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初中数学作业一截止日期 : 2016-11-25

作业要求 :

课程: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作业:教学反思能力培养途径有哪些?

作者 :项目管理员

初中数学作业一

2016-11-25提交者:学员周明浏览(0 )

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途径有哪些

教学反思是教师为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反思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对自我及教学不断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具体包括专业的自我意象、自我价值感、职业意识、自我设计等;二是教学监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学习活动的促进、评价学习行为、教学后反省等。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途径有哪些呢?

一、加强学校管理制度,迫使教师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在教师绩效考核中加入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条款,如:要求教师订立职业规划,订立3-5年的自我发展计划;要求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检查理论笔记;要求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必须参加一个课题研究等,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教师群体提出不同教学反思要求,从考核制度上面提出要求,迫使教师教学教学反思。

二、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一)制订职业规划,增强反思意识。教师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接受反思,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才能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制订职业规划促进自我发展,是激发教师反思意识,提高教学反思内在动力的有力抓手,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

(二)要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向导,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新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任何事物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新的教育理念激发课堂活力,以新的教育理念深化素质教育。

(三)撰写反思日记,形成反思习惯。日志反思就是教师把自己的数学教学效果、成功经验、 学生的意见、具体的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与设想等及时的真实地记录下来。写日志是教师与自己的对话,能给自我一个很好的反思空间,从而激发教师对教学新的认识, 促进教师养成良好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

写反思日志要有“ 挑剔问题” 的意识, 应使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充分暴露, 记录既要详细又要及时 ,当天的见闻必须当天记录下来 , 否则时间一过便印象不深, 追记不全 , 随后想到的也应在日 志中及时追记下来, 标明时间, 行文中一定设法把听到的话与自己的感想或评论区分开来 , 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

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三、搭建多种交流平台,开展多种教研活动,提高反思能力

(一)专家引领,提高反思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 , 反思理念, 反思方式从何而来? 笔者认为还应借助教师培训 , 通过专家引领 ,促进广大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 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 审视和评价自己所做出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效果, 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 帮助教师 理解和内化教育原理及方法 。在教师培训中 , 要注意改进教师培训的方法 , 不仅适当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 , 更要充分运用亲身实践、现场观摩、 即时反馈、小组研讨、录像分析等参与式培训方式 , 引导教 师积极参与提问、讨论, 组织教师对自己和他人的 实际教育行为、教育观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讨, 然后再实践与再研讨, 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反思能力

案例反思

案例反思是指教师借助于教学录像、文字资料等间接形式 , 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反思形式。许多教师在观看教学录像和学习 文字资料时获得一定的启示 , 但主要的只是一种即时的、 素朴的反应, 这些反应始终是分散和零乱的。这样 ,对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 , 最后就很可能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真正的启示和收益 , 而对于一些教师在当时可能领悟到了某些东西, 但未能及时得到强化。因此, 这些认识往往不能在头脑中真正得到确立, 更未能对改进实际教学产生持久、 稳定的积极效果 。所以, 应该引导教 师以案例作为实际研究的出发点, 通过比较、分析和质疑, 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及其后果作出深入的分析, 深究处于数学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 教学目的、 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 , 并且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使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趋于合理化

    2)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指不同教师针对同一教材内容,构建差异性教学策略,同伴参与课堂观察,比较反思,共同提高的一种校本培训方式。这种校本培训方式对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地说,“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就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各自备课,以解决教材内容的处理、教法、学法等方面某一教学实际问题为目的,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这种教研模式促进了教师积极参与意识,通过对比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与方法的把握,有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这种模式也迫使每位老师在教研中必须去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提出个性化的方案;找出并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与努力方向,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教学领悟能力。因此,这种教研方式在校本教研中被广泛使用,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课异构实质是一个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于各自教学经验,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同伴的帮助之下,广泛占有各种资源,进行各种教学构想,并将构想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一个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教学认知建构过程。

首先,同课异构注重教师个人文化素养与课程文本理解的多元化,在教材把握和教学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促进了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同课异构活动从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教师致力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追求个性化的教学思想与风格,有利于教师把握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各自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不同的教学设计,呈现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了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从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教无定法、因材施教。(因此,我们的教案中,个性教案设计非常重要)

其次,同课异构活动以反思研究为主体,以不同的教师上同一节课为研究对象,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专业人员引领为着手点,是集实践、展示、反思、互动于一体的一种校本培训方式。进行“同课异构”校本教研,要求每一位教师既要做好授课反思,又要做好听课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及时组织教师重放教学实况录像或进行视频点播,共同观看。先由试讲人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也就是自我反馈。然后小组成员对其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评议,找出不足之处,教师还可以对其需改进的问题进行示范,或再次观摩示范录像带(片),进一步改进、提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4)课题研究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研究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5)构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学反思

除分析课、研究课、公开课或使用微格教学等形式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专题研讨交流,我们也可以开展沙龙研讨活动,通过反思能力。

老师评语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