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资源 > 正文

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重要问题解读

  发布者: 李艳霞    发布时间:2021-07-31    浏览数( -) 【举报】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解读

——姜大源研究员的讲座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第一章 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

校企合作如果说是办学的模式,工学结合如果是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工作过程系统化很可能是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情况下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我经常说,可以没有专业,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可以没有教材,但绝对不可能没有课程;课程的组合就是专业,教材是没有的,拿教材教书的老师肯定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课程教书的老师才是最有水平的老师。所以,课程始终是教育的核心,教师要围绕着课程,而硬件建设也要围绕着课程,所以我们始终把课程看成是教育,包括这一次第一批准备验收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课程在起作用,我们说传统的学科体系,我们现在觉得不对,不是说学科体系不好,而是说它不适合职业教育。

第一节 概念解读

什么是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什么我们高职认可它了,为什么我们以前做的案例课程、模块课程、项目课程、CBE能力本位,为什么都没有最终成为我们写进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标准?为什么大家都认可这个东西?这肯定有它的道理。

一、课程开发将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

 1、职业课程的选择标准是什么?职业课程的标准叫做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就是我们的标准。但这仅仅是每个人心中的标准,这是一个口语的表达,这不是一个科学化的表达。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不是一个标准。双证融通——是我们所说的标准,我们讲零距离对于我们劳动部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部委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中作为我们课程开发的一个支撑平台,这是对的。但是如果以职业资格作为标准的话,那就意味着职业教育课程将永远滞后于职业的发展,因为先有职业才有资格,资格总是滞后于职业的发展。那么我们现在退一万步,我们起码还有职业资格作为我们课程选择的标准,一个看到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退一万步,把职业资格作为一个标准,虽然不是一个很好的标准,但是可以作为标准。

2、职业资格所规定的知识能力怎么去讲呢?我们都是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学科知识系统把所需要的东西串起来,结果我们永远跳脱不了学科体系的束缚。我们曾经学过加拿大CB制造业,学到了许多分析了很多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知识点、技能点,最后又用学科知识串起来了。为什么加拿大的CB能力本位思想很好,为什么课程终究没有成为我们职业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开发所的依据,关键是我们不知道怎么排序。所以排序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知识结构和重构的问题。排序的好坏实际上是当今社会创新的一个主题,排得好就是创新!说到排序问题,我想到北京的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的排序问题。204个国家和地区入场怎么排?前28届全是用英文字母排的,第29届用汉字笔画排,就这一个改革,在全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浓墨重彩,让世界都知道还有其他排序依然是成功的。这就是一个创新,是史上从来没有的。排序的问题是选择一个参照系的问题上出现变化,就可能带来很多本质的变化。而我们的课程之所以在今天采取工作过程系统化,就是按照工作过程来进行排序的,而不是按照学科知识来排序的一个突破。

但在讲排序之前,当然要讲课程内容选择的一些标准。我们依然说,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不是一个科学的表达,那什么是科学的表达呢?请大家看职业教学研究新论。世界上人类的智力可以大致分成两大类,大家如果按照多元智能是7种到9种智能综合集成的结果。大概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一种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逻辑思维是抽象的,形象思维是具体思维。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思维的类型不一样,智力的类型也不一样,对知识的获取是有一定的指向性的。以逻辑思维为主的人,它是一种线性思维,是单项的;但以形象思维为主,它的思维是面性思维,这是钱学森说的,我称之为体性思维。那意味着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他考虑问题,学习一门知识,掌握一门知识,总是对两维或三维空间,平面和立体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当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他在掌握一门知识,应用一门知识的时候,总是要跟一定的环境和背景联系在一起,离开这个环境和背景它很难掌握和应用这门知识;他不像逻辑思维的人,善于借助符号系统,它善于用符号组织概念,用概念组织原理、定理去推,我们以形象为主,它不可能像钱学森那样,他可以在没有任何情景下,可以在数学的空间放飞自己的思维。

