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截止日期 : 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王爱云    所属单位:运城市垣曲县皋落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6-12-08    浏览数( 9 )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1米有多长

姓名

王爱云

所在工作坊

27

工作单位

皋落中心校岭回小学

年级学科

二年级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对长度单位1厘米和1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撑。这就需要通过大量的测量或实践活动体验1厘米和1米实际有多长,利于对他们的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方便学生正确运用他们正确估测和实际测量,促进学生估测意识的形成和估测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  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  通过实际测量和估计,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对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从“课桌有多长”的学习到本节课1米有多长的学习,学生做好了心理和知识基础的准备。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地提出了四个问题为学生创设了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激情导入,引发体验

师:动物们要一起去游乐园玩,其它小动物都顺利的进入游乐园了,可是小鹿却被挡在了外面,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学生图,思考并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首先出示教材中动物游乐园买票的情境图,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米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尝试体验

师:1米究竟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用1厘米的小贴纸贴出10厘米长后再10厘米10厘米贴出100厘米。(板书:1米有多长)

活动要求:1、四人小组先分工明确,安静,有序。

           2、先用1厘米的小贴纸贴出10厘米长。

           310厘米10厘米贴出100厘米。

生:小组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贴出的100厘米就是1米。(板书:1=100厘米)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为了帮助学生去体会米的含义,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我

组织学生进行了体验活动。制作米尺既教材中的认一认、想一想。由已知的1厘米引出

1使学生在制作米尺的活动中感受到单位累加的过程,明确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三、拓展深化,探究体验

师:

【一】活动比较既教材中的比一比、说一说。在这个环节中我组织学生分别进行了“比”“量”“估”“找”的活动。

1)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看看从脚到自己身体哪个位置是1米,做个标记,然后找身高不同的学生站在一起进行比较发现身高不同,但1米标记的位置却一样高的。

2)伸开手臂,从一只手的手尖到身体的哪一部分是1米,然后做个标记。

3)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既教材中的练一练的第一题。在估计、测量调整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估计、判断三条不同颜色的布条中哪一条的长度是1米,再用米尺量一量进行验证。

【二】合作测量既教材中的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师:首先组织学生利用已形成的1米的表象估计教室的宽大约有几米,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看看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在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测量同一物体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同,进一步理解测量过程中存在的误差。

1

1.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通过选择长度单位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同时结合此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测量什么样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感受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谁猜得对。在这个联系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实物以及已有的长度表象进行判断、说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回顾反思,概括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生:学生汇报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顾本节课所进行的数学活动及对学习收获的概括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总之,本节课力求体现“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的理念,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并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

作业布置:教材54页第二题

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100厘米

 

  1m=100cm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动物们要一起去游乐园玩,其它小动物都顺利的进入游乐园了,可是小鹿却被挡在了外面,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看图,思考并交流分享。

首先出示教材中动物游乐园买票的情境图,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米的兴趣。

师:1米究竟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用1厘米的小贴纸贴出10厘米长后再10厘米10厘米贴出100厘米。(板书:1米有多长)

活动要求:1、四人小组先分工明确,安静,有序。

           2、先用1厘米的小贴纸贴出10厘米长。

           310厘米10厘米贴出100厘米。

 

 

小组活动。

在这一环节中,为了帮助学生去体会米的含义,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我

组织学生进行了体验活动。制作米尺既教材中的认一认、想一想。由已知的1厘米引出

1使学生在制作米尺的活动中感受到单位累加的过程,明确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汇报收获。

 

通过学生回顾本节课所进行的数学活动及对学习收获的概括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总之,本节课力求体现“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的理念,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并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

作业布置:教材54页第二题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从“课桌有多长”的学习到本节课1米有多长的学习,学生做好了心理和知识基础的准备。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地提出了四个问题为学生创设了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米的长度观念。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100厘米

 

  1m=100cm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