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发布者:崔赛云    所属单位:本部初一    发布时间:2021-06-06    浏览数( -) 【举报】

“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 ,家国情怀是中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家国情怀”是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思维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体现。   一、家国情怀培养的必要性   第一,家国情怀的培养和形成,顺应了当前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向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党的十八大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方面,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目标,而立德树人观念的实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教育部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第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实现历史学科教育立德育人功能的重要方式。中国史学家吕思勉曾言:“史也者,所以求明乎社会之所以然者也。”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也曾指出:“人能做什么的唯一线索就是人已经做过什么,因而历史学的价值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已经做过什么,并且说明应该怎样为社会服务。”因此,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借助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解读社会问题的视角和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有着先天性的价值优势。   第三,家国情怀的培养,符合历史学科《纲要》中要求“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和教育我国广大青年学生从过往的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社会的国情国风,才便于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特征,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各国文明以及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以更好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家国情怀培养的方式 1.宣扬爱国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而教育活动不仅是简单传授知识性的活动,还应具有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功能和思想意义。唯有如此,历史教育方可加强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民族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实现中国梦。   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在中国古代歷史部分,奴隶社会的商周时代便开始形成了“家天下”的理念,纵使存在着明显的等级色彩,但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后在封建社会又相继涌现出具有浓厚的家国意识的思想家,“国亡家何在”的家国情怀,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具备的一种情感,所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历史课堂和历史教育的熏染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国家的伟大和神圣。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资源展现中华民族备受侵略的欺侮,例如近代中国所经历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卢沟桥事变等等,让学生在感受侵略带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中体会到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应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2.弘扬传统文化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维度和基本内涵之一,是个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认同;是广大社会成员对中华民族的一种坚守;是一种使国家、民族即使身处险境而终能慨然不败的精神凝聚力。在中国,绵长久远的家国情怀体现在史书典籍中;浸润在卷帙浩繁的诗词歌赋中;流淌在浓郁的儒家思想长河中;回味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里;展现在中国的精美瓷器上;行走在丝绸之路中;流传于造纸印刷技术上,中华文明令人难以尽述其传统文化的辉煌宏大,而每念及此,都会激起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我们作为历史的传承者应努力弘扬传统文化。   在《大学》中有这样的一段论述:“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段文字将国家、社会、和个人连成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这种“家国情怀”的情感,奠定了中国人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的“养浩然正气”“忠肝义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培养了无数为巩固和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尽心竭力的英雄豪杰,无不尽显古人的家国情怀以供今人学习;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世界文明的演进,无不凸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3.开拓国际视野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已然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而我们中华民族作为全球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放眼寰球,开拓国际视野,在对比中不断求发展求进步,不论曾经古代的民族国家的统一,还是近代的中华民族的独立,以至于今天中国梦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开拓国际视野,增强民族竞争力,为国争光,为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而不断努力,从而更好的实现小家大家的合二为一,更好的落实推进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三、家国情怀培养对教师的要求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方式、目标及教学效果,所以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历史趋势大潮中,历史教师首先要不断更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着眼于学生全面和综合素质的大幅度的提高,以培养学生健全向上的人格和崇高民族、国家信念为宗旨。 2.改变教学方式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方法和形式要有多样性和现代性”,让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发挥主人翁意识。 3.注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中最能直观体现教师作为主导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具体操作中要注重导入的情境化,通过精彩的历史、社会题材的视频、有代表性和启发意义的图片,亦或是故事情节等方式把学生第一时间引入到历史中;其次巧妙利用好历史事件中的重要节点如讲解《辛亥革命》时可引入林觉民的《与妻书》以情动人,渲染氛围,从而进行良好的家国情怀教育;再次,要注重对高中生学情的分析掌握,不同年级段的孩子对历史感知程度略有不同。   未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是我们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位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们要不断完善自身素养,从而更好的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共同努力!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