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线下专题研修活动成果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6-12-082017-03-15

作业要求 :

根据网络研修与本校线下专题研修活动的组织,提交第二次线下专题研修活动成果。成果提交模板见附件。(本项只需学员提交,不需坊主批阅,坊主可通过查看,收集线下专题研修活动资料,以便制作总结或简报。)

提交要求:

1.严格按照附件中的模板完成此项内容提交。

2.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作品必须为原创,与培训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本次培训最终评优机会。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该项内容,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第二次线下专题研修活动成果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李春珍    所属单位:晋城市高平市北城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17-02-16 16:59:59    浏览数( 0 )

第二次线下专题研修活动成果

姓名

李春珍

所属工作坊

1

线下专题研修时间

2017.2.15

线下专题研修地点(学校)

冯庄小学

活动组织者:小学数学1袁金英

活动主题: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什么

活动形式:研讨

过程描述:1、上网查资料

          2、教研组进行研讨

          3、活动总结

活动小结与心得体会:

经过课题研究,我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的自身成长、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媒体,应用时要防止追求课件表面化的奢华和大容量,要辩证地看待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

其次,课题研究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研究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能和素养,还要教师抽出很多的时间去学习、设计并制作课件,为了准备一节课,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财力与精力,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有的教师对此失去了原有的热情。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克服单纯地制作课件为目的的倾向,让教师比较全面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最后,加强资源建设。有了计算机和网络,必然会产生对相配套的教学软件和资源的需求。资源的建设需要教师的参与,还需要一些专业机构提供优质的现成的精品资源,不能要求教师人人自己做资源,作为教师,主要要学会使用,学会选择自己教学中需要的课程资源,然后将一些适用的资源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活动照片:

集体活动照

  活动成果:(如活动成果不是文字形式,请以附件形式提交。)

 信息技术已成为优化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其功能首先是利用声、色、光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其次是利用信息技术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实现虚实、远近、快慢的变换,各种色彩变化和动画效果,鲜明直观地展示客观事物本身的本质属性,以提高认知效果。

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它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和广阔的展示平台,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利用课件虚拟现实情境,改变常规教学方式  

以往的数学教学,认为知识一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就能概括地反映它的“本质”,进而认为对概括性知识的学习可以独立于现实情境来进行,而学习的结果可以自然而然的迁移到各种真实情境中去。然而,实践证明,用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课件创设现实情境,远比单调的教学手段,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于是创设现实情境得到了重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呢?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创设情境生动逼真,能够使学生进入角色,积极性高,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为实现学习对象的情境化、活动化、创造条件。

利用创设情境,还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动态统计的数据收集过程,这是釆用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动态统计的方法与静态统计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形成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二、使数学贴近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隐藏着丰富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而信息技术能够使数学生活化,使数学更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国光超市外景镜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我想逛商场”的愿望。为了激发学生更强的参与意识,我接着出示多媒体课件——商场物品远景镜头。接着提问: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回答:商场是把相同的商品摆放在一起。我继续出示多媒体课件——商场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水彩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提问: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发现了售货员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最后我揭示概念:像阿姨这样,把用途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像这样,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生活中引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就会学得主动,从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

三、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而多媒体技术就成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根据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适时的利用,就能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与两边的长短无关。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所夹角越大;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小,所夹的角就越小。而角的两边不管变长还是变短,所夹的角的大小不变。通过多媒体将静态变成动态,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难点不攻自破。又如,教学《相遇问题》一课时,重点是学会求相遇问题中的路程;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中的相关术语的意思及弄清两个物体相向运动时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通过多媒体屏幕逐步把题目的条件用线段图进行演示。屏幕中两“人”同时闪动,生动直观地解释了两人“同时出发”就是两人在同一时刻出发,两“人”面对面地走去,又生动地解释了“相向运动”(相对而行或称“相向而行”)就是两人(或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线路上,从两地面对面地走去;最后两人相对运动到距离变成“0”因而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相遇”这个概念的含义。就这样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演示把相遇问题的图形、图像动态化,使概念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四、有效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利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各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把问题建立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上,可以扩大学生探索数学的视野,激活课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时,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片断、设置为问题情境,在课堂上应用,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参与问题的发现,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比如:在教学《整十数的加减法》时,我创设了一个猫妈妈存鸡蛋、小老鼠偷鸡蛋的有趣情境,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在引导学生求得新知以后,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贪心的小老鼠偷鸡蛋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同学们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编织了一个个异彩纷呈的故事。他们有的说小老鼠可能偷走了20个、30个、40个鸡蛋或全偷走了也没人发现;有的说猫妈妈走着走着,忽然想起鸡蛋装满了,冰箱的门还没关,回来发现了,把老鼠吃了;有的说小老鼠发现偷鸡蛋不对,主动把鸡蛋送回来,跟猫妈妈认了错,它们成了好朋友……多么瑰丽的想像、多么新奇的创新,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个性素质会不断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我们老师要充分利用科学手段进行教学,带领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汲取无穷的营养。

老师评语

附件

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最新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推荐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热门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热评线下专题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