以逻辑思维为主的人,他善于用符号去思考,他更多地接受的是所谓成熟性的知识。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不善于用符号思考,他是排斥符号的,他们更多的主要指向是过程式的指示。所谓成熟性的知识是一对符号系统,当高等教育在精英教育阶段的时候,我们通过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筛选不属于逻辑思维的人,因此我们整个一套管理系统,我们的评价制度,我们的课程,我们的教学都是针对那些善于用符号去思维的人所制定、开发的。当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后,我们所接受的学生对象很可能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他们是排斥符号的。但我们不懂,我们认为是学生笨。“我们的学生接受不了符号、接受不了原理,他就是笨”我们的普遍思维就是这样。我们认识不到,只有思维类型,而绝非智力水平。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情况下,我们面对的学生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开发这些具有形象思维为主的人的潜能、个性。我们把这些他们不愿意接受的符号系统的课程、教材去给他灌输,然后一言以蔽之学生越来越笨。职业教育的另一重任是承载培养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所以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满足社会需求,承载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而且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个性需求的重任,是培养具有另类智力特点又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青少年的成才的教育。

因此,我认为不是形象思维低于逻辑思维,而是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思维类型。世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大概占60%-70%,逻辑思维为主的人只占20%-30%。所以,我们如何去思考所谓的职业教育,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我们应该做一些改革:

    逻辑思维为主的人,他掌握成熟性的知识包括两类:一类是事实概念的知识;一类是理解和论证的知识。什么是事实概念?符号——符号组成的原理定理。

第一类知识讲:是什么的知识;第二类知识讲:为什么的知识。

   所以成熟性的知识是讲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写成几百本专著,几千本教材,它存放在图书馆里的书架上。我们传统的教育企图把图书馆里书架上的知识搬到学生脑子里,拷贝复制,然后用这种考试的标准来考他掌握这个书架上的知识了没有。这是知识的搬家,是没有用的。所以成熟性的知识是很容易编码、很容易量化、很容易符号化,很容易写成白纸黑字,很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叫成熟性知识。它是可以脱离个别存在的显性的知识。职业教育不是,它关注的是过程性的知识那很多大的学会教育学者说:今年的教育学都写的程序性的知识,您为什么写过程,是不是写错了?我说程序和过程是有区别的,有的甚至程序很清楚,但是过程并不很清楚,过程更多的涵盖了程序。翟志刚在神七上天之前,他在地平面上练了多少次的开仓的程序,他绝对清楚第一步是什么,因为他练习了无数遍,但是在开仓的过程当中出现了火灾的报警,翟志刚打了3次都没打开,因为过程是不清楚。所以程序是清楚的,过程并不清楚,而过程当中对每一个人所经历的过程,所出现的创新的东西,是在程序中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当然一旦被系统化的时候,它就成为新的程序所必须关注的东西,我想搞经济类的更多是这样,因为经济程序和过程更有关系,所以过程性的知识也包括两类:

   一类是所谓的经验的知识——怎样做的知识一类是所谓的策略的知识——怎样做更好的知识。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经过同样学习报告的过程,经过同样工作的过程,我们每个人所获得的经验和策略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课程如何做到使每个人在机会同样的过程当中,最大限度获得的经验,最大限度获得的策略,这就是我们课程要做的事情。不是把图书馆里书架上存放的那些显性的符号搬过来给学生。我们强调的是在符号中如何通过运用使学生获得经验、获得策略。我们希望这个过程更加丰富。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每个人都会有创新,这个创新的东西不是用文字能够表达出来的。这些无法用文字,甚至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知识是最具有创新性的。

   我为什么要说过程或者程序呢?我们生活当中,我们工作当中,很多的知识是无法表达出来的。例如:一个长期在水轮机旁边工作的工人听见叶片转动的声音说这个水轮机要修了,人家说为什么,人家说声音不对,人家说什么声音,就那个声音,你能描述出来吗?这就是职业教育的特点,非常重要。每一个人经历同样一个职业工作过程,为什么有的人有长进?有的人没有长进?这就是因为在过程当中有的人不会善于发现,如果你是拷贝图书馆里的知识,你就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工作是这样,生活当中同样是这样。

   我们职业教育什么样的课程能够把职业攻读过程当中,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什么样的课程能够做到这点,显然肯定是工作过程导向。我刚才也说对了,别的用文字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说不出来的。所以在生活当中会碰到的,如何通过我们的教学设计表达出来。我们经常说的蛇出动,鸡上树,癞蛤蟆遍地爬,地上水位下降了,要地震了,很多的现象,是无法在课程中事先描述出来的。但是这个课程在执行、实施的过程当中就会涌现,这些东西就会慢慢丰富你的课程发展。

