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截止日期 : 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吉红霞    所属单位:运城市垣曲县七一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08    浏览数( 0 )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组合图形的面积


 

 

姓名


 

 

吉红霞


 

 

所在工作坊


 

 

小学数学28


 

 

工作单位


 

 

七一小学


 

 

年级学科


 

 

五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对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单位“1”这个概念的理解上进行了微调,将原先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这项内容调整为比较符合认知习惯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通常用单位‘1’表示”。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同学的生日聚会呢?


 

2、课件出示“小刚生日聚会”情景图


 

3、提出分东西的几个问题。


 

4、引出1这个分数。 4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2)老师投影出示图片。(P61页下方的香蕉图和面包图)
  老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体反馈。 学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学生乙:把8 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 份,每份两个面包是这个整体的


 

(3)概括总结。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1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4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 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把香蕉、8 个面包平均分。


 

老师:一个图形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4根香蕉8个面包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些物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个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数、全中国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2 .概括分数意义。


 

(1) 概括意义。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试说,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2).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学生: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3.学习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第123


 

2、判断下面阴影部分面积占全图的几分之几(见课件)


 

3、练习十一第958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自由回答,独立思考


 

 

复习旧知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探索新知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


 

 

巩固新知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准确地把握数学学习的起点,促使学生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探求新知、建构意义,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大家都知道,人教版教材对分数概念的教学,分为了两个层面: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这是感性认识分数阶段;五年级下学期,开始系统全面地认识分数,归纳分数的意义。本课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以往认知的基础上,由分一个物体到分多个物体,拓展并概括分数的意义。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老师评语

老师您好,根据要求需要提交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请补交课堂实录,辛苦!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