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2016-12-13  发布者:胡峰博  浏览数( -)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武汉市第十二中学 胡峰博

【课标要求】能运用地图分析洋流成因,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目前还未分科,加之专门学习地理的时间较短,学科基础薄弱,对“洋流”这一现象也缺乏直接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节教学设计要立足于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巧妙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发挥小组的力量一起讨论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地图分析洋流成因,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能通过等温线判读洋流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鸭子舰队漂流记”的案例,增强学生对洋流定义的把握;让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促进学生对洋流成因的理解;通过小组内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展示总结出洋流分布规律,提高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起实验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全球性观点。

【教学重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洋流成因分析、印度洋季风洋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学情调查:总结学生预习过程中的疑问。

课前请各小组的地理学科组长将本小组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写在后面黑板上,上课时直入本课,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后面黑板上的疑问,预计将学生的问题总结为洋流的概念及特征、洋流的分类、洋流的成因、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洋流分布规律等几个方面,并将其板书在前面黑板上,作为本节课板书的框架。接下来的教学就围绕学生的上述几个方面的疑问展开。

一、洋流的概念及特征

向学生讲述“鸭子舰队漂流记”的案例,并剖析案例从中总结出洋流的定义及特征:

1.“鸭子舰队”的漂流历时15年,而且还在继续,说明了以上海水运动在时间上的特点是:常年。

2.“鸭子舰队”前进方向可被准确地预测,说明海水运动的方向是沿:一定方向;

3.“鸭子舰队” 穿越北大西洋所借助的海水运动的流量相当于长江流量的900多倍,说明了海水运动的规模:大规模;

总结: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地流动,叫做洋流。然后将洋流的特征与钱塘江大潮比较,说明潮汐不是洋流。

二、洋流的分类

请学生观察“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总结出洋流可分为两类: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和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接着请学生在组内讨论完成导学案“探究一”:

以下图中等值线为海水等温线,箭头表示洋流,请判断图中洋流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是寒流还是暖流。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与质疑完成上述问题,使其学会如何通过等温线判读洋流性质。

三、洋流成因

1.学生介绍洋流成因实验:在课前指导某组学生做实验探究洋流成因,课上请该组一位学生代表上台介绍他们组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实验过程如下。

猜想:实验前该小组猜想洋流是风吹形成的,准备做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想;

①水槽装满水模拟海洋,一位学生在水槽一侧用口吹气,观察槽内水体的运动状况,得到“风吹水动”的结论,但得不出像洋流这样的稳定水流;(如图1)

学生分析得出实验不理想的原因:没有稳定地风。

 

②改进实验:用电吹风吹气模拟稳定的风,实验观察稳定的风能否形成稳定的水流。(如图2)

结论:稳定的风能形成稳定地水流

 

③进一步猜想:地球上像洋流这样稳定的水流就是由于稳定的风吹拂形成的。接着,通过用电吹风模拟北半球盛行风,观察会形成怎样的洋流。

如图3:在A处放置一个电吹风模拟北半球低纬度东北信风,C处放置一个电吹风模拟北半球中纬度盛行西风,得到的实验效果如图所示,与北大西洋、北太平洋洋流分布基本吻合。

学生总结: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洋流是由盛行风吹拂而形成的。

2.其它小组质疑。请其它学习小组对该小组实验的结论提出质疑,通过其它小组的质疑,逐渐完善洋流的成因,总结洋流的主要成因为:盛行风吹拂、陆地形状的限制、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四、探究二。

在上一个实验环节中,实验组得到了北半球洋流模式图。要求学生再根据南半球风带图画出南半球洋流模式图。

接着小组内合作讨论解决探究二的问题:将洋流模式图与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对比,你发现了哪些不同点?

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至少找到以下三个不同点:

1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方向不同,不符合洋流模式图。

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出北印度洋冬季洋流自东向西流动(呈逆时针)、夏季洋流自西向东流动(呈顺时针)。并且给出南亚季风图(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要求学生根据季风图分析出被印度洋冬夏季洋流方向不同的原因,然后结合郑和下西洋穿越被印度洋时出发选在冬季,而返航选在夏季,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2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未形成如模式图中顺时针的环流,而是形成了环绕地球一圈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

学生提出这一点后,教师追问:“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通过其他学生的补充和教师的引导得出:原因是南半球中高纬度(特别是40°S60°S之间)主要为海洋,无陆地阻挡。

3  全球表层洋流分布图中存在赤道逆流,而洋流模式图中没有。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赤道逆流是如何形成的呢?然后介绍本班另一小组在课前为了探究赤道逆流的成因,也做了一次模拟实验,接着请小组代表上台用多媒体展示他们的是实验过程和结论。

 

如左图,水槽模拟整个大洋,水槽中间为赤道,在赤道南北各设置一个电吹风分别模拟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观察在南北半球信风带的吹拂下,能否形成赤道逆流。

结论:赤道逆流为南北赤道暖流遇到陆地阻挡回流形成的。

 

五、总结洋流分布规律

要求学生按导学案要求在小组内讨论总结出洋流分布规律。

请根据表层洋流分布图分别总结出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的方向,及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洋流性质。

 

环流方向(顺/逆时针)

大陆东岸洋流(寒/暖)

大陆西岸洋流(寒/暖)

中低纬

北顺南逆

暖流

寒流

中高纬

北逆南无

寒流

暖流

 

六、总结整节课内容,有时间的情况下可让学生抢答完成导学案后“评价与反馈的习题”。

 

附:板书设计:

大规模地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附件

  •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学设计.doc  下载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