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教学的常态在于合作、分享

2016-11-04 发布者:段艳敏     浏览(0)


  1. 实践积累(教学经验)、阅读积累(理论书籍或个人阅读史)、写作积累(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教师走向生命自觉的起点,对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活动,单打角斗注定不会长远,而相对固定的合作群体在团队合作、专业发展中才能走得更长远。华东师大教务处处长戴立益教授在《课堂观察与分析——听评课的常识和理论》中指出,建立课堂观察的合作体是新的教学改进策略方式之一,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分享教育智慧,品味课堂友谊,也是种非正式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教师应思考的问题是,我从他人的课堂中得到了什么,从而服务自己的教学,修正自己的课堂教训,探寻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王洁博士的课堂案例反思中,“一个课例,三次讨论”,如果没有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将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结合起来,也就不能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获得发展的规律性进程。在上海市进才学校英语教研组的名为《善教乐学 减负增效》的经验交流中,教师的大量教学活动,如每节课十几甚至几十张ppt、课后练习设计、探究研修课活动设计等等,都是备课组或者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用上海市中学特级校长徐阿根的话来说,教师能为集体作贡献,又从集体中汲取力量,学科教学特色和个人教学特色才能完美结合。

    反观我所在的备课组在备课组建设的活动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着相当的不足,用先进的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用成功的实践指引我们前行的道路,我和我的同事们在语文教改的实践中才能拥有更新更高的平台。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