   所以相对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个是学科体系,一个是行动体系。那么什么叫做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我认为以过程知识为主,以成熟性知识为辅;或者说以经验的策略为主,以事实概念理解论证的知识为辅

1)职业定位——教育层次中的教育类型

   我们要积极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定位,精心地把握职业教育的定位。我在今年写的第一辩,内心与层次辩,高职姓什么?高职和中职都姓职,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评价体系不能跟着清华大学,因为别人可以取代我们,只有我们办出人家不能取代的东西,我们才能生存。只有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评价标准,别人不可替代,我们才能生存,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强调我们姓职,是清华大学、普通本科不能取代,我们才能生存下来。所以强调类型,强调姓职是职业教育的生存权

2)高职姓高

   前面说高职和中职都姓职,具有同样的规律和特点。高职和中职的区别:我们长期说“高”和“中”就是在于知识上,理论上,学历教育就是我们的理论高度,广度、深度高于中职,所以我们是高职。也许这是一个结果,但这绝对不是我们的初衷。也就是说不能本末倒置,高职高在什么地方?我认为高职和中职的区别在于经验层面和策略层面。什么是高技能人才?就是经验层面人,经济型人才。中职解决经验型,高职解决策略层面技能,策略是对经验的系统化和结构化。我们长期认为高职不能做技能型人才,要做技术应用性人才,我们有意无意地在贬低技能啊。我说高职未来的发展空间绝对不是就知识而论道,就理论而论道,反而是就技能而论道,很可能是高职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因为办学工作过程复杂程度的增加,需要更多的策略层面的人才才能解决。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从劳动密集走向技术密集是第一次工业化;以低端和中端的制造业为主,从技术密集走向知识密集实现第二次工业化;我们中国只是处在第一次工业化中期的初期,装备制造业依然是中国积累的财富的一个主要因素,本质的都解决不了。在这样情况下,我们需要大量经验层面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在我们中国依然成为很主要的一个领域,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当纳米技术、微系统技术、光电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东部地区已经初见端倪,长三角和珠三角,劳动密集遇到了黑色的春季,大量企业倒闭,劳动密集不行了,很可能经验层面的技术人才不行了,需要大量策略层面型,而策略层面型人才就是靠高职学生。

   当我们走向第二次工业化的时候,策略层面型人才当中仅仅只有专科层次就已经不够了,很有可能出现本科层面的策略型经济人才。所以我认为高职不会局限于专科层次,但是这个发展不是教育自己的论道,如果就教育的论道,就知识的论道,那么清华大学的知识比我们多,现在普通的本科、二本三本比我们多,还要我们干什么?所以我认为就知识而论道,就理论而论道是高职走向死胡同的开始,而就技能论道很可能是未来发展的非常大的空间。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强调高职好,是老从知识和理论来谈,我也主张高职还会有发展,但我谈视野、角度不一样,因为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工对我们教育提出了要求,而绝对不是我们学校自己要升格。我想我们明智的领导人看到社会需求拉动了高职发展应该是符合这种教育规律的。所以我们自己不要贬低自己,一谈技能是不是就找专科了,只有技术才能到本科,这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技能本身就是,学过心理学就知道,除了动作技能外还有心智技能。技能:字典上解释技能是应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所以不要看不起自己。

