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生物必修一常考考点

2016-12-13  发布者:余国珍  浏览数( -)

一、四大类有机物

1、检测原理

2、核酸(1)碱基、核苷酸的种类:真核、原核细胞、病毒

2)核酸的分布:DNA     RNA

3)核苷=含氮碱基+五碳糖  核苷酸=核苷+磷酸  核酸=核苷酸+核苷酸+…

4)tRNA中有氢键       

5)含DNA的则DNA是其遗传物质;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3、蛋白质:(1)多样性的原因(2)生长激素为蛋白质,生长素为有机酸

4、常考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5、同质量脂肪与糖类氧化分解,脂肪耗氧多、产水多、放能多。

* 血红蛋白---Fe  叶绿素--- Mg  甲状腺激素I    核酸---P   蛋白质---S

二、细胞结构和功能

1、生物膜(1)基本组成成分相同

2)三大功能: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其功能的复杂程度与其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3)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构成。

2、细胞核(1)功能(2)核孔具有选择性

3、线粒体:(1)基质  内膜(2)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能释放二氧化碳。

4、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5、细胞质基质:能直接利用葡萄糖,也能释放二氧化碳;

线粒体基质:能利用丙酮酸,也能释放二氧化碳;

叶绿体基质:能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

6、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修饰蛋白质;

7、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细胞含有特定蛋白质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8、判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一看是否耗能,二看是否需要载体。

9、物质与产生场所的对应:蛋白质---核糖体   核酸---细胞核   性激素---内质网   纤维素----高尔基体   乳酸、乙醇、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 原核细胞:无线粒体,可能进行有氧呼吸;无叶绿体,可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上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 植物细胞并不都有叶绿体和大液泡。

三、酶和ATP

1、酶(1)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2)反应前后量不变,且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不同酶的最适条件不同;失活后活性不可恢复

4)低温能降低酶活性,条件适宜活性恢复;高温、强酸、强碱使酶失去活性,不可恢复

5)用淀粉或蔗糖与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要用斐林试剂,不能用碘液,因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用斐林试剂,因温度是干扰条件;实验步骤不能颠倒。

2ATP1)产生: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2)产生场所:真核细胞有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基质和内膜、细胞质基质;

原核细胞有细胞质和细胞膜

3)利用:各种耗能反应。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中有机物的合成。

4ATP≠能量

* ATP中的A为腺苷;DNA中A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RNA中的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核苷酸中的A为腺嘌呤。

四、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各阶段反应场所及物质和能量变化

2、影响因素

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1)原理

2)气压的变化:A若装置中无NaOH溶液:气压不变→只进行有氧呼吸;气压变大→存在无氧呼吸。

B若装置有NaOH溶液:气压不变→只进行无氧呼吸;气压变小→存在有氧呼吸。

4、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参与催化的酶不同;根本原因是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释放少量能量的原因是其余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5、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方法(以葡萄糖为底物)(1)产生二氧化碳量=消耗氧气量:有氧呼吸;

2)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

3)释放二氧化碳量大于吸收氧气量:同时进行有氧气呼吸和无氧气呼吸

4)不吸收氧气 ,不释放二氧化碳:乳酸发酵或已死亡。

5)有水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

6)有二氧化碳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发酵。

6、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物质和能量变化

1)物质变化 A  C:CO2→C3→C6H12O6→丙酮酸→CO2  

B  OH2O→O2→H2O→CO2→C6H12O6+H2O  

C  H:H2O→[H] → C6H12O6→[H] →H2O

2)能量变化光能→ATP→(CH2O)→ATP→各项生命活动(热能散失)

五、光合作用

1、色素(1)滤纸条上的色素带

2)存在类囊薄膜上的色素参与光合作用(液泡中色素不参与光合作用)

3)作用:吸收、转化光能

4)吸收光能的用途:将水分解为O2和[H];合成ATP

2、叶绿体(1)重要功能:吸收光能;光合作用的场所。

2)基质内C3的去向:转化为糖类,再生为C5

3、光合作用(1)阶段:光反应、暗反应

2)影响因素

3)探究历程:对照实验/同位素标记。

4、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细胞呼吸速率

* 光反应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去向不同:

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

2)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制作流程: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死细胞,不能看到连续分裂过程)

2、减数分裂(1)减Ⅰ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由细胞质分配方式,判断子细胞类型:均等则为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第二极体;

不均等则为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卵细胞、第二极体

3)产生配子的类型:1个精原细胞,2种精细胞;/1个卵细胞,1种卵细胞;/1个体,4种配子。

3、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的变化

1)DNA数加倍:有丝分裂间期、减Ⅰ间期

2)染色体数加倍:有丝分裂后期、减Ⅱ后期

3)DNA数和染色体数减半:有丝分裂末期、减Ⅰ末期、减Ⅱ末期

4、DNA含量有(1)细胞内DNA含量(2)细胞核DNA含量(3)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

5、同源染色体的判断方法:形态相同、大小相同、来源不同,能够配对(X、Y除外)

6、减数分裂与异常配子:减Ⅰ异常,配子中会出现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减Ⅱ异常,配子中会出现两条相同染色体或两个相同基因。

* 中心体加倍在间期。

七、细胞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

1、分裂与分化(1)分裂是分化的基础

2)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类型不变;分化使细胞数目不变,类型增多

2、发生分化的细胞,核DNA相同,mRNA和蛋白质种类有少部分不同。

3、分化与全能性

1)分化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全能性的原因是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2)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而全能性的结果是形成新的个体

3)分化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性和普遍性,全能性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4)全能性表达的条件:离体、无菌、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和适宜的外界条件。

4、细胞衰老的特征:核大、体积小、色素多、酶活性低、运输慢、代谢缓。

5、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凋亡与增殖共同维持生物体细胞的动态平衡。细胞衰老与凋亡,对机体有利,细胞坏死对机体有害。

6、细胞凋亡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不是细胞分化。通过细胞凋亡可清除衰老细胞,清除体内有害细胞,可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7、细胞癌变(1)实质:基因突变(2)特征(3)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4)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是细胞的畸形分化,对机体有害。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