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预测与备考方略

同伴协作主题:高考作文预测与备考方略

所在工作坊: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   高中语文   0回复 1
同伴协作时间:2016-10-07 至 2016-10-12
发  布 人:王红涛
同伴协作描述:

一、近五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总结

    综观近五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可谓是守正出新、稳中有变,还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大体表现为如下六点:

    1.题型稳定,“新材料作文”唱主角。

    2013年的18道作文题中,材料作文有17道,半命题作文有1;2014年,18道作文题全部都是材料作文;2015年,共有15道作文题,其中材料作文14道,命题作文1道。由此可见,材料作文是近年高考作文题的主要题型。

2.关注生活感知与情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积极地深入生活,正确地认识生活,及时地总结生活体验,更深刻地认识社会,以期将来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高中生在社会生活中或亲历,或目睹,或耳闻,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与认知。所以,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的高考作文题在生活感知、关注情感方面有明显的体现。

    3.富有时代气息。

高考作文命题,从提供的材料内容上说,都紧贴时事热点,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色彩,突出时代精神。比如2013年北京卷关于“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的对话,取材于201351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北京大学展开的一场名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紧扣时代脉搏的文题,不仅透射出命题者灵光一闪的命题智慧,而且更能激发出考生的构思灵光,让他们充分展开联想,畅达阐述看法。

4.弘扬社会正能量。

高考作文命题总体上体现出高考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材料立意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主流文化导向,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5.思辨色彩浓厚。

    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培养学生“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理性认识、思辨能力的考查是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目标。如,2011年上海卷的文题,直接给出两句看似完全对立的铭文:“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在这种对立中,需要考生思考“都会过去”的是什么,“都不会过去”的又是什么,为什么“都会过去”又“都不会过去”。在这种对立思考中,考生的认识深度与思辨能力得以更充分地展现。

6.文题具有启发性。

    近年高考作文题,多选取了富有暗示性与启发性、较为弹性的材料,既为考生预留了较为宽广的空间,便于考生多角度打开思路和多样化立意,又能让高者得其高、低者得其低,使不同层次的考生发挥出各自应有水平,从而很好地体现高考的区分和选拔功能。

二、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展望

在前文对高考作文命题总结的基础上,我们简略地对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做一梳理:

1.材料作文依然会占上风。

    材料作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完善,人们对这种命题形式特点和功能的认识逐步深入,其考查效果获得一致认同,因此,越来越多的考区采用这种命题形式。同时,材料作文更具开放性和启发性,增加材料与生活的联系点,引发更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便于做更广泛的关于社会生活的逻辑引申,同时也为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使考生的立意能力得到更好的考查。因而,在材料作文命题探索不断取得积极进展的情况下,这一命题趋势短时期内不会被逆转。

2.思辨色彩依然不会减弱。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作文“发展等级”中对“深刻”这一项的陈述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事物的内在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这一说明其实也就是强调了写作文要有思辨色彩。注重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是近五年高考作文的“常态”。如2015年,四川卷的“老实与聪明”,湖北卷的“蓄积与喷涌”,浙江卷的“‘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与“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离的”,像这种或体现思辨性,或为二元对立型的作文题目,将依然会是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向。如此文题,需要系统的全面的多角度的思辨方式与辩证思维能力。

3.主流文化导向依然是风向标。

考生所写的作文,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主流文化导向,这不仅是考纲作出的要求,更是社会对每一个健康成长的青少年提出的要求。哪些内容能体现出主流文化的导向呢?比如,传递正能量的时代热点、道德模范人物、国家倡导的价值取向等,都有可能会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风向标。

4.注重体验依然是基调。

高考作文命题要贴近生活、“接地气”,要能够“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要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而,注重体验、引导考生关注生活与社会,将依然会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调。

三、高考作文备考方略

1.两个关注。

    一要关注生活,二要关注社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可以使他们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感悟出情感的珍贵,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可以使他们发现社会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使其明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另外,关注生活与社会,也是学生获得写作素材的最好途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要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感悟社会,激发写作欲望,这样才能写出自我风采。

2.三个提升。

一要提升观照力。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叫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才叫眼光。在高考作文中,观照力主要指审视文题的眼光和眼界。有眼光,才有审视的长度;有眼界,才有审视的宽度。

二要提升开掘力。角度决定观念,“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在高考中,开掘力主要指开掘的角度和深度。展开多角度开掘,才能整体把握,从片面走向全面;展开深度开掘,才能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三要提升思辨力。理性思辨代表思维的最佳视角,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考作文等次的高低。在高考作文中,思辨力主要指统筹考虑、辩证分析的能力。只有统筹考虑,才能把握事物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只有辩证分析,才能把握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3.三个强化。

一要强化审题意识。高考作文的第一个要求是“符合题意”,即指文章的主旨必须符合规定。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审题,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关键的。

二要强化思维训练。写作时学生要学会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挖掘新的角度,从而灵活地运用在作文中。

三要强化素材积累。素材的积累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学生要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就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在平日的生活中,学生要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提高沟通交往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然,阅读是写作的土壤,要博览群书,才能使作文枝繁叶茂。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