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我们该在何处生成

2016-11-26  发布者:陶佳喜  浏览数( -)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学的开放性与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自主性不断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加,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呈现,并且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教师如果对学生原始的生成资源不给予及时引导点化,那么,课堂生成的丰富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误导。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即需要适时、适当的干预。正确适度的干预需要教师用教育智慧来实现,即在对语文教学规律的科学认识、对教学文本的独立解读和对学生情况的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得以完成。

一、干预促使“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得到正确理解与实施

由于阅读活动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学生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思想认识来赏析评价课文。因此,对同一篇课文,或者是文中的同一个人物,常常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应。学生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或阅读感受,有时会超越课文希望说明的道理,这往往也成为课堂教学中精彩生成的“生长点”。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过分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现了,但老师的引导却消失了。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根据课堂教学生成情况对课堂进行适时收放调控,对学生思维的偏差不进行导向,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漏不予以纠正,对学生探究的结果不提升总结,凡事以学生说了算。这表面上看是“尊重学生”,实际上是教学失职,是教师无作为的表现。这是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严重曲解。语文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不是说不要教师的主导性。相反,教师应以其丰富的语文体验处在课堂的最前列,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科学发挥正确导向、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高效对话等主导作用。看看下面这位老师是怎么做的:在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时,孩子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课文里说春天是绿色的呢?春天里桃花开了,春天应该是粉红色的;迎春花开了,春天应该是黄色的;公园里的花是五彩缤纷的,春天应该是五彩缤纷的。为什么说春天是绿色的呢?听了孩子的提问,老师没有按既定的教学步骤来走教案,而是问班上的孩子,你们认为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春天是黄色的,有的说春天是红色的,有的说春天是绿色的,有的说……这时候,老师说:“是啊,春天里不同的景物给我们每个人留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你的眼中,春天是红色的,在我的眼中春天是黄色的,在他的眼中春天是粉红的。那在作者的眼中,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孩子们说:“是绿色的。”这样教师既尊重了学生,又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文本。

二、干预帮助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在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语文课称为一节好课呢?崔峦老师认为评价一节课首先要看有没有明确的,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所谓明确就不是模糊的,所谓切合实际的就不是或高或低的,这个目标还应该体现我们课改的精神,是三维的。当然也是应该有所侧重的,其中核心的目标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学习的习惯。可见目标的设定和完成是好课的最重要的指标。为了有效地促进和把握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要善于干预,即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一位教师教学《军神》一课,初读课文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军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钢板?” “为什么课文写刘伯承,却用大量的文字写沃克医生?”……这些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资源,如果一问一答逐个解决,势必影响学生对教材重点的开掘和对教材难点的突破,既造成语文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又挤掉一部分学生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时间。于是他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词语——“军神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在此基础上,他调整了教学预案,把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刘伯承是一个军神作为课堂的主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探究,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这样不仅顺应了学情,而且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兴致必然高昂,精神必然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火花竟相进射。

三、干预让课外拓展的目标更趋于明确合理

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材中对语文的拓展学习给予了一定的呈现。但教材的容量毕竟有限,更多的拓展学习需要教师在新课程观指引下,对教材做有效处理,智慧地引申,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挑战文本、超越文本,实现有效的生成。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和研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拓展学习时,因为对拓展这一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同,而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第一,在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没有完成之前,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我们注意到,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蹦蹦跳跳、唱唱叫叫,以追求轻松活泼的效果,然而在一番热热闹闹之后,并没有真正地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方法与习惯的形成。我们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正确的,但一定要将课堂的扎实与灵活结合起来,切忌走得过远,以至于变成单纯的课堂游戏。学生在基本要求没能完成之前,最好不要盲目拓展。毕竟,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即规定了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主要的,而其他能力的培养只是辅助语文学习的。第二,知识的拓展缺乏层之所以出现上述的问题,其关键在于教师对于一篇课文需要扩展什么、如何扩展缺乏明确的了解,甚至或多或少存在着为了拓展而拓展的意思。合理的解决办法是,在决定布置进行扩展学习之前,教师应该思考清楚实施某个拓展学习的意义所在。正确的干预能让拓展的目标更趋于明确合理。

动态生成的课堂,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出现师生意想不到的课堂矛盾很正常。恰到好处的干预表现为教师随机应变,能运用教学机智敏锐地去捕捉、用细致入微的心去发现每一个新的课堂生成点,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化解矛盾, 让一次又一次生成成为课堂上精彩的一个又一个瞬间。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