   第一个问题讲教育层次中的教育类型,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高中阶段的同一个形式不同类型的教育。高职、清华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高等教育有不同类型的教育。我们强调类型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第二个讲高等职业教育,高职也是职,中职也是职,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系统里面有层次,这就叫类型中的层次,这是我们的发展权,前面讲的生存权、后面讲的发展权;前面是我们必须把握住的,才能生存下来,后面是我们如何发展。示范性高职必须有一个承诺,示范期间不升本,那你就坚持高职还得升啊,很清楚1200所高职还没有办成别人不能取代的地步,一旦我们1200所高职办成别人不能取代了,我们的就业率,就业质量甚至超过北大清华。我们首先保证别人不可替代我们,我们才能发展自己,我们改革的目的是我们要建立自己的语境,一个话语体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正是在这种建设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首先强调的是我们类型的规律,其次是层次的问题。大家是否注意到国务院学位办,有一个征求意见关于中国未来国务院的学位制度,很有意思。说中国未来的学位制度就是两种形式:(1)学术性学位(2)职业性学位!很可能高职未来发展的本科的或者硕士的学位是职业性学位而不是学术性学位。我认为严格的讲高教就两种:一类是学术性的大学;一类是职业性的大学。我们讲技能技术我认为那只是内容而绝对不是类型。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选择标准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成熟性知识为辅;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知识为主,事实上可以讲是为什么而做的知识。当知识用符号传递的时候,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掌握的只有20%,当这些内容用非符号系统用具体的东西传授时,掌握上升到70%,那就意味着不同的知识类型对知识获取是有一定的指向的。而我们寻求用什么样的内容来符合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那么它也就有一定的指向性。

(二)课程内容的排序问题

  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前者说的是习惯,学科知识系统;后面讲的工作过程系统。前面更多的指向知识构成的要素;而后面更多的指向工作过程的要素;前面是关于知识的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意识发展,后面关于工作的对象方式方法内容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前面更多的是关注知识的储备;后面更多关注知识的运用。我们把英语作为知识来传授,还是作为工具来传授?我们的英语老师应该很清楚,用工具传授英语和用知识传授的英语能够是一样的课程么?在这方面,我们中国人受害不浅。我们经常把英语作为知识来传授,我们学了很多的语法,学了很多的笔头上的东西,但我们不会说不会听,我们学科知识教育依然是这样。我们高等教育过度科学化,工程教育过度科学化,我们只是将图书馆里的知识拷贝,没有创新

第二节  工作过程导向的实施

  经典的教育,学科体系就是平行开设,它是一种构成说,这种构成说是建立在一种技术管理基础上。我们经常说:多深的地基多高的墙,这句话是错误的。生物的基础观:大树是小树长成的,根深才能叶茂,基础不是不变的,基础是有生命的,要从近代的建筑学技术观转向动态的生物学技术观,从建筑模型转向生物模型

 基础不完全是事先打好的,基础的形成是个生成的过程;基础不是终生一成不变的,基础的形成是个发展的过程。一个生成一个发展,不要把它一棍子打死。

 我们在变化的工作过程中去寻求一个不变的东西——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即抽象的工作过程。一个人思维的工作过程很可能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个结构,一个不同于学科知识结构的一个属于职业教育自己的结构。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基本结构

