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变轨问题》导学案

发布者:郑州     所属单位:江夏实验高中     发布时间:2016-09-26    浏览数:0

 

《卫星变轨问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卫星运行的动力学依据;

2. 理解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知识;

3.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乐于学习的品质.

学习重点: 理解人造卫星的发射、运行与回收的相关知识

学习难点:知道人造卫星变轨中的速度与加速度变化情况

学习流程

一、人造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

人造卫星绕地球做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v=        

      =         ω=        

                         T=        

ω

M

m

r

v

T


轨道半径r确定后,与之对应的卫星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也都是确定的。一旦卫星发生变轨,即轨道半径r发生变化,上述物理量都将随之变化。同理,只要上述物理量之一发生变化,另外几个也必将随之变化。

二、变轨运行分析

1、渐变

由于某个因素的影响使卫星的轨道半径发生缓慢的变化(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由于半径变化缓慢,卫星每一周的运动仍可以看做是匀速圆周运动。

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判断这种变轨是离心还是向心,即轨道半径是增大还是减小,然后再判断卫星的其他相关物理量如何变化。

如: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都会受到稀薄大气的阻力作用。如果不及时进行轨道维持(即通过启动星上小型火箭,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保持卫星应具有的速度),卫星就会自动变轨,偏离原来的圆周轨道,从而引起各个物理量的变化。试分析这些量怎样变化?

2、突变

v2

v3

v4

v1

Q

P

由于技术上的需要,有时要在适当的位置短时间启动飞行器上的发动机,使飞行器轨道发生突变,使其到达预定的目标。

如:发射高轨道卫星时,通常先将卫星发送到近地轨道,使其绕地球

做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为v1,第一次在P点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

v1增加到v2,使卫星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卫星运行到远地点Q时的速

率为v3,此时进行第二次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3增加到v4,使卫

星进入高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试比较卫星在Ⅰ、Ⅱ、Ⅲ轨道

上经过PQ两点时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三、例题分析

1.某人造卫星运动的轨道可近似看作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圆.由于阻力作用,人造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从r1慢慢变到r2,用v lv 2分别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速率,则(     

Ar1<r2v1< v 2      Br1>r2v 1< v 2     Cr1<r2v 1> v 2      Dr1>r2v1> v 2

2.人造飞船首先进入的是距地面高度近地点为200km,远地点为340km的的椭圆轨道,在飞行第五圈的时候,飞船从椭圆轨道运行到以远地点为半径的圆行轨道上,如图所示,试处理下面几个问题:

P

地球

轨道1

轨道2

Q

1)飞船在椭圆轨道1上运行,Q为近地点,P为远地点,当飞船运动到P点时

点火,使飞船沿圆轨道2运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飞船在Q点的万有引力大于该点所需的向心力

B.飞船在P点的万有引力大于该点所需的向心力

C.飞船在轨道1P的速度小于在轨道2P的速度

D.飞船在轨道1P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2P的加速度

2)假设由于飞船的特殊需要,美国的一艘原来在圆轨道运行的飞船前往与之对接,则飞船一定是(   

A.从较低轨道上加速   B.从较高轨道上加速   C.从同一轨道上加速   D.从任意轨道上加速

3.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到近地圆轨道1,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人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四、规律总结:

(1)卫星变轨时半径的变化,根据万有引力和所需向心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稳定在新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变化由v判断。

(2)卫星绕过不同轨道上的同一点(切点)时,其加速度大小关系可用Fma比较得出。

(3)要使卫星由较低的圆轨道进入较高的圆轨道,即增大轨道半径(增大轨道高度h),一定要给卫星增加能量。

附件

  • 卫星变轨问题.doc     下载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