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的“动态生成”

同伴协作主题:高中历史教学的“动态生成”

所在工作坊: 武汉市第十二中学   高中历史   0回复 1
同伴协作时间:2016-10-09 至 2016-11-10
发  布 人:严艳芬
同伴协作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的“动态生成”让教学更精彩

        ——以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学设计为例

   一、问题提出

   教学是一门艺术,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活泼的、生机勃勃的,是在不断生成中和谐发展的。特别是进入高三的历史教学,已经进入学习的复习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可能更容易陷入单一的、八股的、呆板的教条主义教学设计,而这样的设计常常让学生觉得无比枯燥,学习的效率并不高。

新课改之下,身为历史教师,特别是高三的历史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更多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追求灵活的、开放的、动态和谐的课堂教学设计,通过动态生成的和谐历史课堂教学,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的主动性,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质量。

二、“动态生成”的内涵

1.概念界定

动态生成的历史课堂教学就是结合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2.具体解读

对教学价值的“新”定位

课堂教学的价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它的主导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石,变革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而引发教学要素组合,教学形态展现等方面的彻底变化,从而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学,最终实现教学的优质化。

对学生地位的“新”认识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也很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但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动态生成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走,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教学过程的“新”理解

  我们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围绕教学内容积极的、有效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就像是一个网络,学生是网络上的节点,网络上的节点都在活动,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在交流过程中生成新意见,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构建者。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对教学评价的“新”体会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不应该是简单的鉴定,而应该立足于让学生通过这种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评价中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看到希望,树立信心,产生动力。

三、教学案例中体现的“动态生成”

本文便以高三专题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学设计为例

设计内容:

一、基础知识梳理(略)

二、基础是指巩固(略)

三、对接高考

    1.【思维拓展】关于新文化运动这个知识点,可能从哪些角度去考查?请用关键词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在这个思维拓展的设计中,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发散性,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考查角度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它的设计就新在并没有让学生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学生有很多的角度,学生的思维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得到充分的发散,没有限制在固定单调的模式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而通过这样的一个设计,学生既可以从宏观上把握高考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考查角度便于他们建立知识体系和框架,也让他们能够在梳理思维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2. 【我来做专家】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0)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两个问题。(要求:逻辑正确,设计完整)

我来做专家这个设计是在前面一个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跳出传统模式,学生可以生成的东西更是丰富多彩。

学生设计:“爱因斯坦未能到中国讲学,其思想为何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

“根据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中‘爱因斯坦热’的时代背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

这一些设计都是老师在课前可能都无法预设的,这样生动的生成,学生学起来、做起来非常的有兴趣,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和拓展,基础知识得到了回溯,虽然他们不可能出高考题,但在今后的做题中,他们会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审视题目,对我们的高三复习和应对高考不无裨益。

四、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的策略

1.精心整合资源,策划弹性教学设计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重视教学设计,备教材的同时,更应该备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前提。精心策划弹性的教学设计,为生成创设自由的空间

2.用心营造宽容氛围,用心呵护学生生成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学生噤若寒蝉,那样的课堂肯定是效果不佳的。如在上面课例中,就需要老师以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每位学生的精彩生成。

3.潜心专业学习,提高自我素质

课堂“意外生成”是把双刃剑,处理得好,满堂生辉;处理不好,让课堂逊色。前者是老师们共同的期待,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因为缺少丰厚的专业素养,当课堂“意外”降临时,不能从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等核心要素来把握教学方向,使得课堂出现混乱。因此,专业的知识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和基石,当课堂遭遇“意外”时,扣紧知识内核来随机应变,才会万变不离其宗,保证课堂教学在应有的方向上前行。“学到老,活到老”这句名言用到这里正是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标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标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教师胸中要时刻装着学生,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从而使课堂更具生命活力,更加精彩。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