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和生命的哀悼——《人琴俱亡》教学随笔

发布者:梅含辛     发布时间:2016-11-01     浏览数:0

今天上《人琴俱亡》的阅读课。在疏通文意以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王子猷哀悼自己的兄弟逝世,为什么要“取琴弹”?学生们只是回答,因为他的兄弟王子敬喜欢弹琴。我追问到,是怎样喜欢的,在文中有哪些语句?“素好琴”,是一向喜欢弹琴。

选择逝者生前最喜欢的事来做,这是哀悼逝者的一种方式。比如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举行丧礼的时候,播放的除了哀乐之外,还有侯老的相声录音。这种方式除了表达对于逝者的悼念,还表达出了什么感情?弹琴思人,睹物思人,弹奏起子敬的琴,浮现在子猷脑海中的是子猷子敬兄弟在一起抚琴谈笑的情景。斯人已逝,琴却还在。“弦既不调”,不过,子猷弹琴,子敬的琴是喑哑的,这时候,子猷心中的悲情再也无法抑制了,奔流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是兄弟深情,这是生命的悼念。

小结一下,王子猷悼念其兄弟,第一次是艺术的哀悼,是美的哀悼,第二次,是生命的哀悼,是至情的表达。“玄心、洞见、妙赏和深情”,冯友兰先生在论魏晋风流的时候,列举出了四个关键词。从这一篇伤逝的短文,我读出了一种深情,对于艺术,对于生活,对于生命的深情。当我和学生们在阅读中看到了这一种深情,我又觉察出了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在拓展阅读中,我引用了王戎的一段名言来小结本课。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