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如何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发布者:洪晶     发布时间:2016-12-12 浏览数( 0)

如何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武汉市第十二中学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逐渐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程不再是单纯的计算机技能操作训练的教学,而是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高中信息技术课作为高中的一门新兴课程,相比于其他传统的学科,有其特殊性。但目前有关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在具体的教学中,会经常出现难以预料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1.师资及教师认识观念不足;2.学生起点参差不齐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本文,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提升教师素养,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法公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正在进入一个转型期,其核心就是理念的转变。

由于信息技术不参加高考,因此,它不论在学生还是在信息技术教师心目中就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老师上课的激情不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不高。这种现象必须要改变。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课是必修课,管理上要正规起来,一旦教学管理层面不重视,学生就很容易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很难了。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各门学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不一样,但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点上不存在差别。其次,教师还要主动去接受新的课程理念,加强学习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努力提升学科专业水平。

二、巧妙设计 “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非常广泛,这种教学方法是在计算机实例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是,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如何选择和设计“任务”。我觉得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任务”设计要有目标性和层次性

教师设计任务时要有明确的目标,确定好目标后,想办法把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容易掌握的小目标,即小 “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例如,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中的网页制作,涉及到计算机图文编排、网页的链接、网页修饰、信息的查找、信息的下载、计算机文件保存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网页(如某中学的主页)——“任务”。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要考虑到应该包含网页制作所涉及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然后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去完成。

“任务”分解、编排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每个“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任务”之间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2.“任务”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趣味性

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等特点。“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即有针对性地去设计任务。

例如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程序设计课,根据教材采用的语言是VB(Visual Basic)VB是一种基于Windows平台的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由于可视化工具的应用,在窗体中设计人机界面方便易行,使学生在程序设计中感觉有一定的趣味。但是如果提供的“任务”仅限于此,不能满足高中阶段学生的需求。因此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了多窗体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设计了一个难度适宜的任务”——某网站登陆系统:一个主窗体显示简体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引导客户选择使用语言;然后装入另一个窗体,提示客户输入账号和密码。

这个“任务”使学生掌握了多窗体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同时给基础好的学生留下了多方面拓展的余地。实现密码的自动核对,涉及到条件语句的应用,我给出了条件语句的格式,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完成。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用“过程调用”来完成这个“任务”。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不管是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得到了收获。

3.“任务”设计要有操作性和应用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可以说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征。“百闻不如一见”、 “嘴里十遍,不如操作一遍”很好地概括了信息技术课的操作性。操作内容占教学内容的比例很大,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去操作,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信息技术课中,操作分多种:1.教师演示型。这种方式要求教师演示仔细、清晰,能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但这种方式缺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2.自主探索型。这种方式恰恰相反,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尝试,进而掌握一种基本技能,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有显著的效果。3.演练结合型。教师演示一步,学生练习一步,最后教师整体演示一遍,再让学生反复练习。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时间占用比较多。4.互帮互学型。一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已经了解,再次操作给其他学生看,这样已经会的学生又操作了一遍,不会的学生通过演示也掌握了。在日常的教学中,这四种操作方式应交互使用、互相补充。

4.“任务”设计要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高,对于课程接受水平差异较大。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实行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习信心,而且能在分组学习、相互探讨中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同学之间取长补短。这样都从不同层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长期以来学生对计算机课堂枯燥无味的评价。

三、开设走班制选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真正可以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使之学有所乐,学有所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我校还开设了校本选修课。选修课程的开发是结合现在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鼓励学生将所学校本知识积极地应用到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选修课内容的选定上,我们主要考虑以下两点:(1)学有兴趣,即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2)学以致用,即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基于以上两点的分析,我们开设了三门选修课:(1)VB程序设计; (2)音频和视频信息加工;(3)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这三门课都是在做了学情调查之后,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反复研讨我们决定采用专题教学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内容,下面以《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为例简单介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专题一: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简介

专题二:图像信息的加工处理

(1)了解常见的图像类型及应用场合

(2)数字化图像的获取

(3)Photoshop图像处理

(4)实践活动Photoshop制作一个艺术节的宣传海报,并展示及评价

专题三:简单动画的制作

(1)计算机动画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

(2)动画的常见类型及应用场合

(3)Flash动画的简单制作

(4)实践活动Flash制作校歌的MTV,并展示及评价

选修课施行走班制教学模式。走班制是指在保留原有行政班级的条件下,学生根据学校实际和自身的学习个性,自己选择、设计的课程套餐,到各自不同类型的学习班级中流动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自主选课,在流动的班级中上课克服了传统班级授课制一刀切的弊端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学生在和自己有着同一兴趣、同一学习目标、同一层次的同学中学习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习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能拓宽其眼界。把相同层次、兴趣的学生放在一起,他们之间就有了比较,有了竞争,压力转化为动力,使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一些原来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的同学也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并主动融入到学习中。

走班制的上课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地位。通过学生自主选课,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潜能,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能动性,在课堂中通过主动学习、与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精髓。

四、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归根结底还是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因此教师要将理论知识渗透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就在我们身边,计算机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例如许多学生喜欢上机操作,厌烦枯燥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中学习基础知识。另外,在学习新的课程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贴近生活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巩固知识。例如可以在圣诞节时让学生制作一个贺卡,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更增强了学生创造性。

信息技术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学生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尽快搜寻与问题解决相关的信息。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供了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部分又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了舞台。比如,在学习PowerPoint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任务,“配乐诗朗诵”。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了解如何使用各种工具软件实现声音文件的播放、录制和编辑。学生可以在语文教材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作为题材,为其配音和配乐,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可以与语文老师配合,把学生们的作品在语文课上演示,这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过程中,也会再次要求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与所选诗及作者相关的资料,反复阅读,从中体会出自己的感情。这样,信息技术可以学以致用,同时也促进语文的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途径”,这种安排多变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计划,力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新课改的提出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育关乎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未来,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并热爱学习,如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并让学生参与其中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重担。信息技术正渗透式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信息技术教育是让学生与时代接轨的重要课程,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带动学生高效学习,为社会培养全面人才而努力。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