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截止日期 : 2016-11-28

作业要求 :

作业题目: 

请参训教师结合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情况及培训课程所学内容,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教案)。 

要求: 
1. 撰写内容条理清晰,知识准确、设计严谨 
2. 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3.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抄袭,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 为方便批改,教学设计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 如果有与教学设计对应的课件,可以以附件形式提交。课件形式可以是ppt,亦可是微课等(本项为选择性提交项) 
6. 如您有学科教学时的照片,可直接粘贴在作业内容里,一并提交

作者 :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

2016-10-31提交者:学员傅鹏浏览(0 )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形式美;



2、知道主要的形式美法则和他们在一些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教学难点:形式美的性质和含义,并且了解他和美术及其生活的必然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经常把动物的牙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开始他是作为一种勇敢的象征,或乞求神赐于力量。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步脱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人们看到他们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时候,他已经成为一种装饰品,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形式上的美感。这就是形式美。因此,形式美是人类独特发现和创造之一。



到了古西腊时期,人们开始对形式美的研究和探讨,并归纳总结了许多关于形式美的法则。比如,均衡、比例、对比、节奏、对称、和谐、多样统一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二、讲授新课(形式美的基本含义)



首先,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不可分割。



在现实生活和美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



给同学们提个简单的问题:“姑娘脸上的红色美不美”?教师总结:姑娘脸颊上的红色当然是美的,但是长在鼻子上,那就不美了。在这里,形式的要素是红色,出现在姑娘的脸上,是标志青春健康的肤色,因而是美的,而出现在鼻子上则是一种病态,所以是不美的。中外古代的美学和艺术创作很早就注意到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密切联系。如《维纳斯》他表现的女神的美,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既包含形式又包含内容,他的美存在于灵魂和人体的统一和和谐之中,因而成为内容和形式高度有机结合的典范。



其次,形式因为具有相对的审美意识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这是因为在美术作品当中,除了题材和内容以外,



形式自身还另有审美价值,是由形式自身的规律所决定。就是指那些可以引起美感的特征。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当中,发现了一些美的规律,古代西腊人在建筑和雕塑的创作中非常注重符合美的规律。比如象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他的第一个特征是,规则被认为最完美的艺术形式,是达到完美的保证。第二个特征是注重比例,并用精确的数字来表现;二在各种理想的比例中,象我们知道的黄金分割就得到广泛的运用,我们可以从图中可以看出他的高和宽,以及其他比例中,都精确的运用了黄金分割;象《维纳斯》其上身和下身的比例也非常接近黄金分割,0.3820.618,从这些例子中可以说明西腊在造型艺术上非常注重比例。他的第三个特征是灵活性,为了适应视觉需要,这些规则还可以修改,比如象人体比例,一般人都是七个头长或七个半头长,为了能更适应审美要求,把这种比例改为八个头长,这样一来,人体显的更加匀称、修长,但其上身和下身的比例还58的黄金分割的近似值。



    这些规则是形式美的基础和依据。在历史的发展中,这些形式法则变的更加丰富多彩,区分的更加精微细致。所以,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下面,我们就列举并结合一些实例做简单的解释。



1、变化和统一:



    变化和多样是一种相当普遍使用的基本法则,他和整个宇宙对立统一的规律是一样的。事物本来就是丰富多彩而又有变化的统一的整体。在美术作品中,由于各种因素使美术形象变的不同,有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必须要达到高度的统一,使其统一于一个中心或主体部分,这样才能构成一种有机整体的形式,变化中带有对比,统一中含有协调。例如在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中,十二个门徒的姿态和表情均不相同,极富变化,然而画家把他们三人一组地分置于耶稣两边,使处于明亮背景前的耶稣对统一画面发挥统摄作用,室内建筑的透视线又进一步加强了他的中心地位和形式上整体统一的视觉效果。但是,过分的变化又是不美的,有人说:“如果人的脸孔是匀称的,那他是美的,但是生动的面孔必然有轻微的,不易觉察的变化,蒙娜丽莎那种含蓄不易觉察的微笑,被誉为永恒的微笑,而超过限度,那又变为一种难看的,丑陋的”。因此在自然规律中,有秩序的程度是相对的,有秩序中包含着对比、平衡中包含不对称、静中包含着动……,这种规律体现在美术作品中,都会引起一种特定的形式美。例如宋人所作的《秋浦蓉宾图》,上半幅的两只大雁,一只向右上方飞,一只向左上方飞,极富变化。然而它们的动势又和蓉枝、荷梗的方向一致,使人感觉到,好象双雁在起飞的同时,那静止的芙蓉也在摇动,极富情趣和形式美感。再如《清明上河图》的虹桥一段,上节课我们都运用美术作品的认识功能在画面中了解了很多信息,现在可以观察一下,这张画以客船过桥为中心,桥上下及两岸的各色人物,都为这一情节所吸引,由此而构成多样统一的热闹而紧张的生动场面。



