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08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毕天祯    所属单位:晋城市高平市北城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20 20:30:47    浏览数( 20 )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二氧化碳的性质

姓名

毕天祯

所在工作坊

化学1

工作单位

北城中心校

年级学科

九年级化学

教材版本

人教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节是本章教材的第二节中的内容,本节研究了碳的单质、碳的燃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其中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只要抓好时机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一定能抓好课堂效率。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知识价值目标:

1、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通过实验,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会鉴定CO2的化学性质。

能力价值目标:

1、通过对CO2物理性质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过灯火实验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1、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2、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分组讨论观看动画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用动画解决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三、分组实验通过对比实验,师生共同探究,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四、总结交流(通过小结、练习,使知识形成脉络)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份之一,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二氧化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二氧化碳,一起来研究它的性质。

 

请每组同学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班同学分成6——8组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在上课前完成。

 

1、回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状态。

每个学生认真观察,并用适当的方法闻一闻,作好记录,准备回答。

培养学生观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三、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

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然后学着做实验。

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参照此图倾倒二氧化碳

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到,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讨论题:我们还能找到其它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依据吗?

1.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

2.盛放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是正放的。

3.岩洞、枯井下层二氧化碳的浓度比上层大。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四、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请同学们做实验。

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请同学们参照书上的图,自己动手做一做。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

五、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也不支持燃烧)

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然后学着做实验。

请同学们参照书上图形,自己动手做一做。

操作:点燃阶梯形铁皮架上的两支小蜡烛,将铁皮架放入烧杯中;从烧杯的一侧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不能也不支持燃烧。

1.讨论题: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灯火实验

 

flash动画(关于灯火实验的动画)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用动画解决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

六、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石灰水反应)

仔细回忆我们是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并请同学们做一做实验。实验现象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个实验现象,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原因是: 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碳酸钙沉淀。

 

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七、探究二氧化碳的化性质(与水反应)。

 

做一组关于花的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分析或结论

1.醋酸喷花  小花变红  酸能使石蕊变红

2.清水浇花 小花不变色 水不能使石蕊变红 

3.气吞小花 小花不变色CO2不能使石蕊变红 

4.水气润花  小花变红  CO2与水反应生成的酸能使石蕊变红

 5.热烤红花 红花又变紫CO2与水反应生成的酸不稳定

通过对比实验,师生共同探究,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八、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用途,用途反应了物质的性质。 

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呢?

并看一段视频。

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气体肥料,制冷剂……

实现由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跨越。

通过视频对二氧化碳用途作进一步补充。

九、课堂小结

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

对本节课知识总结。

十、课堂练习

 与课堂知识有关的检测题。

做好练习,准备回答。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意义。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认识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O2不能供呼吸。

能与水反应CO2  + H2OH2CO3

能与石灰水反应。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CO2  + Ca(OH)2CaCO3↓+ H2O

3、二氧化碳的用途

 

八、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提问和实验的方式引出本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后面的教学中,一共设计了多个实验,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2、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②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都有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说法?④如何进入长时间不开的地窖等。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想象。3、教学方法得当,教会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呢?这时我分别补做实验:取水、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于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通过现象得出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然后再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绪论。同学们亲身感受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兴趣盎然的攻破了难点。

二、不足之处:1、引课有些粗糙,如果用讲故事的形式讲清整个过程可能效果会更好,更准备,更为严谨一些。2、因为前面设计的分组实验要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由于时间关系可能不能都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

三、改进的措施:1、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学习,提问自己的提问水平和语言描述的准确严谨性。2、教学中提高探究意识。在备课中做到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法,设计出符合所教班级学情的教案。遇到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探究能力。3、在授课中,一定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能力,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与此同时,这样也帮助教师自己提高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教与学中共同成长

 

老师评语

设计合理,不错

评语时间 :2017-03-17 10:47:23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