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中学物理作业四截止日期 : 2016-11-20

作业要求 :

初中物理课程: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作业:选一个你在当前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高中物理课程: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析疑

高中物理作业:浅析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历程


提醒:请老师们按照自己学段的作业题目撰写作业。

作者 :项目管理员

中学物理作业四

2016-10-10提交者:学员骆波浏览(0 )

实际问题:教师把问题嚼的细而碎,逐步铺垫,让学生不用深层次思考就能得出结果,教师根据得到的结果,再把教学引向下一阶段。这是喂养方法,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和批判精神的形成。

 

解决的思路和步骤:

 1. 课堂对话:减少小步距或填充式的问答,给学生留足建构认知图式的空间

案例1:刻度尺的使用(某校对外展示课教学片段)

同学们自主阅读刻度尺使用方法后,师生ppt呈现如下,要求学生填空:

会放:有刻度一边      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      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尺面       

会读:应估读到分度值的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            

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是反复训练刻度尺的读数,重复强调如何估读。

从上面的教学片段可以看出,学生回答只需生搬硬套教材即可,无需深入思考,对“估读”这一难点的突破也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更缺少掌握测量工具使用技能的一般性程序体验。

改进建议:

1:刻度尺的使用

同学们自主阅读刻度尺使用方法后,找出图(1)中的不当之处。

           1                            2

议一议:某次测量情景如图(2)所示,测量结果应记为多少?

学生结果:5cm6cm5.3cm5.4cm5.5cm……

教师追问:同学们的读数可以分为两组“5cm6cm/5.3cm5.4cm5.5cm”。

         你认为哪一组更接近木条的实际长度?

学生分析:第二组,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教师追问:第二组呈现了三次测量的不同结果,最终应记做多少?

学生回答:求平均值。

练习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直接测量)

练习2: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特殊方法测量)

“找出使用不当”接近真实情景,需要学生完整表达所阅读的使用说明,以评价促进学习。“讨论测量结果”采集了学生真实数据,对比发现“估读是为了接近真实值”,在这一整体探讨中明确估读的必要性、估读的方法、减小误差的方法等。

对长度测量工具的认识和使用,这是初中物理实验测量的基础。尽管物理测量会涉及各种不同的物理量和测量工具,但在技能和方法上有很多共同之处。在较为完整的体验中提升技能、发展思维,学生会逐步建构起工具使用的思维图式:初步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明确使用方法—>动手练习巩固技能。

2. 活动组织:避免菜单式的实验操作模式,为学生搭建发展探究能力的平台

案例2: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某课堂学生用导学案片段)

活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1步:标记下落起点,利用米尺,测量该点距地面的竖直距离s

      2步:从该起点释放纸锥,开始计时,记录纸锥下落所用时间t

      3步:将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并根据v=s/t计算纸锥下落的速度。

实验次数

下落高度/m

下落时间/s

速度/m/s

1

2

3

       

发给学生的文字资料应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避免将实验步骤一条条地罗列给学生,并代替学生绘制各种表格,这种菜单式的实验操作模式固然容易得出预期的实验结果,但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改进建议:

活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改进后的导学案)

1)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你的依据是什么?          

2)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需要选用哪些器材?            

小组成员如何分工?               

4)请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5)评估与交流:怎样减少测量误差?

                 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探究行为要指向探究能力的发展。向学生提出有挑战性且逐步深入的任务,抓住几个关键点,引导学生边操作、边获取信息、边思考。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尽量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进行学生实验时,应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探究能力。重视评估,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评估意识。鼓励延伸,能关注到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维持探究兴趣,并丰富课程资源。

3.评价内容:跳出纸笔测验对知识的过分关注,为学生创造整体表达的机会

传统课堂的小结与评价通常依托以下两种形式的载体或路径:

罗列知识框架;以习题评价知识的掌握情况。

机械罗列知识,缺少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情景,势必索然而寡味,陷入为小结而小结的尴尬境地。单纯以习题为评价载体,会走入过分重视知识目标的误区,导致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缺位。

    下面是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许帮正面向全省执教的名师课堂片段,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启迪和借鉴价值。

2:探究浮力的大小

案例3:浮力“小结与评价”(特级教师名师课堂教学片段)

WWW”中的问题1在一只塑料袋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盛水的塑料袋所受的重力大小。再将塑料袋浸入水中,观察浸入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当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你看到的现象,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课堂实录:

两位学生上台共同探究并做分析。教师适当引导。

现象1:塑料袋在浸入水中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减小。

分析:塑料袋所受的浮力与排开的水的体积有关,V排水越大,则F越大;

  说明ρ一定,V排水越大,则F越大。体现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现象2:当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零

分析:依据F=G-F,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则F=G袋水

当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时,G袋水=G排水

所以:F= G排水。可见,该实验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本评价紧扣目标,依托具体的评价任务,提升探究能力。针对课标科学内容要求“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采用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提供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方案,体现了差异性学习的要求,也体现了以评价促进学习的基本理念,为学生整体思考和完整表达创造了机会。

 

老师评语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