对比与和谐:对比就是应用变化原理,使一些可比成分的对立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美术形式中的对比因素很多,如大小、曲直、方向、黑白、明暗、色调、疏密、虚实、开合等,都可以形成对比。和谐就是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就是指可比因素存在某种共性,也就是同一性、近似性或调和的配比关系。和对比一样,和谐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看作品,指出作品中的对比,画家是怎样相互协调来达到和谐的?在林风眠的《静物》中,直立的玻璃水壶和水平的鱼、黑与白、背景上的橙与绿,都存在鲜明的对比,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然而由于黑白在画中起主导作用,画面仍是和谐的。而潘天寿的《水仙》由于花丛方向与造型而使整体形式非常和谐,然而在花丛大小、位置、叶的交插及题字上又稍有变化。因此在美术作品中,对比与和谐,常常是某一方面居于主导的地位。



比例与尺度: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艺术形象中都包含着一种内在的抽象关系,就是比例和尺度。比例中包含着数学的秩序,美的人体具有某种比例,在古代希腊就被发现并作为美的规范。古希腊前期人体比例规范被确定为7个头长,到后期又确定为8个头长,而在时装设计中甚至是九个头长或九个以上。同时,几何学中的黄金分割又被认为是美的比例运用到美术创作中。如刚欣赏过的雕塑《维纳斯》的上下身比例以及古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的建筑平面与正立面的长、宽之比,都是接近黄金比的。法国古典主义画家达维特的《萨平妇女》的构图,也是按黄金分割的比例去安排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位置的。中国古代画 论中所说“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讲了山 水画中山、树、马、人的大致比例。古埃 及的金字塔已经有严格的比例关系,胡夫 金字塔的周长除以二倍塔高等于3.1416 与圆周率巧合。在《芬奇论绘画》一书中达·芬 奇认为:“美感应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 神圣的比例关系之上。”意思是说,尺度就是标准、规范,其中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的意思。例如建筑设计的原则就是要适应人的生活起居与审美的需要,人体的比例、画面的安排都要有一个适当的标准,就是符合美的规律的尺度。

对称与均衡:对称是指整体的各部分依实际的或假想的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应关系,它具有稳定与统一的美感。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动物都具有对称的外形,比如(学生回答:螃蟹、蝴蝶、人体)等,其中可分完全对称,具有很强的整齐感与秩序感,如贵州的《蜡染头巾》。并不完全等量等形的对称,如马蒂斯的《蓝衣妇女》,是一种带有变化成分的对称,使人感到人物形象既稳重端庄,又自然生动。还有一种回旋对称《见图》,辐射对称等(花瓣)。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轴线或支点两侧形成不等形而等量的重力上的稳定、平衡就是均衡,其实就是不平衡对称。如王雪涛的《牡丹》,右上方的花与左下方的枝叶就是依中间的重力支点形成均衡的。马蒂斯的《静物》中,右边的盆花与左边的大块衬布构成均衡。均衡的法则使作品形式于稳定中更富于变化,因而显得活泼生动。

节奏与韵律:节奏本来是表示时间上有秩序的连续重现,如音乐和舞蹈的节拍和节奏,节 奏存在于客观现实生活之中,象火车的车轮 声,人的呼吸,昼夜的交替都具有一定的 节奏;人的心理情感活动会引起生理节奏的变化;艺术作品中的节奏具体体现在线 条、色彩、形体、音响等因素有规律的运 动变化,能引起欣赏者的生理感受,进而 引起心理情感活动。 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动态的连续性,就会产生节奏感。比如中国的古代塔,就非常象音乐一样具有节奏感。欣赏《中国古代塔》这些一层层有规律的变化,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韵律是一种和协美的格律,“韵”是 一种美的音色,“律”是规律,它要求这 种美的音韵在严格的旋律中进行。就象中国的书法一样就具有这种旋律感,一 条美的弧线,它的每一阶段的形态要美, 这种美又是在一定规律中发展。线的弯曲 度、起伏转折及前后要有呼应,伸展要自 然,要有韵律感(秩序与协调的美)。形 象的反复、连缀、排列、对称、转换、均 衡等,几乎都有严格的音节和韵律,形成一 种非常优美的形式。在美术中,韵律是指动势或气韵的有秩序的反复,其中包含着近似因素或对比因素的交替、重复,在和谐、统一中包含着更富变化的反复。如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中的波状线与曲线所构成的冲浪形象,就充满强烈的韵律感。如《朝元仙仗图》,在所有这些和谐的曲线中,蕴藏着极为复杂而完美的韵律美。

    学生作品欣赏:《西斯庭圣母》《巴黎圣母院》提问:请指出这两张作品中五种形式美,教师小结。

课堂总结

    形式美的法则不是固定不变的,法则本身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在西方美术史上,哥特式艺术大师对教堂建筑形式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和古西腊完全不同。巴洛克美术为了强调动态和激情,也背离了古西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艺术的形式规范。尤其是在现代艺术中,为了达到创新而打破传统形式法则的创作,更是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对形式法则的理解,应该是作品产生的主观条件,更好的欣赏美术作品。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