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一堂沉闷课的反思——思考政治教研的艺术性

发布者:王旦     发布时间:2016-09-26     浏览数:0

调整一堂沉闷课的反思

——普通高中艺术班思想政治课人性化教学初探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描述一堂普通高中艺术班的思想政治课,针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和艺术班学生的特点,结合该班学生的教学反馈,阐述人性化教学的必要性。从课前情景创设、课中师生沟通、课后教学生成三个环节思考人性化教学的起点、核心以及落脚点,以期通过运用人性化的教学设计来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字:  普通高中艺术班   思想政治课   人性化   师生沟通   教学生成

课堂实录

   又是一个阴闷的午后,刚休息起来,赶忙进教室将睡熟的学生喊起做课前准备工作。可能是由于疲惫,还没有休息好,也可能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整个教室一股睡意。原本刚刚睡醒的我精神似乎也不是很好,看着一个个睡眼惺忪的宝宝们,也暗暗叫苦。

为了增添一点紧张的气氛,我赶紧在黑板上写下了要默写的两个主观题。果然开始行动的人增多起来,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白纸开始挥洒。然而,毕竟是艺术班,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还是有40%左右的学生难以动笔,手拿着笔应付老师,而心估计还没有清醒;有的坐在那两眼发直;有的干脆继续歪倒在桌上,似睡非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没有立即将学生喊起来站着或者恶语相责,而是走到他们身边,善意推醒,或暗示旁边的学生帮助。然而即便是我再努力,再费劲提醒。他们也努力清醒过来,状态依然不佳。凭我教艺术班的几年经验来看,这是正常的现象。他们课程压力重,自制力不够强,基础薄弱,其实做到这样已经很不简单了。

可见,下午第一节课必须采取点措施才行。

五分钟之后,默写完了。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印着各个银行标志的白纸)。“请大家想想,这些图标分别代表了什么银行?”

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们似乎约好似的都清醒过来。教室里不停地有声音传来: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汉口银行,中国信合等等。顺着大家的思路,分别请同学起来告诉我答案,谈谈这些银行的特征。

有对有错,熟悉的大家都知道,比较陌生的标志就有些犯难。然而所有的人都看着讲台上的图标,此时的气氛与刚才的完全不同,就在短短的几分钟同学们的睡意全无。一起跟着老师的节奏,一会努力地思考,一会互相讨论,前后状态有着天壤之别。

我乘机给大家总结,银行的分类和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帮助他们理解银行的特点,每类银行的业务或职能。

同时借助艺术班的资源,引导学生分析银行标志设计的意义:例如,中国建设银行标志从中国文化出发,以古铜钱为基础的外圆内方图形,两个c字母表现重叠性和非封闭性,象征着积累和开放,体现根植中国、面向世界的意念。蓝色象征理性、包容、祥和、稳定,体现国有商业银行的大家风范,好像大海一样吸纳人才和资金。 紧接着,学生的思路被打开,知识变得非常有意思!

最后,以我与银行的故事作为讨论的话题,学生就开始运用刚刚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就连刚刚默写一个字没有动,平时不怎么说话参与课堂的学生都举手,并且能够做出的一定分析。

教学反思

经过这堂课前后的巨大差异让我感触很深,是什么原因促使这短短的几分钟让课堂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事后我找部分学生做了一下教学反馈,原来是生活的资源起到了引子作用,而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我的导入,恰好利用这一点,勾起他们对学习的欲望,在无形中创设了一种人性化的氛围。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下我们需要构建和谐课堂,更需要在课堂上体现人性化的教学。  

普通高中艺术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重专业轻文化,态度失衡;情商高意志弱,不对称;文化艺术双肩挑,负担重。与此同时,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给人性化的教学提供很大的空间:初高中政治学习的差别比较大,使得学生在政治学科上学习基础的差异不明显,为可塑性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政治学科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如果教师加强人性化的引导,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会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

