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截止日期 : 2016-11-30
作业要求 :
作业题目:
学习了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之后,您认为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结合您任教的学科,谈谈教师在哪些具体教学行为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两个问题都需回答)。
作业要求:
1.内容要求原创,拒绝抄袭。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3.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作者 :项目管理员
2016-09-27提交者:学员李静浏览(26 )【推荐】
2016年度合肥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
研修作业
合肥市和平小学花冲分校 李静
研修作业要求: 作业题目: 学习了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之后,您认为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结合您任教的学科,谈谈教师在哪些具体教学行为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两个问题都需回答)。
一、学习了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之后,您认为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电脑多媒体采用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图形等方式传递信息,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都调动起来。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丰富了教学内容,能使教学手段多样化,运用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能够使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为学生点亮自主学习的火花。同时,还便于教师为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二、结合您任教的学科,谈谈教师在哪些具体教学行为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在,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非常普遍,因此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已然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第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有许多进行研究与实践操作的机遇。而这些实践与研究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又加深了学生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师进一步钻研课程,不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我在实际教学中,初步探索,有如下几点体会:
1、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其自身的抽象性、严谨性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匮乏和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导致了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科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多方面限制,老师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困难,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了困难。现如今有了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加入,只需在课前或课中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就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混合运算、运算律等这样的课时,内容是相当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前准备好的例题、图片或动画视频展现给学生,这样就生动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一年级的加减法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既有动画又带有配音的课件来导入新课。实践中,可以用孩子们喜爱的故事引出数学问题,学生会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而且会产生迫切希望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冲动。于是孩子们会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当这只蝴蝶刚“飞”上屏幕时,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孩子们结合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情形,很快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受此现象的启发还列举出了不少轴对称的实例。在这种动画启发式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学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从而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2、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解答应用题的关键问题是“审题”,运用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需要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借助媒体,整理摘记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创设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或列表、画图等,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引发思考,启迪思维。
例如学校教研组在交流“行程问题”的教学时,大家都一致认为明确运动的物体是一个还是两个,运动的起点是同地还是异地,运动的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运动出发的时刻是同时还是不同时,运动的结果是相离还是相遇等,是解答行程应用题的关键所在,要使学生真正理解上述这些抽象的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掌握有关知识,从而理解和掌握解答行程问题的要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讲《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就是通过Flash制作课件。两个同样大的圆,一个圆的阴影部分是1/2,另一个圆的阴影部分是1/3,让学生猜想,两阴影部分合起来是圆的几分之内?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不能直接相加减,问题自然也呈现在学生面前,它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本来抽象、复杂、静止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及推理过程“动”起来。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学生自主领悟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画面去观察、体验、发现,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3、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轻松突破重点和难点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缺。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的同时,可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多媒体信息的丰富、形象和生动等强大优势,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使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还能为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既可以做到直观形象,又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记得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与两边的长短无关。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所夹角越大;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小,所夹的角就越小。而角的两边不管变长还是变短,所夹的角的大小不变。通过多媒体将静态变成动态,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难点不攻自破。
在“相遇问题”的教学中,虽然生活中有这类现象,可是学生的印象却是模糊不清的,特别是对“当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两车行的路程和就是两地的距离”的理解。借助课前准备好的视频进行如下演示:两车在同一段线的两端同时相向移动,直至相遇。让学生观察,感受到两车所行的路程和就是两地的距离。这一动态的演示,使学生的思维从抽象到具体,清晰地理解了题意,掌握了思维方法,从而也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圆的认识”是教学中的难点,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荧屏上从闪动的一个点(圆心)开始,顺时针方向闪动出圆周,通过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圆就是在平面内到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具体、形象了,快速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综上所述,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也能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效率越来越高。当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要把握好“度”,不可滥用,过多地使用图像、声音,也会影响学生的深入思维,如果使用信息技术不当,更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把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将是我今后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