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用案例说明,怎样运用尺度变化,促进地理要素的系统学习。截止日期 : 2017-01-07

作业要求 : 

    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口、交通、工农业等人文地理要素,这些地理要素的学习都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来学习的。通过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可以认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同时,还可以认识到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用案例说明,怎样运用尺度变化,促进地理要素的系统学习。

发布者 :辅导教师02

用案例说明,怎样运用尺度变化,促进地理要素的系统学习。

提交者:学员吕瑞芳    所属单位:托县第二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25    浏览数( 2 )

用案例说明,怎样运用尺度变化,促进地理要素的系统学习。

一、教材的使用

新课改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能力。考试制度也随之作了大幅度的调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新教材适应了这种形势的要求,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思路和灵活性。新教材还强调,激趣的方法,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的使用都要注意,机动灵活,合理取舍,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善于使用教材,才能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培养地理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新教材的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1. 设疑激趣

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培养。新教材正是牢牢抓住这一点,在每一节的开头总是精心设计疑问,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求知的热情,培养了各种能力。善于使用,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贯穿趣味,培养能力

新教材在设疑激趣以后,紧接着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自主钻研教材、探究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传统的地理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智力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而不善于积极主动地探寻新知识。同时,传统地理教学往往把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为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不多到知之甚多的矛盾过程中,着眼于传授知识的数量,忽视通过教学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的智慧品质。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地理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学生各种智能的提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到发展的。

2. 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动机
恰当取舍,科学组织

教材本身具有滞后性,教材内容也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脚本”,在使用时可以适当调整取舍、科学组织。
     适当调整、增删教材内容、教材的再加工

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科学发展与知识更新,学生发展与素质的需要,适当地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破除基础知识不变的看法,对传统教材作必要的改动与增删,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手段。在教育教学中,不一定过多、过细、过全地讲。这样,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也确实没有必要。只有对教材进行科学组织、合理取舍,正确使用教材,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重要的是要在钻研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深入地分析,组织处理、创造加工,重新将其组织成为教学内容。这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师的思路要开阔,联系要广泛,这并非喧宾夺主,而恰恰是使教材的内容更丰满。这样不仅使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其自身的生命价值也将得到体现和发展。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是它的综合性和区域性。我们可以从一张地图中采集大量的地理信息,如一个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自然知识,再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人口、工农业、交通、商业等人文状况,从整体上把握该区域的综合特征。

二、多媒体辅助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味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并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兴趣又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绪,这种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中极易产生,因此,利用CAI课件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化繁为简,突出重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借助地图、挂图和其他教具教学,但一些挂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而且其内容又是静态的、无声的,给学生的印象依然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如采用多媒体CAI辅助教学,恰恰弥补了地图教学的不足之处,加大了课堂密度,又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3.化静为动,形象直观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具主要是挂图并结合课本插图在教学中使用,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CAI课件进行动态模拟,使静止图像成为动态图像,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

在欧洲旅游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观看了欧洲一些国际性的景点,看到了优美的风景田园风光、发达的畜牧业及其发展的自然条件、特色的饮食文化、浓厚的人文气息……这一动画的模拟显示,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地形倒置现象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4.化远为近,生动副真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知识局限在书本上,无论教者怎样发挥语言的才能和教具的演示,都无法直观、生动地再现自然地理环境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多媒体教学使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都能够展现,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兴趣提高了。对于区域地理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如何运用好地理课本中的图

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如何运用地图尤为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都有良好的效果。

1、学会看图:在看地形图的时候只要注意地图中的颜色、经纬度、海陆位置就可以推测该地区的区位优势、发展前景。

2、会填图:根据地图的大致信息来判断该地区大致位置、代表的地理事物、所处的国家。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是课本上已有的知识,而应该是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设计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有新思路、新方法。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中注入兴趣,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大胆地取舍教材,让学生喜欢地理,从而学好它,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四、乡士地理教学

(一)、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位

1、乡土地理教学过程是知识走向实践、实践检验所学的重要阵地。乡土地理教学内容不应当为教材中内容的简单再现,而是向学生生活的延伸,注重用书本所学的原理对生活中地理问题的探究。乡土地理教学的实施过程,可有效地改变以往的教条化、单一化、静态化的陈旧教学模式,建立以探究为主导,合作式、体验式、问题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不是写在书本上现成的,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探索,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对书本上所学到的地理原理、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的应用能力,用我所学,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2、将因地制宜思想贯穿教材编写的始终。学习乡土地理最重要的是关注家乡的经济发展,了解成就及存在问题。区域不同——资源和条件存在差异——发展潜力和存在问题也有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另外,体现因地制宜思想要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相结合编写。正面案例有助于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因地制宜,应当怎样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条件差异进行生产建设,即怎样扬长避短。反面案例则让学生明白不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的危害及后果,增强因地制宜重要性的认识,为其将来投身到经济建设中时能真正“用我所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将案例教学贯穿教材编写的始终。乡土地理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把地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以案例形式写进教材,如:地理与人种、与服饰、与风俗、与饮食等,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白地理知识其实就在身边,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对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以适应目前的乡土地理教学:
      1、需构建更加完备的知识结构。乡土地理教学的实施使地理课程知识的覆盖面更加宽广。教师不能再象以前一样,把自己定位在书本、学科、成绩、校园这一狭小空间,而要向书外,其它学科、社会生活扩展,那么原有的知识结构可能成为驾驭乡土地理教学的瓶颈。所以教师要构建更完备的知识结构,不仅是原有结构的重组,更要吸收先进的理念、其它学科的知识,包括全新的科技前沿知识,来完善、充实自己,新旧知识相融合,尽快适应开放式的乡土地理教学。
      2、需调整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现在在教师面前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让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让学生走向知识。传统的考试制度和教学评价制度,造就了教师长期以来的教学理念:让知识走向学生,而且越多越好。乡土地理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处在探究阶段,答案可以说几乎都是未知的,所以“教”与“学”更应该体现平等。师生之间实现平交流、平等对话,彼此间真正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改变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的传统习惯。

3、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乡土地理教学的实施,教师除了加强常规教学能力的提高外,还更应该注重加强以下能力的提升:首先是地理信息方面的能力,教师不仅具有独立获取、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而且更要具有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具有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要求教师能够制定活动计划,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场所、活动内容及方式,能够正确指导和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与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只有在上述能力方面不断加强,实施教学时才会有“底气”,才能有“灵气”。

(三)、教学中贯彻实施这一理念的举措
首先,将新课程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和家长,使他们先转变观念

新课程实施的接受者是学生,教师是主导,学生始终是主体,学生正确认识地理知识在一个人一生成长发展中的意义,了解地理学习对提高和完善个人素养的重要作用,从而给地理课恢复应有的地位,正确对待这门学科。只有学生了解了高中地理新课程,接受了课程的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中的具体要求,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适应新课程。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1.教学注重贴近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志趣。
  2.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统计数据以及进行各种社会调查,课外观察所得到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注重地理习惯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内容教学中,则可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判断、反思自己行为、运用多种素材等办法,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的地理习惯,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地理科学除了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外还应具有开放性特征,认识地理事物,学习地理知识,大到宇宙世界,小到家乡校园的一河一路等,具有广阔的空间范围。应引导学生注重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加深对课本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地理教学就要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生活、走向大自然,去发现去探究地理科学知识。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有用”,而且他们还可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中“学我所用”,将来一定能够“用我所学”,为家乡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老师评语

请认真观看视频,准备在线考试。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