干都断了。

  生:每一次经受风雪的时候,都是差一点点被冻死,但是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生:差点被其他柳树苗的芽给埋没了。

  生:柳叶都被吹得四分五裂。

  师:这株柳树就在经受这样的摧毁,但它害怕了吗?       生:没有。

  师:而是冻死过多少次,又――        生:复苏过来。

  师:被劈断了枝干而又――        生: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       生读。

  师:我仿佛看到它在咬着牙坚持。    生读。

  师:它在熬,在挺。谁再来读。     生读。

  师:它这是在和死神较劲呢!       生读。

  师:柳树经受这样的摧毁仅仅是难得一次吗?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师:从哪两个词语中读出。

  生: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师:还从哪里看出经受的摧毁不止一次?

  生:多少。

  师:用了几个多少?

  生:用了三个。

  师: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三个带“多少”的短句,读的时候,可以把“多少”的“多”字稍稍上扬些。       生读。

  师:读得真好,谁再来读。       生读。

  师:这三个“多少”写出了柳树经受的摧毁是多么的多和频繁。但柳树畏怯了吗?       生:没有。

  师:而是冻死过多少次――

  生:又复苏过来。

  师:你们这个“又”字读得真好。被劈断了枝干而――

  生:又重新抽出新芽。

  师:又重新?

  生:又重新抽出新芽。

  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次又一次――

  生:又起死回生。

  师:用了几个“又”字?

  生:四个。

  师:这四个“又”字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坚持是多么执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也许很多时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它会怎么鼓励自己?

  生:我一定要撑下去,只要熬过这几次风雪就好了。

  生:坚持就是胜利。

  师:它就是这样给自己打气的。

  生:其他柳树都死了,自己一定要活下去。

  生:我一定要活下去,不能这样死了。

  生:我要创造生命的奇迹。

  生:我不能就这样死了,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

  师:正因为有了这样一定要活下去,撑下去的信念,所以,让我们再合作来读这一段: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

  生:又复苏过来。

  师: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

  生: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

  生:起死回生。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撑立,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生:顽强。

  师:会写这个词吗,写在黑板上。

  师:再用哪个词可以概括?

  生:不屈。

  师:还有吗?

  生:咬着牙。

  师:你也去写。还有吗?

  生:坚强不屈。

  师:你去写。

  生:坚忍不拔。。

  生:坚持不懈。

  生:宁死不屈。

  生:永不放弃。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词,都可以来诠释这个“撑立”。

  师:同学们,让我们不妨像作者那样,再来发挥我们的想象。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风雪雷电当中苦苦撑立的时候,它的同类,那些平原柳树它们此时此刻可能在干什么?

  生:现在在沐浴着阳光。

  生:在肥沃的土地里汲取着营养。

  生:可能在吮吸着甜美的雨水,

  生:听着游人的赞美。

  生: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婀娜多姿的身姿。

  生: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师:也许是大夏天的狂风暴雨,也只是给他们洗了个澡。

  师:同一株柳树,生活的环境却不同,可柳树抱怨了吗?

  生:没有。

  师:让我们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读。

  师: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里面有两个数字不知道引起了你们的注意吗?一个是九十九,一个是一。

  师:从这两个数字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棰:柳树生活的环境非常艰苦,几乎是九死一生。

  师:希望只是很渺小的,九死一生。

  生:我读懂了柳树一生是非常坎坷的。

  师:从九十九中读懂什么?

  生:在暴雨中差点死了,可成就了了片绿阴。

  师:九十九让你读出了它经历的困难那么多。

  生:顽强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师:“九十九”让我们感受到它经历的困难那么多,可它害怕了吗?“一”让我们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么小,可是它放弃了吗?

  生:没有。

  师:所以作者这样写。读。

  生读: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师出示:这株柳树,它就这样咬着牙,撑立在有着――

  生: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师:它就这样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地撑立在有着――

  生: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的青海高原上。

  师:它就这样撑啊撑,撑出了高原上壮丽的――

  生:风景。

  师:你们想不想再去看一看这道壮丽的独特的风景。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描写柳树样子的话。这一回你们读的时候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生读: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这回你知道为什么它能长得这样的高大、粗壮了吗?

  生:因为它坚持不懈,有顽强的精神,面对这么多的挫折,它毫不放弃。

  师:毫不放弃让它的生命如此强盛。

  生读: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这个问号咱们解决了,谁还想读别的句子?

  生读:;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师:这回你肯定知道,它为什么绿得这么苍郁,这么深沉?

  生:遇到了无数困难和挫折,但它把这些困难坚持下来了,所以它有了这样的经历。

  师:有了这样经受困难的经历,所以它绿得饱经风霜。

  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师:你们的声音中读得也非常深沉。还想读哪句?

  生: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

  师:为什么它们这么坚硬?

  生:因为在许多柳树苗中,只有这株坚强地活了下来,它经历过许多的磨难。

  生:铁锭般的颜色呈现出它顽强不屈的精神。

  师:从颜色中你感受到了精神这种经历,这种磨难,这种坚持,锻铸了它的精神,所以它能显得如此粗实而坚硬。此时此刻,这株柳树像这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撑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情着崇敬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如果坐着读不能表达心情,让我们站着读。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生读: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难怪作者在开始的时候要写这样写,咱们一起读。

  生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师:这里用了一个“伫立“,而不用”撑立“,你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生:“伫立”表示是长时间地站着,这株柳树在青海高原上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肯定经历了很多磨难和困难才活下来的。

  师:它已经在高原上很久很久,我们也相信,它能继续在高原上撑立下去。最后一横,稳稳地站立,让我们情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合理,思路清晰,注重对文本的挖掘。

评语时间 :2017-02-16 11:22:06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