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08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郜育平    所属单位:晋城市高平市东城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7-01-10 10:28:29    浏览数( 2 )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金箍棒,变变变》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金箍棒,变变变》

姓名

郜育平

所在工作坊

小学信息综合实践1

工作单位

山西省高平市东城中心校红旗小学

年级学科

五年级 信息技术

教材版本

山西经济出版社(小学版)第三册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金箍棒,变变变》选自山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编辑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一单元神奇的动画城。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知识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缩放动画及旋转操作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意识,在探索中不断丰富其求异求新的思想和协作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及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大胆进行创造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缩放动画及元件旋转的操作方法。

难点:根据素材进行综合完成作品创作的过程。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1.认知起点——学生已掌握复制与转换功能的用法。

2.学习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对孙悟空是熟悉和喜爱的,自然也对孙悟空变化的本领好奇而有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学生的这种特点,通过引导操作,加深印象,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出示《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金箍棒变化的课件,激起学生兴趣。

师:通过这段视频,你能看出孙悟空的金箍棒是怎样变化的吗?

生:能大能小,能伸能缩。能变出无数根。

师:我们想不想拥有孙悟空的这种本领?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实现这个愿望。

(二)探究学习

1.启动Flash程序。

2 建立元件。进入新建元件工作界面,利用“导入”命令,插入金箍棒图片作为元件。

3 为动画添加背景。

4.确定动画的帧数。

5.增加新图层。在“图层2”上放置金箍棒。

6.选中第1关键帧,打开元件库,用鼠标拖动金箍棒到画板上,并放在孙悟空的手掌中。

7.缩小金箍棒。利用自由变换工具,将金箍棒缩小为一点。

8.利用“修改——转换——比例与旋转“命令将金箍棒旋转20度。

9.放大金箍棒。在图层2上,选中第40帧,插入关键帧,然后利用自由变换工具,放大金箍棒。

10.在图层2上,选中任意一帧,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创建动画动作”。

11.播放动画并保存。

(巡视辅导,适时点拨)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操作是成功的,下面看谁最勇敢,上来演示一下操作过程,边操作边说出步骤。

学生演示,其他同学观看。

小结操作要点。

(三)拓展练习

(四)小结及课后延伸

师: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总结注意的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孙悟空其中一些变化的本领,并运用到美化大自然的环节中,其实,它还有很多的本领,一开始我们就说金箍棒除了能大能小、能长能短之外,还能变出无数根,那么这无数根的金箍棒要怎么变出来呢?留给同学们课后探讨,下节课我们要看看谁能变出来?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出示《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金箍棒变化的课件。

师:通过这段视频,你能看出孙悟空的金箍棒是怎样变化的吗?

师:我们想不想拥有孙悟空的这种本领?

师:今天我们就来实现这个愿望。

生:能大能小,能伸能缩。能变出无数根。

生:想

《西游记》是孩子们的最爱,通过播放《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金箍棒变化的课件。,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探究学习

1.启动Flash程序。

2 建立元件。进入新建元件工作界面,利用“导入”命令,插入金箍棒图片作为元件。

3.为动画添加背景。

4.确定动画的帧数。

5.增加新图层。在“图层2”上放置金箍棒。

6.选中第1关键帧,打开元件库,用鼠标拖动金箍棒到画板上,并放在孙悟空的手掌中。

7.缩小金箍棒。利用自由变换工具,将金箍棒缩小为一点。

8.利用“修改——转换——比例与旋转”命令将金箍棒旋转20度。

9.放大金箍棒。在图层2上,选中第40帧,插入关键帧,然后利用自由变换工具,放大金箍棒。

10.在图层2上,选中任意一帧,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创建动画动作”。

11.播放动画并保存。

(巡视辅导,适时点拨)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操作是成功的,下面看谁最勇敢,上来演示一下操作过程,边操作边说出步骤。

小结操作要点。

复习、回忆上课节所学内容。

观看、聆听老师的讲解

思考: “旋转”除了所讲的方法,还可以有什么方法可以实现?

按照老师讲解的步骤开始操作。可以小组内讨论

播放动画并保存

每组派出一位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观看。

这个环节的前面部分属于旧知回顾,本节课是在前面所学内容的基石上,增加了元件的大小变化和旋转功能。

这是本课的新知,也是本课的重难点。

利用任务驱动学习法,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前行。

提升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

在作品展示中激发学生的不服输精神。

(三)拓展练习

通过刚才的《金箍棒,变变变》,你想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动画吗?

说说你的想法哦

来,让我们动手试一试哦。

生:想

1:我想设计一架飞机,由远处飞来,由小到大。

2:我想设计一个自己在空中跳舞的情境。

3:……

动手设计操作。

拓展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大胆创新,不要拘泥于眼前。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四)小结及课后延伸

师: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总结注意的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孙悟空其中一些变化的本领,并运用到美化大自然的环节中,其实,它还有很多的本领,一开始我们就说金箍棒除了能大能小、能长能短之外,还能变出无数根,那么这无数根的金箍棒要怎么变出来呢?留给同学们课后探讨,下节课我们要看看谁能变出来?

你愿意接受挑战吗?

1学会了“修改——转换——比例与旋转”命令。

2:利用自由变换工具,放大或缩小金箍棒。

3:知道了移动的元件要单独的放在一个图层。

生:我愿意!

对本结课所学的内容做一个小结。加深印象。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积极向上,发觉自我,挑战自我的火苗,需要在特定的场合去激发它。

让每个孩子相信:你的能力超乎你想象。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

分项评价

总评价

知识内容

插入背景图片

金箍棒的缩放效果

金箍棒的旋转效果

小组评价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金箍棒,变变变

      1.导入;

      2.确定动画的帧数;

      3.增加新的图层;

      4.放置金箍棒;

  5. 缩小金箍棒,利用“自由变换工具”;

6.旋转金箍棒,利用“修改——转换——比例与旋转”;

7. 放大金箍棒;

  8. 创建动画动作;

9.播放动画并保存。

 

要敢于挑战自我,相信你的能力超乎你想象!

老师评语

勇于创新,值得称赞

评语时间 :2017-03-17 14:48:56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