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政治教学中以工具性为筹码的教学方式并未得到完全的放松,这种机械化、技术化的训练,使政治课堂的情感因素和价值因素被淡化或削减,缺少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生命意识。《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重视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同时,还要重视对政治课所蕴含的人性化内涵进行挖掘,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谈艺术班政治课堂的“人性化”教学,首先应该是教学方式和方法向“人性化”教育方向的转变,体现学生的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政治课人性化教学的起点——课前提升学科兴趣,改善学习动力。

课堂内容的趣味性,生活化,通俗易懂是人性化教学的前提。

学生陈梦这样跟我说道:“我很喜欢上政治课,好象只有上政治课的时候,才会听得比较懂,像数学和英语根本就听不懂。”

康智媛也接着说:“在六门功课里,我应该还是蛮喜欢政治课的,不像别的课那样让我感到乏味,且都是我能够听得懂的知识。”

学生在精神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更需要课前的激动环节,以生活中所熟悉的情景或者案例为导入,设置一些有贴近生活,而又有些坡度的问题,拉近学生的学习情感,体现了思考价值的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打好基础。

试想,若一开始就利用银行标志作为引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逐步进行理性的分析,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思考,他们更容易理解,而不觉枯乏。普通高中的艺术班学生受自身的基础所限制,难以适应快节奏,纯理性的研讨分析。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才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脱离学情,压制兴趣的课堂本身就缺乏人性化。心理学认为,人潜意识的欲望和本能有强烈的心理能量,总是按照快乐原则,迫切为自己寻找发泄的出路。它力图渗透到意识中去,以期得到满足,人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它成为人类活动的力量源泉。

因此只有趣味浓,生活性强,能够唤起学生快乐感的课堂,才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尊重。作为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应避免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不伤害他们对学习的热爱 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一方面用已有的感性认识作为纽带,另一方面用学会的理性认识提高生活的能力,增强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特征,潜意识中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使学习变成一种需要。那么对师生关系的形成,课堂氛围的制造提供了很好的前提。

2、政治课人性化教学的核心——课中构建和谐关系,增进师生理解。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的评价机制亦在逐渐转化,学生成了评价的主体,很多老师开始抱怨做老师难。在新的评价标准下,老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好一堂课很重要的因素,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想取得学生对老师的人性化理解,那么作为老师就得加强对学生的理解。

理解疲倦状态,创造主动环境。焦文薪同学在给我写的反馈当中提到: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政治的,虽然经济学有些难,但是还是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我很想把政治学好,但是,我上课的时候总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很多时候都想坚持不睡,而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有的时候没睡,然而还是迷迷糊糊的,等再来看时,笔记的字迹就乱七八糟,老师讲什么就不记得了。

可见很多情况下学生并不时自己想这么做的,实在是没有办法控制。

比如姚子微同学就提到:

政治对于我来说,只能用枯燥来形容,每次政治课老师说的话就像催眠曲,偏偏政治课每次又在下午第一节,或者在我最困的时候,所以就睡着了。(中午不能睡觉,要去练琴)其实,我也想学好政治。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睡着的,周公就那么喜欢我!天天上课来找我!每次回家就会一头雾水的看着习题。苦啊!

在课堂上学生如果出现疲劳想睡觉时,或者有所过激的行为,这个时候教师首先要给时间自己冷静。尽量避免与学生发生正面的冲突,将矛盾激化。 一般在课前,特别是晚自习我都会跟学生强调一下课堂纪律,使其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尽量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的地位。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基本上都会走过去将其推醒,以理解的方式告诉他,尽量克服,做到不辱骂,不无视。

从人性化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短暂疲倦状态,并及时采善意的方式提醒他们。作为老师,要取得学生的信任,除了展示饱满的知识,准确到位的信息外,还得使他们在情感接受我们,那就必须做到真诚,真正地关注他们,相信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这样也会换来学生对我们的尊重与理解,感受学生对老师的鼓励也是一种欣慰。

