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082017-04-15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和收获;也相信通过培训,您的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进。
请根据您在本次培训中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请您应用该教学设计去上一节课,同时实时记录下这一节课。

完成之后,请您提交该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提交要求:

1.教学设计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提交,请坊主批阅时严格把关。

2.课堂实录视频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上传课程实录的时候同时上传课件。

3.有条件的老师课堂实录尽量提交视频版。如无视频录制条件,课堂实录可提交文字版,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5.课堂实录提交注意事项:

视频版: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文字版:如课堂实录提交文字版,请在提交了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课堂实录内容。可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曹娟    所属单位:运城市临猗县七级中心校七级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25 20:28:19    浏览数( 1 )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姓名

曹娟

所在工作坊

小学语文17

工作单位

临猗县七级中心校七级小学

年级学科

五 语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教学本课,要使学生对文言文有初步的感觉,重点抓阅读和背诵。读,要通过范读,让学生注意停顿,体味语感,而后领读、自读,直至正确、读流利。释句,要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疏通文句,要词词落实,句句落实。在此基础上交流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及阅读心得。背诵,不仅要正确,还要注意停顿和语气。在本课最后,要对开展综合性学习作些布置和讨论。

重难点

1 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

2、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1.一般特征:能独立使用计算机,并且熟练点击课件,网络交流。

2.入门技能: 本班有独立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可以上网浏览并提取相关信息素材。             

会使用PPT来进行教学和学习设计。 

3.学习风格:轻松,活波的学习风格,以交流为主,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二、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

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

四、赞“聪惠

五、熟读成诵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听说我们的经典诵读活动搞得那是有声有色,同学个个都是行家里手,现在咱们就来练上一练,怎么样? 

1、师:知之为知之„„ 非淡泊„„非宁静„„ 书犹药也„„ 老吾老„„幼吾幼„„ 像这样的语言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的积累,对吧。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真是名不虚传啊!相信大家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精彩,是吧! 

 

学生和老师一起背有关文言文的句子

通过对以往所学文言文的回顾,让学生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引出文言文定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齐读课题。 

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 

读课题。

 

 

 

 

同桌之间交流。

 

 

 

 

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读读课文。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

号,待会儿一起来交流。

 2、交流反馈。 

(一)理解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句意:“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你读懂了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对不?“聪”的意思是——聪明,“惠”的意思是——智慧。 

生:“惠”是通假字,通“慧”。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你说的“非常”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甚)。我们班这位女同学非常可

爱,可以说是——甚可爱;她朗读的声音非常动听——。这位男同学长得非常非常非常帅——甚帅。 

3、指名读。 

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读出了内心对他的的喜爱。 

(二)研读: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知道孔君平是谁吗? 

是当时的庭尉,相当于现在的法庭庭长。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哪个字的意思是“就”? “乃”。那“诣”字的意思是?其:他。 

3、你来读读,你读明白了什么?(可追问:两家关系怎么样)(孔君平经常

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从哪儿看出来?为什么? 你不仅读懂了字面的意

思,还读出了句子的内涵。 小结: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出来接待客人,足见这个

孩子也真了不起啊。齐读。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出示课件齐读。 

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是待客之道。你真会读书! 

2、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生: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哪里看出来? 

师: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哪里看出来? 

评:说得太好了。杨氏子真是热情好客的孩子,端出了好多的水果。 读一读。 

从你的神情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理解:“曰” “此”。“应声”“未闻” “夫子” 谁还会说。 

(五)体会巧妙

 A、理解孔君平的话 

1、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可追问: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 

生: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孩子。评:你真会听话。 

生: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是我家的果呢?)

评: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 

B、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

(生答)老师担心你这样回答可能会气走客人哦。

 师:比比和杨氏之子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呢?          

2、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

了什么?  (理解:未闻,夫子) 

1)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2)夫子: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夫子’? 如果来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张君平、李君平,还能称夫子么?如果来的是阿姨呢?你们老师可以称为——夫子吗? 一般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可以称为夫子。比如孔子我们就称为──(生齐: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比如你们的校长,可以称为——阮夫子。称孔君平为 “夫子”显得有礼貌。我们分男女同学来对对看。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理解:应声答曰 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4、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 

生: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未闻黄帝是夫子家人。……(黄色,黄莺,黄鱼,黄岩,黄山等) 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

也不姓黄,而是其它的姓,你会说一句吗? 

你们个个都真会说话啊。像这样形容人善于言辞的成语还有哪些呢? 

 

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同桌练读

 

 

 

 

 

 

 

 

 

 

 

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发挥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完成单元目标,体会人物巧妙语言。

四、赞“聪惠” 

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他会想什么?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还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下来。可以用现代文,也可以尝试着用文言文。 小结:同学们都走进了孔君平的内心世界,说出了他心中想说的话。(评价:动作、心理、神态)

 

 

 

 

古人用了短短的5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的聪慧、礼貌,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

 

 

 

 

学生根据理解、想象进行小练笔。

 

 

 

 

 

1、练习背

2、指名背。

3、男女生比赛背诵

小练笔既充实了课文内容,释放了学生的表达潜能,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升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情感。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对孩子进行读懂文言文的方法策略指导是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读,在读中学,读中悟。 

我先放手让孩子自己读文,在学生充分朗读之后,请同学朗读,对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然后是朗读的停顿。 

 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孩子再读课文,虽然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但是我在设计的时候还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中,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自然,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孩子掌握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聪惠    

杨——杨梅       反应快                     

   

孔——孔雀         

 

 

 

 

 

老师评语

教学实录部分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评语时间 :2017-02-21 10:44:50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