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08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杨敏    所属单位:运城市平陆县开发区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6-12-08 15:54:32    浏览数( 3 )

阅读教学要回归学生本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同样要求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地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平等的对话、开放的对话。 以前我总是急于让学生理解,急于帮学生感悟,学生读的机会很少。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我逐渐在课堂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把阅读的自主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读,在读中感悟、交流、升华,提升阅读能力,不断形成自主开放的阅读模式。

我谨参照《嫦娥奔月》一课向辅导老师展示我的实践成果。

1、自主朗读,先睹为快。

嫦娥奔月的故事学生有所了解,也有比较浓厚的阅读兴趣,我激发大家自主朗读,了解故事内容,看是否和自己所了解的故事情节相同。有哪些值得阅读的价值,课文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知识和情感。

2、个性朗读,品析质疑。

在学生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趁热打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朗读课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情节是如何变化的,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是怎样变化的,一些重点的句子和段落应该怎样去读,都放手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

3、交流朗读,赏析探讨。

对于文本,每个学生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给他们一个交流朗读的平台,让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情感在碰撞中药迸出火花。特别是难懂的地方,譬如后裔为什么不愿意独自吃下仙药,嫦娥又为什么毅然决然地一口吞下仙,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这些句子表现的意境,蕴含的情感是什么?

4、精彩朗读,情感升华。

在对课文深入理解之后,学生已经能够跳出文本,这时候要善于激发他们进行朗

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对于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语句优美的部分等都可以用来尽情展示,既深化了理解,又升华了情感。

5、拓展朗读,延伸课外。

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也是语文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丰富素材。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的资料,积累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有益处的。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学生为本、探究阅读、感悟交流、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情节变化。

4、各种形式朗读,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后裔、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能够了解情节变化,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读通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听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请各小组交流你们了解的信息。

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同桌交流理解它们的意思。

3、标出自然段序号,了解故事情节的变化层次。

(全班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引导、帮助。)

三、同桌互读,理清层次。

1.同桌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小组内讨论课文分为哪几部分。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集体交流补充。

4、小组内练习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探究品读,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语感,学习从人物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过程:

1、自主朗读,畅游故事。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出语言美、意境美。

2、个性朗读,品析质疑。

带着思考朗读课文,在故事情节变化中、在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中有哪些收获和困惑。

3、交流朗读,赏析探讨。

小组间交流朗读,互读喜欢的部分,讨论疑惑的地方,归结出人物描写的重点部分,这些文字表现力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例如:文中出现的两个不愿意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嫦娥奔月的情景描写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4、精彩朗读,情感升华。

全班朗读展示,鼓励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语句优美的部分等尽情展示。

5、拓展朗读,延伸课外。

同学们,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也是语文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你们课外阅读的丰富素材。课后大家要阅读相关的资料,积累语言素材、生活素材,这对于提升你们的语文素养是大有益处的。

6、板书设计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3-01 07:36:54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