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园本活动心得 > 正文

作业标题 :园本活动心得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培训期间,参加本园的教研活动或者工作坊/区县组织的教研交流活动,结合参与情况,撰写活动心得1篇,提交即可得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园本活动心得

提交者:学员周亚运    所属单位:龙游县灵山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1-03    浏览数( 9 )

            园本活动心得

                  ——有效投放活动材料,让中班科学区“活”起来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科学区是一个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利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并解决疑惑的地方。如何让中班幼儿在玩中体验科学活动蕴涵的无穷魅力,最大限度发挥科学区活动材料的功效,让科学区“活”起来,是我园本次教研活动的重点。下面我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取材生活化给与孩子更多的动手机会。

  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科学问题和科学现象能够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而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活动的持久性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有着直接的联系。我们设计科学区玩具材料时要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与学习兴趣,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投放材料时,教师还要学会从幼儿谈论的话题,选购的热门玩具等生活细节中,发现幼儿正在关注的事物,发动幼儿收集相关的信息、把幼儿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有探究价值的材料充实到区域中。

     中班幼儿喜欢趣味性强的玩具,而操作时,却常常控制力比较差,容易损坏玩具。以往我们制作出来的玩具总是担心被孩子弄坏,活动中也会因此经常提示、限制孩子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参与科学区活动的兴趣。现在我们本着就地取材,成本低廉,制作简便,使用方便,符合安全与卫生标准的原则,运用常见的空盒子、饮料瓶子等废旧材料和物品,变废为宝,巧妙构思,经过简单的加工,制作出一件件好玩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形象美观,而且耐用、实用,易于操作,突出了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等特点。例如: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塑料瓶,捏起来,卡拉拉响,又会滚动又能装水,是孩子们很好的玩具。

  教师对饮料瓶进行简单的再加工,在瓶体上扎了多个小孔的塑料瓶里装满水,水就从小孔里流出来,这个简易的小喷泉让孩子在玩中明白水有压力,压力是朝着四面八方的。还有用塑料瓶进行简单加工制作出来的“瓶口上的气球——怎样鼓起来”、“沙漏”等,都能够让孩子在操作玩具的游戏过程中体会科学的力量,并且孩子自己动手就能制作,为幼儿提供了探索奥秘的广阔活动空间,孩子也能在游戏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

二、关注、参与互动,及时调整,使材料具有层次性。

  丰富的操作材料是幼儿玩中学科学的保证。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新知识的同时,问题也接踵而至,他们的学习反馈拓展了教师教玩具的制作思路。在自制玩具前,首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思考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孩子可以怎么玩。做完以后,要关注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多考虑如何挖掘这一材料的更多价值。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先动手玩玩、试试这些玩具,老师的参与更能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并且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可以更加直接的观察找出孩子操作过程中的问题,以便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材料,更加有序、深入拓展教育内容,使科学区材料更加具有层次性。

  幼儿进入区域后,常常会改变材料的预设或通常玩法。教师应持续关注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度、玩法、持续时间、与同伴的互动,并探究什么时候投放更适合、是否能反复投放、还可以增加哪些游戏功能等。观察、分析之后就会发现材料还有更多可以改变、改进的空间。接着,对材料进行二次完善,主要是细节调整、玩法拓展等方面。如投放的自制拼图,观察发现孩子一开始很感兴趣,但慢慢地就不玩了。分析原因,投放的拼图块有的太少,孩子非常快就拼完了,觉得没有挑战性,就不爱玩了;还有的块数太多,孩子拼很长时间也拼不完,没有成就感。对此,教师进行了改进,一是改进了玩法,由一个人玩变成两个人一起玩二是根据本班孩子特点适当调整了拼图块数,保证不同层次的幼儿操作的时间适度、难度适当,使区域材料真正为幼儿喜欢并促进幼儿成长。

三、实时指导,提升材料趣味性。

  有趣的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幼儿觉得材料好玩、有趣,就能在主动操作中感受材料的动感变化。如果材料不注意趣味性,即使再有科学因素的材料也没有实际意义。

  中班幼儿直观思维,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喜欢能动、能玩、能见成果的玩具。因此我们要提供那些能让孩子玩起来、乐起来、看得到、能动脑的材料,使幼儿通过操作能明显地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实验的结果。例如: 我们用纸筒和塑料瓶做了卷线车,孩子们很爱玩,却只是一味的卷动小车,老师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一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小朋友,怎样让车子转起来?怎样使车转动的更快些?”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更加投入地进行活动,从而探究到物体转动的方法,掌握物体转动的技巧,发现了如何使物体转动的时间更长,速度更快。又如:瓶口上的风车——哪个转得快。用手捏挤塑料瓶,幼儿会发现瓶盖上的洞口越小,排出的空气越集中,风车转得就越快。洞口越大,空气越分散,风车转得就越慢。捏挤无盖的塑料瓶,空气更分散,风叶受力均衡,风车不能转动。操作后,我们就让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心得和发现,“你是怎么让风车转起来的,什么好的方法要向大家介绍吗?”、“你是怎么让小风车转的快一些呢?”等,使幼儿了解别人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然后引导幼儿发现小风车的转动与瓶盖上洞口大小的关系,这样就激发了幼儿主动去尝试。并且以“你还想怎么玩”等设问方式激发幼儿参与下次游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创新材料价值,提高材料利用率。

  对幼儿来说,只有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材料,才能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而我们又不能一味的更换游戏材料。所以教师应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对材料进行分析,优化组合,在肯定目标合适的前提下,通过资源共享、设置情境、分层呈现等各种方法,考虑调整投放的形式,如将材料从教室中的一个区角移至另一个区角,或者把材料和幼儿之前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物品放在一起,或者通过新旧材料的承上启下的组合产生新的游戏情境、思维方式、操作方式等,使材料实现物尽所用。例如在学习弹力之后,我们投放了弹簧、皮筋等材料,玩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兴趣减弱,结合科学区已有的纸张、瓶子等材料,我们启发幼儿分组讨论,放手让幼儿自己用不同大小、厚度、质量的纸或者塑料瓶去尝试制作弹簧;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探索让弹簧动起来的方法。原有的材料经过从新组合,让孩子从新有了兴趣。

  幼儿科学区域活动的核心教育价值是使幼儿乐学和会学,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需求出发,提供适宜结构的材料,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不同表现,采用适宜、有效的组织策略,调整材料构成,让材料真正与幼儿互动起来,发挥材料的最大作用,真正让科学区“活”起来,为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搭造阶梯,为幼儿的研究、发现铺路,使幼儿亲身经历“研究过程”,才能获得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以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老师评语

园本活动心得

最新园本活动心得

推荐园本活动心得

热门园本活动心得

热评园本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