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四次作业截止日期 : 2016-12-24

作业要求 :针对自己所选课程,谈谈学后的感受、心得。(不少于100字)

发布者 :辅导教师01

第四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高佳欢    所属单位:启航学校    提交时间: 2016-12-17    浏览数( 0 )

如何根据品德形成的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人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是一定的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动上的表现。同时,品德是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的统一,是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品德心理因素构成说认为品德心理结构由一系列彼此联系的心理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各心理学家按自己的研究分为“三、四、五、六”因素论。但总体上看,他们把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心理因素和品德心理结构紧密结合,特别强调了知、情、意、行等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
在培养学生品德过程中,我们应注意:
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自觉的品德接受运用品德的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为突破口,从小事抓起,提高学生自学运用品德规范要求自己的意识。
2、关注学生品德发展的矛盾冲突。学生在学习各种品德规范之后,具有不成熟的特点。而对家庭、社会的许多冲突矛盾,会出现许多幼稚的观念,甚至会出现反道德的观念,这个时候应该多加引导,调和学生这种预选建立对街道的信心与意志。比如,每个学生都知道长期沉迷于电子游戏对自己的学习和身心都非常有害,但是当受到游戏的诱惑时,往往就抛开了道德对自己的要求。这是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应该从加强道德意志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自制力,提高抵抗诱惑的能力。
3、创造环境,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学校及家庭的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为学校应该尽量在学校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即建立良好的校风班风。班集体的情感对集体成员道德情感有很大的影响,一是使学生对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而产生荣誉感或羞耻感、自豪感或内疚等情感体验;二是直接影响个体良好道德感的形成;硬使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模仿正确的施行行为,并产生可接受性体验。同时,班集体的行为习惯水平对集体成员品德形成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它能够促使个体良好道德习惯的形成和定型,可以促使个体道德行为的不断练习和逐步巩固,还可能改造个体的不良行为习惯。
4、认识影响品德形成与防备变的主要因素。影响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的五个方面:道德需要、对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掌握程度、外部压力、教育者的信任度、信息传递的可信度。我们教育工作者可能运用以上五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品德形成。我们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有不同的道德需求,中学生的道德需求往往比小学生的道德需求要高。我们可以运用各种途径,明确地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使他们能够从众多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发现所蕴藏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可以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增加道德规范对他们的压力。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保持态度一致,以增加教育者的信任度。
5、矫正过错行为应注意的问题。矫正过错行为要注意策略,应当采取医生治病的方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扶正祛邪,对症下药。以没有出现不良行为之前要做好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和减少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治标是指制止过错行为的发展和蔓延,治本是从更深的层次上铲除病根。扶正祛邪是指扶持当事者自身正确的、有积极作用的因素,克服错误的、有消极作用的方面,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症下药是特别应当注意全面系统地寻求产生不良行为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根源,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帮助学生转变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措施和方法

老师评语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