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信息技术对优化语文兴趣课堂的体现

2016-11-06  发布者:李琦  浏览数(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促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帮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也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现视听结合,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增加学生的活动机会,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提高。所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而多媒体的引入,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魔术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如教《山行》一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非常美的秋的图景。这与我们平时看到的秋的凋落、凄凉完全是不一样的,怎样让学生理解诗句中所展现的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我制作了一个秋天山中色彩斑斓的一组画面先让学生欣赏。并配上钢琴曲《秋的自画像》从感性认识上让学生对秋有个不一样的认识。使学生陶醉,使学生惊叹。同学们的学习情绪一下子被调动动起来了,为后面同学们积极朗诵诗文奠定了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也为下面对诗文深入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语言中的意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和个性阅读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主题,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呢?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一种最好的办法。小学生生活阅历较少,很多知识光靠老师的描述,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时多媒体的使用就弥补了教学中的这点不足,将学生不熟悉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有如身临其境,亲眼目睹。 还如教学《山行》一诗,诗中作者所描写的与平时我们所见到的不同,诗的语言和现代语言不同,诗中凝炼的语言如果用老师的语言去让学生感情秋的意境似乎显得有些词穷。也很难用语言把诗的意境传达出来。那如何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深入学生的脑海呢?同样我用电脑课件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效果就完全不同了。比如诗句中“石径”“寒山”“白云生处有人家”我都是通过图片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这样学生理解山中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这美丽的意境就容易理解了。又如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比花还要艳的枫叶的美呢?同样我用了一组山中枫叶的图片,由一棵枫树到一片枫树林再到一山枫树。画面很直观的把火红的枫叶之美展现出来了。不用老师再用语言去解释枫叶有多红有多美了。

三、运用信息技术能拓展语文课堂的广度 

现代教学,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显然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充分运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识字(三)时,里面讲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单纯的读,老师讲都不能很好的表现这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于是我收集了大量的与这些传统文化有关活动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我还补充了书中没有涉及到的传统习俗及活动。大大开拓了语文课堂的广度。将网络上有关语文学习的资源作为现行语文教材的补充,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而且能丰富教师的知识容量,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引导他们寻找需要的知识,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动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低段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有限。这时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同时也能拓展语文课堂的广度。让学生和老师都受益。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