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种群和生物群落

2016-11-29  发布者:肖福红  浏览数( -)

《种群和生物群落》第一课时——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说明

1、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习兴趣,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意识。教学要符合多元智能理论与智慧教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发展得到最大体验。

2、整体设计思路

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激趣、创新、应用、拓展”的原则做了如下尝试:其一,根据《新课程标准》灵活处理教材。其二,补充教学材料:示例、图片、资料等。其三,充分利用和开发生物课程资源。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操练和活动,创设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种群的概念,性别决定,生物因素中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等生物知识,可以用来解释和分析本节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学生掌握的数学上比例的知识可以用来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将数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进行渗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性别比例失调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都愿意参加小组学习活动,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能够积极地动手、动脑参与实际操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识记种群的特征

2、 理解种群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有关概念,促使学生参与形成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提高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标志重捕法,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形成多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观念。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种群的概念,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发展、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等观点;

  2、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整体性等生命科学观点教育,并注重联系人类种群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    

四、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相对独立。主要是因为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研究的两个层面的问题,在生态学上分属于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内容,研究对象及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同时本节内容又与前后有一定的联系,种群是建立在同种生物个体的相互作用基础之上的,群落又是建立在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上的,生态系统又建立在生物群落的概念基础之上,因此各部分知识之间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要把握住。

  在知识的细节上,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模型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因此要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运用。

重难点分析

  重点: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是研究种群的基本参数。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迁出等。种群的特征对于了解和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有重要意义,因此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物种的种群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利于对种群特征的理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种群特征的调查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难点: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又难于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对于这一难点的突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联系实际通过对几个典型的种群,用各种直观的资料和数据充分进行分析。

五、教法设计

  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可采用讨论与学生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普通学校或班级:可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一、情境导入

播放相关图片。

设疑草原的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牛羊,经济效益才最好?

沿海的渔民该捕捞多少鱼虾,才能获得最好的收益又能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中怎样控制害虫的数量,才能获得大丰收? 

观看并思考。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入手,通过的图片,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

二、展示课题

讲述:要科学地解决以上问题就要学习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有关知识(population and community)。

 要求: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看课件、思考、记忆

 

 

适当地双语教学,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更好的吸引住了学生。

三、新授知识

(一)种群概念

设疑:根据已有知识你能判断以下哪些是对种群的正确描述吗?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

3.一个蜂巢中所有的蜂。  

邀请:你愿意提炼一下种群概念的要点吗?请你再列举一些种群好吗?

设疑: 种群内部的生物之间结成了什么关系?

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答:

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和一个蜂巢中所有的蜂属于一个种群。

 

 概念要点:①一定地域内 ②同种生物 ③全部个体的总和 

思考,回答问题,纠错。

种群内部的生物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回顾旧知并应用强化,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相互评价纠错使得学生既乐于参与,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二)种群的特征

 

 

讲述:种群是一个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起作用下的活的有机统一体,它有其发生、发展、繁荣、衰退和灭亡的过程。

展示资料:澳大利亚野兔成灾。

讲述: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与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

看资料、思考

培养阅读、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1.种群密度

讲述: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的数量。

邀请:你能说出种群密度的单位有哪些吗?你能对某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进行描述吗?种群密度有什么特征?你能举例说明吗?

讲述:种群密度的一种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

设疑:你能根据叙述总结成一个公式并用来解决下列例题吗?

 

 例: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

点评:及时肯定表扬

记忆,思考,看书,讨论,回答问题。

答:(个/m2km2m3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公式:

      

答案:N = 88只

培养学生书写和语言的规范意识。

培养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与数学学科相渗透,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通过正确解答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满足感,更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

布置研究性课题

布置任务:研究性课题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还有哪些?

具体操作方法如何?

课后分小组学习,搜集资料,讨论,交流。

 

使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培养获取信息、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指导学生看书,找到有关概念。

例如,某个和平鸟种群的出生率为每个雌鸟每年出生出7.8个雏鸟。

设疑:你如何理解7.8这个数字?

提问: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密度有何意义?你现在能理解我国为什么要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了吗?

注意:迁入和迁出

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回答:它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强化知识,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3.年龄组成

 

 

 

设疑:什么是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几种类型?图形如何?分别有那些特点?你能设计一个表格来反映吗?研究意义如何?

 巡视,指导学生,特别是画图表,纠错,点评。

 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讨论,画图表,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年龄组成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

强化对图表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用多中方式表达知识的能力。

4.性别比例

讲述:种群的性别比例是指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种群的性别比例可分为三种类型:雄多于雌;雌雄相当;雌多于雄。 

设疑:你能就三种性别比例类型举例吗?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何影响?

介绍有关应用:生产上常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解、记忆,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答:

(3) 雌雄相当:高等动物

(2)雌多于雄:人工控制的种群(象海豹)

3)雄多于雌:社会性昆虫如蜜蜂

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出生率就会下降,种群密度就会明显降低。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布置研究性课题

布置任务:研究性课题

——自然条件下人群中正常男女性别比例应为多少?

造成目前某些地区性别比例危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将会有什么危害?

课后分小组学习,搜集资料,讨论,交流。

使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培养获取信息、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提问:1.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什么?

2.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3.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

4.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什么?

练习:课后练习

思考,回顾,小结,回答问题。

答: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组成。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

及时小结,强化记忆,较好地掌握有关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五、综合创新

设疑:种群数量不断变化是受到哪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你能将这些因素归一归类总结一下吗?

指导解题思路和方法。

点评。

总结:任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最终都要落实到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上。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的最直接因素。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注意方法。

回答:1.从种群自身特征来考虑: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

2.从不同环境同一物种种群个体间的交流来看:迁入迁出。

3.从种间关系和无机因素考虑:如共生、竞争、捕食、水分、食物、温度等等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以致用,提炼迁移,形成体系。

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六、教学评价

练习:附后

思考,解答。

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强化理解。

七、板书设计

二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

一、种群

(一)概念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   公式:N=N1×n÷n1

  2、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

 3、年龄组成

  (1)增长型:幼年个体多

  (2)稳定型:老成幼年个体比利适中

  (3)衰退性:老年个体多

4、性别比例  

八、教学评价设计

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里的鱼  B.一座山上的树

  C.一个公园里的草地  D.一块油菜地里的油菜

2.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 )

  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

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4.下图反映了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请据图回答:

  (1)三个种群的发展趋势是:A      B      C     

2)比较三个种群的密度发展趋势:       

5.研究性学习评价

 【答案】1.D   2.A   3.D   

4.(1)趋于扩大;趋于稳定;趋于减少 (2)A﹥B﹥C   5.

九、教学反思

1. 得: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方式,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教师能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参与并引导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2. 失:讲述的内容略显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教学方法没有能够充分地发掘。设问的技巧性尚待进一步探讨。

3. 改进措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教学方法可以在某些环节上进一步体现,如对学习能力教强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带着问题看书讨论,并自行得出结论,而另一部分学生可以直接指导阅读,教师讲解以后再共同得出相应结论。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