 知识是跳跃的,不连续的,是零散的,它是以学科知识作为参照,以26个英文字母来参照的,我说这是不对的。我用中文的笔画,我是看知识的应用不是知识的存储,从知识的存储来看,知识是跳跃的,不连续的,是零散的;从知识的运用来看,是非零散的,是不跳跃的,参照计划和变化发生的本质的变化。我的参照系工作过程是基于知识应用的,理论知识是基于知识存储的,从传统角度看学科知识是最好的结构,从应用角度看,他不是最好的结构,而我们就是最好的结构。我们必须在参照上有新的认识。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老师来讲,我们不要看扁自己。一个高职院校的老师什么叫双师结构双运行,我认为四个能力结构,我们四个缺其三,双理论双实践第一,专业理论:金融的、财贸的、数控的、生物的专业理论我们都学过,那变的是什么?第二,是我们职业院校,我们的老师从校内到校内缺乏职业工作经验;因此必须用专业理论在职业实践中运用这个能力,我们所有的建设方案申请申办示范都写了;第三,我们是工程师,我们在严格意义上不是老师,我们是作为工程师来培养管理学生的,因此数控的理论我们有,但是我们如何教技能我们没学过;第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方法理论在职业教学实践中也没有,什么叫头脑风暴,什么叫角色扮演,什么叫沙盘演练,什么叫最近发展区,什么叫做个人计划的独立作用,小组计划的独立作用、小组计划的分布作业没听说过,所以这些都是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证正在考虑当中的问题,我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现在拿着这种充其量是普通高校的教育证书,不是职业院校的资格证书。今年4月份劳动部说我们把老师送到国外去学习,提高老师的水平,我说那当然首选德国,世界上只有德国、瑞士、奥地利三个国家知道职业院校老师如何培养,他们中不是学数控的就教数控的,不是学会计的就教会计的,这是错误的,如果你要当会计专业的老师,你就在大学去学习今后要当老师的会计专业,你要当数控的老师,你就要到大学去学今后要当数控老师的专业,而不是学数控教数控,学会计教会计,那是错误的。因此我们正式在去年六月发展的第一批这个项目负责,我们获得非常好的成果,但是文件说这个派到德国去的目的是什么,我说提高教师关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方法论的能力,你们再说一句话再找一个,提高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的设计能力。我又加了四个字,提高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设计是设计课程,实施是实施教学,那么现在追求老师有新的提高。工作过程可以被大家接受,但是为什么能接受,为什么文化课程搞这么多年了,特别是北京。为什么说精品课程是我们的职业教育一个最高的试讲。我们来做一个填空题,说一个专业之所以成为一个专业是因为知识系统不同,正是因为知识系统不同才出现了理工农艺术的专业,尽管专业这么大的区别,但是人类伟大在我们找到了对理工农艺所有的专业都适合的一个普适性课程结构,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学科知识。有了学科知识结构什么专业我都能开发出来都是三段式,都能做,但是职业教学专业更多的不是清华大学不是普通高校的专业,它更多的是职业的属性。职业教育更多的是对社会职业归纳结果,职业教育是对社会职业群和岗位群分析归纳的结果,因此更多的具有职业的属性,我们能不能够为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三个产业的职业教育都找到一个这样类似于学科知识结构的一个智力结构?一个职业之所以成为一个职业,不是因为知识系统不同,但这个系统的不同,导致工作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历史发展方面有它独到之处,我们能不能找个一个课程结构,依然是对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都具有普适性的结构?是模范么?是案例么?是项目么?是职业资格么?是工作任务么?是职业活动么?如果是,我们把它填在这里看它能不能得出这个道理。

 模块,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它特殊的模块系统,职业和职业的不同,是模块的不同,我们都学过逻辑,我们不能推出,所以模块是不对的,它不具有与学科知识相抗衡的结构。

 案例,我们在寻找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马克思主义,职业和职业不同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案例,职业和职业不同是案例不同么?显然依然推出不来这东西,他很可能是卡斯特罗的马克思主义。

 项目,模块课程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完整性,项目课程很可能解决了理论和实践的分割的问题,项目课程做的非常好,把理论和实践做到一体化。一个职业之所以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项目,职业和职业不同是因为项目的不同,是推不出来的。

职业资格,我们要寻找一个范式,职业资格是对,但不好。职业资格一旦制定出来就属于过去时了,就格式化了,就固化了。如果以职业资格为标准,意味着我们永远滞后于职业的发展,因此职业资格对但是不好,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我们现在开发科技以工作任务作为基础,获取典型的工作任务,那么工作任务方面对于过去典型的工作任务,那么工作方式任务对不对呢?一个职业之所以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任务,职业资格是过去时,工作任务是现在时,职业资格是固化的,工作任务是在线的,网络在线,因此工作任务比职业资格好得多,但是它依然不能跟学科知识抗衡,工作任务不是结构。

工作任务,依然不是马克思主义,职业跟职业不同,是因为具有特殊的职业活动,职业活动体现的是动态的特点,活动是动态的,可是活动是什么结构,所以职业资格、工作任务,职业活动这些活动都对它各自是对的,依然不能能与学科知识相抗衡。

 工作过程是对的,它涵盖了职业资格,涵盖了工作任务,涵盖了职业活动,凸显过程性的职业结构,过程是动态的结构,它很可能是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个范式。工作过程——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而获得的一个工作成果当中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三件事情:输入是工作任务,输出是工作成果,当中的一个完整的是工作程序,说了三个事情

二、工作过程的特点

综合的时刻处于状态运动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说了三个事: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当中的,结构相对固定的,这三个特点是:

  第一,职业教育课程的名称,不是指向学科,而是指向工作过程。工作课程集成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专业课包括掌握技能,掌握知识,在掌握技能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会工作,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社会能力。我们的课程要有这样的思考。很多人才方案,第一批、第二批的都是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所以第一个是专业能力方法设置。

