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黄河》教学设计

2016-12-13  发布者:胡峰博  浏览数( -)

《黄河》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初中阶段的中国地理内容生疏,且仅停留在表象认识,对黄河流域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把我不够全面深刻,缺乏兴趣引导。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黄河概况及不同河段水文特征,并分析其成因;能辩证看待黄河对流域发展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可行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查找资料和提出问题,加深学生对黄河的课前了解;通过视频导入课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以导游的形式解说各河段水文特征,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加深理解;通过高考例题训练,加深学生理解,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教学重点】各河段水位特征;

【教学难点】黄河对流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登陆我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空间,在“黄河专题”板块自学,并收集有关黄河概况的资料。(http://wuhan.eduyun.cn/index.php?m=space_person&sid=13061314334786600001

二、课堂导入。课前播放关于黄河的简短景观视频,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问:“同学们想到黄河去旅游吗?”,就此导入本节课。

二、分河段水文特征

1.黄河的概况。教师提问:“一般旅游前,大家会做什么?”

学生:查旅游地资料。

教师:对,接着我们就来收集黄河的相关资料。在课前我要求大家在武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收集关于黄河概况的资料,有没有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你们收集的到的资料?

(请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说出黄河全长、径流量、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等信息)

2.请学生扮演导游,分析各河段水文特征。

教师:同学们已经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接下来,旅游开始。在课前我布置了1、3、5小组在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查找资料,为我们担任上、中、下游的导游。接下来,有请第一组的导游代表为我们讲解黄河上游风光。

1)第一小组结合事先制作好的PPT讲解黄河中游: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一般认为其正源为约古宗列曲,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黄河源纪念碑。河源段(龙羊峡以上)流行于青藏高原上,河道迂回曲折,河水清浅而稳定。自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多峡谷,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国家已对这里的黄河水能资源进行了梯级开发,我们可以看到壮观的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等水电站。我们还可以看到一马平川的农田种植小麦、玉米、瓜果等。

教师:刚才第一小组的导游带我们游览了黄河上游河段,其它小组的游客们有没有问题?

学生提问:

① 青藏高原海拔那么高而且多高峰,为什么河源处水能资源不丰富,而龙羊峡至青铜峡水能资源更丰富?

(导游组)第一组解释:黄河源虽然流经青藏高原,但落差不大,且水量较小。而龙羊峡至青铜峡一段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利用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图片予以说明)。

② 黄河上游流经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地区,为什么会有大面积的种植业?

(导游组)第一组解释:黄河上游种植业可分为两种情况。在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区,如黄河支流湟水谷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可发展种植业,称之为河谷农业。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因为这里地势较为平坦,紧邻黄河,可引黄河水灌溉,这类农业称之为灌溉农业。其中宁夏平原位于贺兰山东南部,降水较多且不易受西北部沙漠影响。

2)第三小组讲解黄河中游。河口以下的黄河中游,有很长一段是作为陕西和山西两省的分界线,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沿岸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源地,年输沙量占黄河年输沙量的89%。黄河中游流经高原地区,接纳了汾河、渭河等重要支流,水量大增。形成了重要地形区:渭河平原(谷地)和汾河谷地。我们还可以看到壮观的壶口瀑布。在河南省和山西省交界线附近(即我国地势的第二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我们还可以看到黄河上另外两个大型水利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水电站。

学生提问: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导游组)第三组解释:由于土质疏松,土壤直立性强,加之降雨集中,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

3)第五小组讲解黄河下游:旧孟津以下,河床抬高,形成著名的“地上河”,有的地方河床高出地面十几米,一旦河堤决口,将会造成不可想象的洪水灾害。大家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又被称为黄淮海平原,黄河是形成华北平原的主力。在沿途大家我们可游览洛阳、郑州、开封、济南等城市。黄河三角洲有大面积滩涂,面积以每年2—3KM的速度向海洋推进,每年新淤陆地约2000公顷。

学生提问:为什么在黄河下游会形成地上河?

黄河进入第三级阶梯后,水流缓慢,从黄土高原上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使河床抬高,不得不人工加高河堤约束河水,形成“地上河”。

(探究1)旅游小结:黄河的水文特征(由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完成)

水量:水量较小,有断流现象,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汛期:主要出现在夏季,有凌汛;

水能状况:集中在中上游,下游落差小。

含沙量:上游小,中下游大;

结冰期:有结冰期。

三、旅游扩充:黄河洪水在远古时期就非常严重,据《尚书·尧典》记载,帝尧时期,黄河流域洪水泛滥时,“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孟子》一书记载商朝黄河水灾,形容其为“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洪水曾经迫使商朝多次迁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一次黄河大改道发生在2600多年前的周定王五年,此后至1938年国民党政府为阻止日军追击,在河南郑州花园口决堤的2540年中,黄河在下游决口的年份达543年,总计决溢1590多 次,大的改道和迁徙约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数千年来,黄河洪水的确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痛苦的回忆。

探究2:黄河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四、【课堂反馈

下面是黄河干流沿程年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B.农业引水灌溉

C.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下渗严重 D.有支流汇入

2)在含沙量变化图中,正确反映黄河沿程含沙量变化的折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3广东文综卷)下图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读右侧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7~19题。

17.某年的春季,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堵塞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18.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A.P处以上河段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19.图中所示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A.水量明显增加  B夏汛明显   C.含沙量显著增大 D.无结冰期

附件

  • 黄河教学设计.doc  下载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