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提升,指导教学

发布者:吴惠娣     所属单位: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小学     发布时间:2016-11-01    浏览数:0

 

我近期参加了华师举办的小学数学继续教育,有幸聆听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周东明老师的《数学知识的本质与数学教学》,湖北省教研室刘莉老师的《以三角形的特性为例谈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实践》,华科附小杨道吉老师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与教学案例研讨》以及南湖二小沈老师的一节优质课《找次品》,觉得教学理论知识得到提升,能与我的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指导教学,受益匪浅。

从《数学知识的本质与数学教学》的讲座中,我知道了数学的经验性是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待数学的。把数学理论作为一种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的工具,工具在实践中可以不断改进,甚至发明新的工具。数学家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循着“现实(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验证模型的解”这样的思路进行。当社会还不发达,这样的现实问题(也就是数学研究的对象)还不多时,解决问题的工具也就不需要太多,因而,数学在其早期发展是非常慢的。这在古代中国的数学发展中表现得尤其充分,以至于一部《九章算术》可以管一千多年。

我发现我在教学实践中困惑也是数学课程改革中大多教师的困惑:为什么而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为什么越来越不会教?我也了解到首先,学习数学时,提倡学生去体验、去经历、去探索数学发现的过程,去感受成功的喜悦、探索的快乐、数学的有用,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进而热爱数学。把数学看成了直接经验的产物,是偏颇的。于是乎:创设情境成了教师的苦差事→创设情境变成了挖陷阱→故意让学生掉进陷阱→教师再想方设法把学生起来。一节课的好坏就是看谁会捞学生 其次,本质上讲,数学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特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可能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数学教材,开始讲故事,接着就是问题,是要动脑筋的、是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的)那种希望不动脑筋而快乐学习数学的想法,是不符合数学特点的,是会害了学生一辈子的(姜伯驹),因而是错误的。再次,不同的人,对数学的本质(数学是什么)的理解是不同的,因而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就不同,教学的方式方法也会不同。

我懂得了数学知识本质探讨对数学教学的意义1.树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信心,欣赏数学的真理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真理的追求精神。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迷信权威和已有结论,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解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允许学生探究,正确看待学生解题时的错误 3.数学知识及来自于人生活实践活动,也来自于数学知识内部的矛盾运动,不可肤浅地理解数学生活化,更不能形而上学的提出生活数学化 4.坚持数学工具性的同时,倡导数学的人文性及人文价值,二者不可偏废!5.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倡导师生的共同探讨。

从《以三角形的特性为例谈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学习到:同课异构”的含义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

“同课异构”的意义从课堂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

第一,同课异构把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实验室,明显地提高教研教学效果。 

第二,同课异构有效地促进参与者的思想交流,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同课异构展现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呈现方式,可以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

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从学生角度看:

   “同课异构”是一种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教研活动,它有利于学生的多元发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它使得我们今天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更具价值。面对着活的思维个体,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当下尤为重要。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与教学案例研讨》中,通过列举课程标准的演变使我懂得了不同时期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有不同要求,看到了教材的不断改进,并知道了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的四个问题:

    1、坚守综合与实践的科学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关注综合与实践的数学意义

    4、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二次开发

    这些教学理论知识与我的教学实践紧密相连,解除了我在新课改中的困惑,对我的教学工作有指导意义。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