第二,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学科知识就是因为它稳定,所以理论更容易开发。六个要素: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同一个职业的不同时段,同一个时段的不同职业,六个要素不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结构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具体在于6个过程,6个要素。抽象在于思维的过程完整性。

 第三,结构相对固定。课程开发的起点不是知识,课程开发的起点是职业的需求,因此我们从工作岗位出发,我这个岗位对应的工作岗位和岗位群,我们应当遵循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根据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很多,归纳起来,我们课程开发的起点不是在学校、在书本里、在知识里去寻找,而是到工作当中,到职业当中,走出学校。

 第二步,当典型工作任务有了,如果太多的话,我们不可能都拿来做工作。做为课程,我们要对典型工作进一步归纳。归纳在行动领域,行动领域就是对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的结果。这个第一步,第二步我们必须到企业之中,大家必须一起做这些事情。

当行动有了以后,第三步,就是学习领域课程,就是课程名称。它遵循两个规律,一个是认知学习的规律,一个是职业成长规律。什么是职业成长规律:从入门到熟练,从新手到专家,从单一到综合,所以学习领域就是课程。

 第四步,精品课程出现,学习情境的设计,情境就是单元,学习领域就是课程,情境作为单元是对领域的具体化。它也遵循两个规律,一个是完整的思维过程,比如说制造业对应的是没有生命的零件系统;服务业面对的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人;农业针对的是有生命没有思想得植物活着有生命有一点思想的动物;六个要素关于的对象,就有很多很多的特征,工作过程的特征不同,在选择实践学习情境的载体就不同。那么现在的精品课程是在课后学习情境的设计。

  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间是讲工作任务的类型。第二到第三讲的是课程体系,课程门类设置。第三到第四就是教学设置和实施。前面更多关注的是工作过程分析,后面是教学工作过程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这就是我们高职院校老师应该具备的。工作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这是我们一般遵循的四个步骤。

我们将岗位工作群的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分析。我们的企业和德国的没法比,我建议在做调查的时候,如果选择三分之二现实企业,三分之一是有代表性的企业。这几个名词解释一下:

第一个是行动领域,它实际上是为了建立一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平台,他们对构成职业能力工作任务的总和把它归纳出来。

    第二个是学习领域,就是课程。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目标、一个是内容、一个是时间。目标是用能力来描述的,内容是用任务描述的,时间是一体化的时间。

    第三个学习情境,情境是对课程的具体化,就是单元。它可以用项目、任务来做,可以用案例来做。我特别强调,情景和情境辩,不是风景的景而是环境的境,风景可以无物而在,这个景可以先于我而在。普通教育的情景教学不是我们这里讲的情境教学。境必须与我同在,境必须有我而在,这是哲学思考。我说过中国的成语都是哲学。中国人讲:触景生情,看见这个景想起过去的欢乐与悲哀。另一句话身临其境,我们必须在那里才是境,我们设计的情境利于学生参与一块做的事情,这就是境与景的区别。在这样一个境当中,在亲身参与当中,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成为人的一种心理准备,心理状态,心理条件,因此中国又一句成语出来了——渐入佳境,而不是渐入佳景。

 三、工作课程关系

   我们没有体会同一范畴三个以上独立的完整的思维过程,而总是把工作步骤作为情景设置那是不对的,形成不了概念。根据我对几百门课程的归纳,结果呈现三个关系:平行、递进和包容。

   所谓平行——三个独立的,同一个范畴的单元在难度上是平行的;

   所谓递进——情境1难度大于情境2的难度,情境3大于情境2.;

   所谓包容——情境3包容情境1情境2,1和2做完了才能做3。目前就这三种。实践的形式可以是项目、可以是任务、可以是案例、可以是设备、可以是现象、可以是产品,非常开放。

注意,仅仅不是一个案例课程,一个项目课程教学,那就意味着我们这样一个课程开发出来,n*m个这样一个具体的工作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化,纵向的从简单到复杂;横向的平行、递进和包容。也就是说n*m个工作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化逻辑思考的设计。不是案例的堆积,而是范例的形成。在这里特别强调,通过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使学生掌握知识性,决策、计划、简单评价,完整的思维过程,通过具体化知识,逐渐地熟能生巧。熟就是经验,巧就是策略。职业教育不是不要快,不是不要概念,不是不要知识,但这个概念和知识不是用符号传递的。是要通过具体的传递的。因此我们中国职业教育在世界职业教育在课程开发方面很大的贡献就在于载体的选择。符号对符号是空的,实训也是空的。空对空的理论和空对空的实践必须抛弃。必须寻求学习经济实践的载体。它就是我们这次高职示范校出现的。