徐志敏说:其实呢,我蛮喜欢政治课的,我觉得政治课很有意思,只要你想听政治课,跟着老师走,等老师把知识点讲完了,就快下课了,有时会惊叹政治课怎么会过得这么快。

杨卉颖写道:上政治课老师很负责任,盯好每一位同学的上课表现,上课也很生动。

看着学生的这些反馈,感受到一种理解的快乐。作为教师就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从人性化的角度看待师生关系,不能过分严格要求而忽视相应的理解措施,但是也不能为了单一的假和睦而纵容学生的不良行为。

教师可以用双重的身份,适度地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理解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包括:心理阶段,情感阶段,知识的形成阶段等)以朋友的身份,与之进行交流,尽量不在公共场合,发生纠纷,令其自尊受损。而另一方面,在原则问题上,教师必须树立自己的威信,该果断时,一点都不含糊,有时批评指正也是一种关爱,但是注意及时修复他们的创伤。既是尊重自己的教师身份,也是尊重学生的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寻求师生关系的最佳平衡点,促进人性的健康发展。

3.政治课人性化的落脚点——课后注重教学的生成,关注素质培养。

人性化教学是建立在对学生个性充分尊重的基础上,体现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与关怀面向学生,贴近学生实际,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其终身发展打基础的教学即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它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实现从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转变人性化教学以"以学生为本"为核心,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在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氛围的创设、学生成果的评价等方面以学生为服务核心实现更适合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案还包括知识构成的升华与运用。让教学充满人情味,让学生感受到爱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动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后的生成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创设及时的知识评价体系,培养学习的信心。

在课中,经过一番热闹的讨论和潜心的分析之后,一般情况下,我都会由浅入深地选择习题。这些习题基本上只要听讲,准确率会保持在80%左右。

吕程同学在给我的反馈中就说,我以前不怎么听政治课的,觉得蛮枯燥,试题看着眼生,就干脆放弃,整天睡觉。但是有一天我觉得,原来认真听讲也是件趣事,题目也不那么难了。越学越有趣了。

李梦忻说,其实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上课跟着她走就行了。做她出的题觉得政治并不难学,我相信我会学好政治的。

教育的生成,除了对知识的理解之外,对学科学习信心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再加上理论有一定的难度,对艺术班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很容易打退堂鼓。安排适当的练习不仅将重难点知识以设问的方式及时展示出来,而且让学生尝到听讲的甜头。既达到了基本知识考核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信心的培养。由培养学习政治学科的信心提升学生做人,扩散到学生学习其他事物的信心,进而不断完善自我。

另一方面,关注潜移默化的知识熏陶,强调学科思想,提高生活素养。

除了知识性习题的训练之外,还应关注学生对学科素养的熏陶。在本堂课学习的基础之上,畅谈当前的周边事件,引导学生凭借现有的知识对周围现象加以分析。课后学生畅谈自己与银行的故事,所遇到的困惑,能够激起学生的共鸣。

杨诗惠就谈到有一次急着用钱跑到一家银行取钱结果人家不给办理。再一看原来自己进了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付杰说:爸爸跟他讲去年叔叔从美国带了一些外币回来,想花,但用不出去。没有办法只好放家里闲置。学习了之后就知道了,要先去中国银行兑换。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提高生活能力——这就是政治课堂。我们不仅把分析问题带入课堂,更把提升生活能力融入课堂。

关于人性化的探索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人性化的教育最终应该使教学回归生活:一方面,让生活的素材为学习所用,使学习贴近生活;另一方面,在学习中提升生活的能力,使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思考课堂,课本革新的同时,更应该从生活的角度来取得更多的资源,丰富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参考资料:

[1]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学出版社出版社   1999年

[2] 何齐宗:《教育原理与艺术》,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7月

[3]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04月

[4] 包训国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实施人性化教育》高考资源网

[5] 陈骆飞《人性·人文·人格》诸文教育网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