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何为诚意 ——八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设计

2016-11-27  发布者:梅明理  浏览数( -)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文意,领会“诚其意”“慎独”的含义。

          3、探讨“诚其意”“慎独”等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领会“慎独”“诚其意”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讨“诚其意”“慎独”等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他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说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先吃了再说。”这个故事大家应该听过,你也认为他迂腐、死板吗?是的,他并不迂腐、死板,梨虽无主,但他心中有主。这个“主”是什么呢?学了这一课你就知道了。

二、诵读感悟

1、  师范读文章,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  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节奏。特别是“恶恶臭”、“好好色”、“自谦”、“心广体胖”等词语的读音。

3、  同桌互读,纠音。

4、  字词句意思梳理。同桌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说意思。先你读我说,后换你说我读。

5、  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6、  小组诵读,全班齐读。

三、文本分析,重点研读

1、  何谓“诚其意”、“毋自欺”?你如何理解它的?

明确:自己的心意诚实,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内收与我们的外在表现要一致,这种一致要达到我们像厌恶恶臭气味,喜欢美好的颜色一样自然真实。自我欺骗永远是掩耳盗铃,因为“纸是包不住火”的,“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你做过的事,哪怕再隐蔽,再细小,再小心翼翼,总有被人知晓的一天,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正所谓“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  何为“慎独”?你如何理解的?

明确:慎独是指在独处或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高度自律,言行举止符合道德、法律法规的标准。真正道德高尚的人在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自律。就如前面讲到的许衡一样。

四、拓展研讨

1、  慎独小故事

A《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上任路过昌邑的时候,过去他曾经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县令。夜里,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呀?”王密说:“深夜没有人能知道的。”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B春秋时鲁国人柳下惠,一年夏天,外出访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庙暂避,但一踏进门槛,见一女子正脱湿衣拧干,他急忙退出,站在庙处的古槐树下,任暴雨浇注。庙内女子发觉,躲在门后,忙着穿衣。此事后传为佳话,故有“柳下惠坐怀(槐)不乱”之美名。

2、  联系自身感受或社会现实,谈谈“诚其意,毋自欺”“慎其独”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1)       你会怎么做?

 A下午第三节课,天气突然变阴,这天刚好是李明所在的小组值日,组里的同学都没带伞,李明也没带,而且家住得很远。放学了,组里的同学有的跑了,有的拿笤帚随便打了几下就走了,只剩下李明一个人。这时,李明他……

B王佳一早就来到了学校,走进校门,校内空荡荡的,停车位上就只有几俩车,班主任李老师的那俩车没看到,看来还没来。来到教室,已经有十几位同学来了,其中有好几个正在“埋头苦干”“奋笔疾书”呢,估计又在“坐享其成”,他想起了昨晚的一道数学题还空着,于是……

(2)       学生续编并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理由。

3、  说一说,这一课的学习对你今后为人处世或修身的启示。

A、 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不矫揉,不做作。

B、  永远真于自己的心,做一个简单真实的自己。

C、  为人处世应当坦坦荡荡,真真实实,无愧于心。

D、 永远不要自欺欺人,永远不要把别人当傻子。

……

五、课后总结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有电子眼时就遵守交通法规,没有约束时就任意闯红灯。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同学们,时时审视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