四、模块课程三步骤

课程是功能性步骤。比如说种一棵果树,育种、栽培、施肥、浇水、除虫、收割七个工作加起来才是一个工作过程。完成过程是两年、三年,但是它每一个功能性过程应当独立形成课程。因此,育种是一门课程,栽培是一门课,施肥是一门课,浇水是一门课,除虫是一门课,收割是一门课。那么情境怎么选择?就必须是典型农作物。每一个单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

我们把模块课程的优点学分制如果不是独立的话,要把所有单元加起来才完成这门课,这就是服务业最容易出的毛病。

第一,每一个独立都是一个步骤;

第二,各个情境就是单元,应该为一个范畴;

第三,各个情境之间呈现着平行、递进和包容的关系。

五、载体选择开发的三个原则

    载体的选择是同一个范畴,这个同一范畴的选择对课程开发很重要。下面讲三个原则:

第一,可迁移性。所谓可迁移性,强调的是范例。案例和范例是不同的。所有的范例都是案例。但是不意味着所有的案例都能成为范例。范例就是举一反三的案例,范例是触类旁通的案例。

第二,可替代性。所谓可替代性,强调的是开放。两种可替代,第一载体的形式可以一样。比如电路的分析与运用这门课,我们用产品做载体。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选择了四个载体,宁波选择另外四个都是根据学校的条件来选择的。理论上如果我们有1200所高职,每个学校选择的载体都不一样,产品都不一样,那么意味着这门课电子、电路应用及分析可能出现4800个载体。有的人是用零件来操作的,有的是用设备来做的,有的仅用案例来做的,这就意味着条条大路通罗马。你可以坐飞机、坐火车、乘轮船,你可以骑自行车去,你也可以走着去,这就意味着飞机、火车、轮船、自行车和人都是载体。但只是实现的途径,所消耗的财力、人力不一样,那意味着这种载体的选择是不一样,也就意味着载体的选择是有难度系数的。对于难度系数,我觉得应该有五种。最低是行,最高是绝,行好巧妙绝。这是学科体系无法做到的。学科体系一个导论,一个原理。一个人想做出十个以上的精品课程是不可能的。现在的载体和原来不一样了,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条件、强项去选择载体。许多学校和老师都做上瘾了,同一个教研室做同一门课选择的载体不一样。出版社找老师而不是老师找出版社,因为载体太多了。

课程与教材的区别。课程是有生命的,教材是没有生命的。教材一旦制定出来就成为了过去时。教材只是课程生命进程中的一段记录。形象地说,教材只是课程生命进程中一张照片。拿教材来教书的老师绝对是刚入门的老师;而用课程教书的老师是最伟大的老师!北大青鸟的成功就在于从来不做教材,只做课程。课程捆绑培训。课程在发展,教材就相当于一张废纸。刚入门的老师用教材来教,一旦这个老师甩掉教材,那么意味着这位老师成熟了、成长了、前进了。

第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强调的是使用。一个是教材的使用要强调两个可操作性:一个是教学上可操作性,一个是经济上可操作性。教学可操作性: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一个老师的水平,一个管理系统可操作性,现在的管理操作系统是柔性的,不是刚性的。不是哪一天考试、哪一天放假、哪一天发成绩单。若学生在企业实习,那么考试就在企业完成;不是45分钟一堂课、90分钟一堂课,很可能一个星期就是一个载体,教师很可能不是一个老师,很可能是三个或四个老师教这门课,体现团队的精神。

