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徐桂平 发布时间:2016-11-13 浏览数( 206) 【精华】 【举报】
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学生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数学学习中特别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努力以教师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自己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通过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从而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中,教师要心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装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以此一方面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
有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是这样引导学生实践思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首先,要求学生先看书自学,再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并汇报实践操作的体会。有的学生初学画圆没有成功,教师让他们说出原因--圆规针尖滑动画不好,需要固定;圆规两脚叉开的大小画图时发生变化,所以画得不圆,叉开的大小要固定不变。其次,让学生在一张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别画一个大小不同的圆。再问:为什么两个圆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不同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得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最后,用直尺在一个圆内分别让学生画出圆的半径和直径,提问:"你能画出多少条?量一量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在画圆的半径与直径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各有无数条,并且知道了同圆中的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该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操作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真正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三、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但不教这个目的,是一定要通过"教"来实现的。教学对学生不仅是要"授之以渔",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各自特点学习方法。开展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也是实现现代素质教学的需要。
第一、教师应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搞好学生获取知识过程 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其中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要正确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去进行再发现。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教师应以乘法的含义为依据,根据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过程中概括出乘法口诀,这样使学生明确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每一句乘法口诀所表达的意思;二是注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展现获取知识时"想"的过程,以此帮助学生实现认知过程与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主动适应,使他们从中获得掌握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就要特别重视"看第一个加数想它的凑数"、"分第二个加数"、"凑十"和"10加几"等计算步骤的展现,以此让学生主动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第二、教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是学会学习的核心。学习是要动脑筋思考的,不思考就没有长进,不动脑的学习,不可能有什么收获。教师要努力教学生学会思考。一是要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思考:"这里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如教学《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出示例题"一辆客车里有乘客40人,开到张村车站下车16人,上车8人。现在车上有乘客多少人?"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例题讲了一件什么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为什么这样算";二是要教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人要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也不要轻易反驳。别人说的是别人思考的结果,到底对不对,经过自己思考才能判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应该多问几个"到底对不对"。
第三、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逐步具备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态度。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学生从入学时就应该逐步培养起专心学习、独立完成作业、认真书写、勤学好问等学习习惯。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多了,内容深了,学习的要求也更高了,那么就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培养更自觉、更有效的学习习惯,以适应"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更高要求。如在计算教学中,应教育学生:在计算之前要看清数字,观察题目特点,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必须认真、规范地书写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草稿纸上的演算也应当条理清楚,以便于查;在计算过程中随时注意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迁移为获取一切社会知识、经验,从事社会活动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学生有良好的习惯,在学习、生活中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有智慧、有创造性的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如果不注意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心理倾向,不去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去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要想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锻炼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