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规律

发布者:姚立兵     所属单位:钢城四中     发布时间:2016-10-08    浏览数:0

地球的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核心规律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运动形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概念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公转轨道为一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轴的空间位置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周期

真正周期

1个恒星日(23小时564)

1个恒星年(3656910)

其他周期

1个太阳日(24小时,地球自转360°59)

1个回归年(36554846)

速度

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外,大约为15°/小时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平均角速度为1°/

在近日点时(1月初)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7月初)速度较慢

线速度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一天24小时成为人们起居作息的基本时间单位;白天气温不至于太热,夜晚气温不至于太冷,适宜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发展;(2)同一时刻,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3)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3)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明显

题点2 地方时、区时计算与日期判断

核心规律

1  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计算地方时、区时时,要遵循东加西减、两地每相差经度15°(1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的法则。重要依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是0时或24时。

2  日期的判断

(1)一般规律:地球上作为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日界线(位于180°附近,答题时一般采用180°),它在地球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如图()所示:



另一条是自然的零时所在经线,它在地球上的位置不断地向西移动,但始终位于太阳直射经线的对面。

(2)判断技巧:在判断日期时,一般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加减日期时要注意月份和年份的变化);再根据太阳直射或其他时间信息,找出零时经线的位置;由零时经线向东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新的一天,由零时经线向西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旧的一天。

[特别提示] 判断某一时刻,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范围各占多少时,可以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180°经线表示日界线,之后再按照时间计算的方法找出相应的零时经线,最终则可以根据零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零时经线向西至180°经线为旧的一天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如下图为新的一天占全球的示意图如下:


题点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计算

核心规律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靠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具体如下图所示。


(2)季节变化规律(之最思考法)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极大值,整个南半球达极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极大值,整个北半球达极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有两次极大值,一次极小值;赤道上一年有两次极大值和两次极小值。

2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

(1)计算

一般情况下,所求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纬度和所求地点纬度间的纬度差。

极昼时寒带地区子夜太阳高度=(所求地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90°

(2)应用

确定该地地方时为12时。

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相反。

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如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日影永远朝向北方;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日影永远朝向南方;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日影则有南、北朝向的变化。

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右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 H

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

a.热水器与地面的倾角:倾角=纬差(即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比如:北纬40°,在夏至日时,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倾角应该是40°23°26;在冬至日时,倾角应该调整为40°23°26

b.一年内调整的幅度: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6°52,所以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一年内热水器调整的幅度约是46°5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太阳的直射,所以一年内热水器的调整的幅度平均为23°26

题点4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核心规律

1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主要表现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另一半球相反。(如图所示)

(2)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规律

某半球受太阳直射时昼长夜短,直射该半球回归线时该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该半球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另一半球相反;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在二分日时,全球昼夜平分。

2  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必须处理的两大关系

(1)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为该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该半球各纬线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当太阳直射回归线时,该半球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极圈到极点出现极昼现象。

(2)明确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经线只有在春、秋分日是重合的,其余时间都不重合。二者的夹角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夏至日最大为23°26。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上为极昼或极夜;相交的纬线圈又分为昼弧(某一纬线圈上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夜弧(某一纬线圈上位于夜半球的部分)两部分,对其进行对比可知该地甚至该半球昼夜长短的对比情况。

[特别提示] 昼夜长短计算的3种题型:昼长与夜长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昼弧与夜弧所跨经度数计算昼长夜长时间: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利用与赤道(昼长永远为12小时)的比较关系计算。已知公式计算: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昼长+夜长=24小时。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