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品德政治作业四截止日期 : 2016-11-25

作业要求 :

小学品生品社课程:有效的教学与有效的教学计划

小学品生品社作业:撰写500字左右的学习心得体会,要求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不泛泛而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活动

初中思想品德作业: 撰写500字左右的学习心得体会,要求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不泛泛而谈。



高中政治课程:关于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的几个问题

高中政治作业:撰写500字左右的学习心得体会,要求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不泛泛而谈。



提醒:请老师们按照自己学段的作业题目撰写作业。




作者 :项目管理员

品德政治作业四

2016-11-25提交者:学员边彩华浏览(5 )



目前,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幸福地成长,习惯了家长对他们的呵护和关心,觉得家长养育自己是应该的,体会不到做父母的辛劳。只知被爱,不知爱他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这样的倾向不仅会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而且会影响其性格的发展,容易导致成为意志薄弱,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的人。《品德与社会》教材抓住了学生这一现实生活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中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可塑性强这一特点,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积极引导,设计了《现在的我能做什么》一课,旨在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养育,学会感激家长,体谅家长的难处,尽量少给家长添麻烦,自己的事自己做,养成对父母、家庭和自己生活的初步责任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进行了课内外有机结合,唤醒和培植学生爱心的实践探索。

一、调动已有经验,让学生的爱心得以唤醒

课堂着力于调动学生已有的感知和体验,激发学生倾吐自己幸福成长来自于父母的辛勤劳动和精心的疼爱。如引导学生谈父母一天做多少事,说家长从事的不同工作到日常生活的诸多细节。课上有个孩子动情地说道:我的爸爸妈妈为了让我能进好学校读书,来到了东山,租房子住。妈妈在外做钟点工,爸爸帮别人开出租车。别人回家吃饭是爸爸最忙的时候,刮风下雨也是他最忙的时候。几年来,爸爸没在家吃过几顿热饭。可每天他们总是把我的午饭安排好……说着说着孩子泪水就落下来了;另一个孩子接着说道:课间,看着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喝着学生奶,闻着诱人的香味,我好想喝。可我知道了爸爸在采石厂工作非常苦,难怪爸爸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他哭着说,我告诉爸爸我不喜欢喝牛奶;还有一个孩子说道:我家的生活靠爸爸妈妈卖菜来维持,他们每天凌晨四点就要到南京去兑菜回来卖,中午我们全家常常用开水泡饭吃,爸妈最伤心的事就是蔬菜卖不掉……说到这儿孩子已泣不成声。在交流中同学们都知道了父母每天除了工作,还有很多的家务要做,否则,家庭生活就无法正常进行。紧接着我引导他们说说父母做这么多事又有什么感受呢?父母们都认为这是他们的责任,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吃什么苦都愿意。这一倾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到了父母每天所做的一切很累,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为了家庭的幸福,辛劳得毫无怨言,心甘情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不求回报。至此他们对父母的感激和敬爱之情油然而生。

我顺势引导学生讨论:“现在的我能为家庭、为父母做些什么呢?”孩子们个个都很激动,争先恐后地说着他们最想做的,又能做的事。为使践行得于落实,我此时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商讨出家庭中真正可以践行的事。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可做的、能做的事太多了:有的说放学自觉把作业做好;有的说吃饭不再挑食了;有的说自己上学,不再要父母接送了;有的说不再长时间看电视了;还有人提议每天送父母一句问候的话语,不给父母提过分的要求;主动承担起家庭倒垃圾的任务等等。

二、开展践行活动,让学生爱心有付出的空间

为了使本课的教学目标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行为,我在班级开展了“我让家长开心”的活动,并要求学生每人配一本“让家长开心记录本”,记录让家长开心的事并简要写出家长和自己的感受。每当我翻阅着、欣赏着记录本时总会被感动,被震撼。有的孩子记录着:这几天我都坚持早起,自己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妈妈见到这一切脸上挂满了笑容;有的孩子写道:今天妈妈加班,回来会很晚,我自己把作业做完后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妈妈回来后在我的作业本上写了“真棒”两个红红的大字。我看了开心极了;有的孩子记录着:以前我过生日,妈妈都会带我去吃肯德基。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个汉堡献给妈妈。妈妈就这么一直笑一直笑……有位家长见到我激动地说:陈老师,您发的小本子可真管用,我的孩子以前让他做事根本叫不动,现在到垃圾已经成了他的自觉行动;有的家长自豪地夸道:我的孩子会关心人了;还有的家长感慨道:不是孩子不能做、不会做、不肯做,而是我们没给孩子机会,也缺少引导的方法,我们真该好好向老师学习一点教育孩子的方法……虽然孩子们做的都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可是从这些小事中证实了只要给孩子们实践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引导,他们是想做也能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老师、家长都看到了真情的流露,看到了孩子的成长,看到了教育与自我教育发挥的作用。

这一本本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小本本,它搭起了学生课内外有机结合,促进德性发展的桥梁,它记录着孩童们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单一至多种,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完成任务到自觉的践行过程;记录着他们践行的体验;记录着他们践行带来的收获;记录着他们践行带来的成功和快乐;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足迹。它将课堂涌出的清泉流淌到家庭生活之中,让爱心之花在家庭生活之中得以开放。



老师评语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