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精心备课是每个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2016-11-27  发布者:甘爱民  浏览数( -)

备课的情况体现出教师理论水平与教学修养的高低。静心回顾一下自己二十余年的备课,觉得我们平常的确或多或少存在着无效备课情况,我们平时的备课大多是为应付检查而备,没有真正做到用心“备学生、备教材、备学法、备教法”,这是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应变能力差,缺少创新精神等弊病产生的原因。
我想,教师不应追求功利之名,而应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刻的教学体验和动人心魄的教学感受,这些积累都是教师教书人生的宝贵财富。这需要对教育事业的满腔挚爱和对学生生命的无限关爱。 这样的教师才会用整个生命去备课。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勤奋工作了 33 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参与观摩活动的所有教师、专家和领导都啧啧称赞。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磁铁一样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只花了约 15 分钟……”一辈子与 15 分钟,用整个生命去备课,一语道出了教师的真谛,备课的真谛!
在每一个 45 分钟的课堂里,教师能带给学生怎样的精彩,学生是否真正融入课堂之中,能否敢于大胆地听、读、说、写、评、议、笑、哭都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活动。对于语文课堂(应该叫学堂才准确)来说,学生是否能够深刻领悟每一篇课文的意境和主题,教师能否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会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在小课堂上收获人生的精彩。这些,无不取决于教师“预约”精彩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来自扎扎实实的行动,来自教师书房里凌晨还亮着的灯光,来自对教育使命的尊敬和崇拜。
教师备课要用心、尽力。“备课要用心”就是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全身心地去备课。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他的《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中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语文教师作为孩子的母语导师,在个体最为美好的黄金时代,该播下怎样的种子,怎样播下?这一切都十分重要。语文教师需要尊重童年的权利,需要一双孩子的眼睛,一颗孩子的童心,永远是一名“长大的儿童”。也就是说,教师备课首先要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角色阅读教材。教材的阅读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依据,在一定意义上还会影响到他们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形成。对于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如何洞悉各种各样的理解,如何在这微妙的不同的理解中进入孩子的心灵,捕捉到他们心灵的火花,是对一个教师基本素质和备课基本功的重要考验。而在这考验之中,用孩子的阅读心理去品味课文是必经之路,因为孩子的阅读心理和成人阅读心理有很大的差异,他们重视直觉把握,重视感性体验,很容易接受某种观点,也很容易放弃自己的想法。所以,能否成熟地驾驭孩子的心理起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当然,“我是孩子”,以孩子的视角和角色理解教材是一种真诚的教师情怀,而绝非故意附庸风雅、故作姿态。
语文教师要经常以不同的角色走进教材、走进课堂,除了扮演孩子的角色,还要扮演作者的角色。因为“我是作者”,所以要力争准确还原文字传载的信息,真切地走近作者生活,实在地揣摩作者内心,从而还原或重建作者的感情世界;因为“我是作者”,所以要以接近作者的情感面对文本,时间、空间、阅历和气质都是横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鸿沟,阅读者要设法通过,先走近作者,再走近作品,最后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接近作者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情状态,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当学生被作者的情绪感染、精神触动时,学生所得到的就不再仅仅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熏陶,一种关于人生价值意义和人格修养的熏陶。这种熏陶,来自于教师,来自于善于扮演不同角色对作品含义作深刻形象的解读与钻研的教师。
“备课要尽力” 是指全方位的备课,教师应把每一篇课文当作一个新文本解读,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写作背景,了解相关的资料,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学习方法,而不是仅仅对课文进行简单的朗读和分析式的“大卸八块”。备课我们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备学法。备学生是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把学生有可能问到的问题尽量考虑周全。在备《蒲柳人家》时,我专门在课外讲了中国现代史里最屈辱的日本侵略中国史,还讲了旧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可能发现何大学问的爱国精神并提出质疑;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我引导学生讨论,虽然我自认为考虑得十分周全,结果完全没想到,学生不仅能够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激发出思想的火花,而且还发现了插图的错误!可见备课时教师尽力很重要,我们除了重视针对某一篇文章进行的备课活动,还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平时的知识的积累上,通过读书、看报、看百家讲坛、看电视电影积累只是素材,已备不时之需。
事实上,备课不仅仅是准备教学的过程,也是准备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学生学习灵活的方式,有时体现在个体对言语对象的沉思默想中,有时体现在学生之间的“切磋琢磨”中,有时体现在形式活泼、丰富多彩的激情活动中。备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成就他们提高语言能力的自主性。语文教师应该将“备学法”放在备课的重要地位。教师心中应该有一个理想的课堂,要达到这个理想的,首先要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包容一切的胸怀和传递知识的和谐氛围。凡事预则立,如果没有备课过程中的精心筛选和设计,就很难达到愉悦的教学相长的效果。
如果说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具有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备课是最基础、最大众化的精神活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每字每句都凝结着教师的心血和汗水,特别是在今天,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个性、脾气、特点、兴趣个截不相同,语文教师面对课堂的姿态、解读课文的视角、切入教学的端口,都应在不断地摸索探讨之中。教学没有万能模式,因为教师本身千差万别,学生更是各有不同,如何从文本和学生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宽度、不同深度上解读教材,揣摩孩子的心理,如何在每一个教学设计的板块里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灵,如何帮助学生设计知识结构,指导他们设计出人生宏图,是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思索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备课能力,学生才会在课堂上体会到更多的精彩,收获到知识与修养的精华。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