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小学数学作业二截止日期 : 2016-11-20

作业要求 :

课程:如何制定课时目标


作业:以一课的教学内容为例,通过比较的方式,谈自己对于课时目标的制定的新看法、新认识?

作者 :项目管理员

小学数学作业二

2016-10-10提交者:学员邵红云浏览(0 )

课时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它不仅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行动指南,更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下面就我在教学六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时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弄清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意图

    1.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把握课程标准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

    2.分析各种教参中对本课时的要求。我们应该从各种教学材料(如教参、练习册、课本练习题等)中提取出知识点,再将其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去,研究怎样把教材信息转化为教学信息,要收集哪些材料,运用哪些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去获取新知识,探索新发现。

3.吃透教材意图,制定有效而富有个性的课时目标。教师在准确制定课时目标时,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并且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出更适合本班学生的个性目标,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例如,六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十分重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一方面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册安排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以强化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主要教学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对拓展知识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了如下课时目标

1、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1.要切实了解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本节课,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我国有经典的、应用替换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果用这些题来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解法,潜在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开发。这些离开生活实际的题目虽然能引起学生短时间的好奇,却难以维持学习热情,更不会产生学习需要。

    2.要切实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说,对学生在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或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要有具体的了解。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需要用替换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把果汁倒入大杯与小杯、在公园租用大船和小船、布置展板、储钱罐里的硬币、乒乓球比赛时的单打和双打……利用情境的趣味性,唤起积极性;利用问题的挑战性,调动主动性;利用素材的现实性,激活已有经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教材在“你知道吗”里介绍古代名题,让学生了解我国很早就有替换思想。现代与古代的题目合理配置,使本单元教学更有价值。

    三、用可操作性的语言清晰表述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上述分析研究结果,从内容和行为两个侧面细化系统分析结果,并列出教学目标细目表,分别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或知识点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从学生不同的智能活动点出发,我们可以把数学教学内容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三大类。数学课程标准对此分别以不同的动词表示:用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目标性动词刻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性动词刻画数学活动水平。课时教学目标要科学、准确、具体地表述出来,不能含糊、笼统,要使任何相关师生看后,能立即抓住实质,明白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准确把握课时的生成与预设。

   准确制定课时目标是提高数学课堂实效的良好开端。所以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意图以及目标要求,而且不能受传统数学教学观的定势影响,要有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意识、勇气和能力,才能制定出有效地课时教学目标,使数学课堂既有味又精彩。

老师评语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