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分享 > 正文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2016-12-25  发布者:安彪  浏览数( -)

研究过程: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出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手段,以参与、指导、研究为宗旨,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研修本校学生的特点,寻找一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本年级的教学质量。

教研过程及问题讨论:

一、加强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的锤炼。

对于我校的教师来说,语言的标准化程度还不够,所以这方面还有待加强,特别是任教一年级的教师以下几个方面还应加强学习:

1、语言要准确规范化。数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严密性,每个概念,每个定理都有确切的含义和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教学语言务必要清楚、规范、准确、严密、完整。尽量不出现“大概”、“也许”、“差不多”之类的模糊性语言,避免导致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和运用定理,抑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语言要儿童化。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语言形成的亲和力对他们听课的兴趣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的语言很生硬,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就不是太集中。许多名师的课,他们非常懂得孩子的心里,语言儿童化,感觉亲切的话语好像飞进了孩子心里,学生欢乐得忘记时间、忘记地点,尽情地发挥。那种其乐融融的场面真是让人羡慕。比如:称低年级的学生为:“小朋友”“孩子们”……这样他们会觉得很舒服。

3、语言要简洁精炼化。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是学生的模仿对象,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简明、精练,不要有过多的重复性语言,少说废话,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更丰富的内容。不要满堂课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听懂了没有”,不要说每句话时都带上“啊”,才能让使学生耳朵避于疲劳,思维保持清晰,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语言表达的训练。

二、要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他们学习效率的高低,更关系着个人的终生发展,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就如同教会他们正确运用手中的筷子获取美味的菜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看似一句老生常谈的大白话,做起来其实并不简单。儿童的天性原本自由放任,要一一引着他们走上规范的轨道,不耐心去做,是做不好的。“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注意读写姿势、作业认真仔细……”,这些是老师们在课堂上经常强调的内容。然而,当这些习惯性常规在课堂上反复提醒得太多了,学生听后反而无动于衷。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断创新方法,使学生更易接受。比如:在学生不专心听讲时可以做个小游戏、出个脑筋急转弯、讲个笑话刺激一下。对发言积极的同学一个大姆指,一点掌声,一句表扬,对不积极思考发言的同学一个鼓励的眼神等等。这些方法虽然简单,却有着神奇的效果,走神的孩子马上会若有所悟地抬起了头,胆小而羞怯的孩子也因为得到了鼓励再次举起了自信的手。

三、要采用精当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动手操作。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经常组织学生利用学具拼一拼、摆一摆,比一比,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比46的大小”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6个 ○,在摆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4664”。

2、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学生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创设生活情境。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认识钟面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一天中怎样安排时间的,然后提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你起床的时间的?这样学生就会回答出自己看见钟面上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7”,就知道是7点气的床啦。紧接着我分别出示“8时”、“10时”、“5时和“12时”,让学生说说钟面上分别表示什么时刻,这时学生根据前面认识“7时”的经验就能正确地说出以上的时刻。这样一来,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就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了。经常这样训练,有利于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变“学数学”为“用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四、要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拥有一颗责任心,一个老师如果缺乏对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那么要提高教学质量是不可能的。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教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喜欢听老师讲课,才会喜欢上数学课,才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引导和训练学生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受益。注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在课前课后我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讲和认真作业的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如果能长期坚持,养成习惯,这就形成了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乐中求学。如何使学生对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呢?

①、利用设疑创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上新课时,可以把例题作适当变化,把例题放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中去,让学生感到学的有意义有用,学生做这样的题目会特别有兴趣。

②、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打开解题的思路,使学生在发现解法中相信了自己的才智,尝到了学的兴趣。

③、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激发求学的兴趣。要分类精心设计作业,使不同智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在成功中求进。简单的题目可以提问中下层学生,有点难点的可以提问其他学生,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信心。

    教师培养学生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兴趣,也就是学生求知欲,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三带三不”与“三耐心”:

 

“三带”:带微笑走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

 

“三不”:不埋怨;不讽刺、挖苦;不说不利于学生上进的话。

 

“三耐心”:耐心指导学生;耐心帮助学生;耐心等待学生的思维反馈信息

5、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由教师的反复训练和学生自身的刻苦练习,长期积累而成的。各种各类练习也为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①、加强口算训练,为提高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打好基础。坚持每天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并且对学生的口算练习进行认真地批改,有错及时让学生订正。这样坚持练习,日积月累,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结合教材补充一些必要的计算练习。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每天补充一些必要的计算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或者是各类基本计算练习和一些基本的有一定思维性的计算补充作业。每天定时、定量、有计划的进行练习,既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旧知得以巩固的同时,又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在逐步积累中提高计算能力。

③、合理利用同步练习册,及时巩固学生的知识。因为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巩固能力和综合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充分利用同步练习册中的大量练习,一方面让学生及时巩固旧知,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对所学知识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发展。

6、注重作业的设计和批改

精心设计每一课时的作业,才能尽可能地发挥作业的最佳作用,达到教学的目的。作业不能随意,应该结合当天的内容,对内容进行选择,不能单是例题的重复,这样做起来虽说学生大部分会做,但却缺乏灵活性和思考性,对反应比较快学生来说就没有锻练的机会。不布置课堂上做过的作业,对布置的作业一定要精批细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教学效果。

7、虚心学习,及时总结与反思

由于职业的需要,教师要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古人云:“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回味反思,就有提升发展。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找到自身的不足;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成长的关键。

总之,如果我们有强烈的责任心,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优化课堂教育



研修分享

最新研修分享

热评研修分享

热门研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