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推荐:“三台阶渐进” 教学模式

2016-11-29  发布者:刘峥  浏览数( -)

在科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开展较深入的科学探究,撰写科技论文。科学老师每周课时多,许多老师都觉得自己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指导学生搞科技创新研究,也觉得科技科技论文太高深,自己的学生没这样的能力却参与。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上好科学课是学生引导学生写好科技论文的前提。科学课中有许多科技知识,科学课的新课程强调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任课教师如果能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坚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和科学素养为本,大力发挥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这时学生对科技活动往往会热情高涨,感到科学技术离他们并不遥远,奠定全校性学生科学探究的坚实基础。

以往在科学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学生死记硬背得到结论,掩盖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培养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关键。

下面,我向大家推介一种阶梯式渐进上升的教学模式——“三台阶渐进” 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一种贴近教学实际行之有效的参考模式。


第一个教学台阶:学会质疑,掌握技能方法

在这个教学阶段,要积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努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产生自己去发现的欲望,渴求主动去探索,去体验。在科学教学中老师要着力帮助学生他们提升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要下工夫集中培养他们有疑可问,有疑可探的习惯和能力。要培养学生能提出问题;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够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的能力。并

通过学习材料中的一个个案例,教给他们学习科学知识与研究科学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包括:观察、交流、估计、测量、搜集数据、分类、推断、预测、制作模型、解释数据、制作图表、假设、控制变量、下操作性定义、探究等十五个方面。只有具有了基本的技能,才能为解决疑问打下基础。

 

第二个教学台阶:分解训练,促探究水平提高完善

科学探究活动应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在制定计划和搜集信息的训练。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例如在研究“如何保护生态系统”时,我让学生设计研究方式,并进行交流,学生有的提出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各种生态系统的相关资料;有的提出模拟召开“保护生态系统大会”研讨会;有的提出实地考察,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等等,在交流过程中突破了个人思维局限性对于学生发展的限制,使学生能眼界开阔、博采众长,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同时,在教学中应把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集体性的协作活动,开展交互式学习。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研究 ,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向其他同学科学介绍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尽可能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较为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究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研究方法、尊重别人的探究项目,允许别人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表示怀疑,并能认真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在发展各自的求异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同时,学习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技能,促进自身研究方案的完善。

第三个教学台阶:深入探究,提升创新能力

在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与方法,学会科学探究的“问题情景——建立假设——寻求证据——解释、交流与应用”基本过程。教师就可以在教材中选择适当的章节让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或课题自己主动学,独立探究,提升科学创新能力。例如四年级教材中的《食物》单元中,我将整章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教学,将整章知识重新组编成四个专题 ——制作一个合理的食谱、食物营养成分分析、延长食物保质的方法、食品添加剂的调查等。在教学中组成学习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并进行深入研究。学生们在指定课时内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自己学,可以用课间进行调查,借学校的实验室做实验,在电脑室中上网查资料等等,做好学习笔记、实验记录。在研究结束后分专题上成果展示课,学生介绍各自的研究成果,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方式对学习所得进行提炼和提高。

当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也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应注意的问题定位好教师的角色——要做做学生研究的导航者、做学生研究的服务者

1)做学生研究的导航者

教师要成为研究过程的导航者,引导课题不断发展,推动研究不断深入。由于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基本上是在学校免不了对研究活动的方法比较陌生,因此在开展活动时,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在设计研究方案时,引导学生注意方法,将方案设计得既科学又要简单,易于操作;研究过程出现一些意外时:善于引导同学把握转机;课题总结与发展阶段:在研究获得大量原始材料的时候,帮助学生要对其进行一一的整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选取有效的数据,帮助学生撰写规范的报告或论文,辅导学生表达研究结果。

2)做学生研究的服务者

当老师和学生一起面对课题时,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辐射源,而应该成为学生研究的服务者。服务些什么?在研究过程中,着重帮助解决研究所需的资源问题;重视对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这是研究型课程的主心骨,其目标是教会学生怎样去研究。指导学生自行寻找方法进行调查和实验。

 

通过科学课中开展“三台阶渐进” 教学模式后,“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提倡学生探究和合作的学习,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创造过程。学生们非常投入学习,学会了自己搜集信息,掌握了相关知识、提高了设计实验、实施方案的能力,也消除了对写科学论文的畏难情绪,许多学生就能较全面地开展科学研究,动笔写下一篇篇研究论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品味科学家发现的喜悦,让学生用感情、智慧和理性去体味成功的滋味与价值。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会激励学生继续进行新的研究。打破条条框框对思维的限制,从根本上消除对科技创新活动畏难情绪,使学生越来越乐观自信,朝气蓬勃,在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