经济上可操作。能用一块钱解决的绝不用两块钱解决,能在企业解决的绝不在学校解决。开源节流,节流是首先的开源。如何把企业引入、如何让企业承担;如果把企业的培训放在学校中去,如何为企业开发他们所需要的一些东西。制造业一台机器需要上百万,这样做的目的让学生掌握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具备思维过程的完整性他才能够迁移在学校所学的东西。不如说,项目课程系统化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相结合。如果项目不系统化的,只能解决经验层面的问题,只有项目系统化才纳入工作过程系统化过程。但绝对不仅仅是项目,工作过程系统化载体的选择,项目只是几十种当中的一种。我们来说基于工作过程的吃饭和基于工作项目的吃饭有什么区别?范畴,载体。基于项目吃饭我要找一个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我要找一个系统化的项目,找情境。基于项目的吃饭,用筷子吃饭,工作过程步骤。关键是载体,用载体完成系统化。三个同一个范畴的工具,重复的是步骤。

六、职业成长的规律

总的说我们归纳的两个规律是: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它很清楚。这是第一批示范性高职。

下面来看,常州有个老师认识此问题很到位,他很清楚一点,他说,职业成长:从新手到合格者,从合格者到骨干,骨干到车间主任,车间主任,这就是职业成长的规律。这样科学理论就出来了。

第三节 教书六步法——咨询、决策、计划、实践、检查、评价

当你自由了以后,从必然惶恐走到自由惶恐,你可能根据职业的不同,可能会有十个步骤,也可能有三个步骤、四个步骤,但这六个,始终隐含在其中,这是要训练学生这样一个思维的完善,它才能够迁移。

一、教育学的解构与重构

现在举例:怎么去做,怎么去找这个载体。怎样才能看得见、摸得着了,然后去训练学生。我刚说,输入是工作任务,输出是工作成果,当中遇到完整的工作程序,涉及到工作的对象:你给谁做,是人、是物、是动物、是植物?做什么?用什么来做?怎么做?一个人做、两个人做,还是由团队来做?会计就一个人来做吗?你修公路不可能一个人做!做出来的东西,产品是什么?是一个保险,是一个旅游,那是服务产品;是一个手机,是个麦克风,那是物质产品;在什么地方做?六个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都是我们的切入点,也许考虑六个会有成果。就是这六个,加输入和输出,我们要考虑载体的选择。

制造业的例子,工艺编程是一个软件项。这是老师的设计,很好地遵循了两个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他把五个递进的临界,复杂程度,车圆柱面建在均面上的程序设计——到车圆弧面螺纹的程序设计——到车外面到车里面的设计——然后在一个更复杂的椭圆弧面的程序设计——到原来是手工设计,现在用软件来设计,用计算机辅助来设计。大家看这个设计,我们要牢记我们做课程一定要知道我们在做一件艺术品,我们是在做一个雕塑,是在画一幅画,是写一首诗,是在谱一首曲子,这是有节奏的。显然,这个图就有节奏,它是以零件作为载体的,看这个成长过程,同时,它很好的遵循了教育学中的一个最近发展区。什么叫最近发展区?比如,我投篮,投一米二我投进了,投一米四我又投进了,投一米六我进去了,一米八我进去了,二米进去了,使你始终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他越学越有劲,这样是好的。可你这设计了半天,二米颤颤歪歪进去了,两米五进不去,三米进不去,四米进不去,五米进不去,使他始终笼罩在失败的阴影当中,他再也不学了,他趴在桌子上睡觉,听不懂。这就需要设计。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速拱车车工艺,速拱车的零件加工,阶梯走,外三角,回转体,内孔,内三角,回转体,配合件,依然以零件作为载体,这就是范例的形式。长春做出来了,浙江机电,机械加工工业和实施,还有零件,阶梯走,减速器,从零件到部件,他搞设备没关系,它迁移了……再看南宁CBC是一个软件项,空对地了,带圆角方和,圆孔方和,带恻孔方和,鼠标。它逐渐从简单那到复杂这样一个过程。还有一个更好的:传播技术学院,机电棉条这个很复杂的项目,直线执行机构往复运动,数控工作台平面运动,x、y,数控离析,x、y、z三轴的,它就实现了第一个一维开环系统,两维半闭环,三维闭环。使学生逐渐知道了,构建运动的维度是机电棉条要考虑的范畴。这个学生碰到了三轴、四轴、五轴连动的数目机床,他同样做,这就是同一个范畴的定义,这就充分显示了高职的特点,湖北交通局就说,汽车故障一共有157个,这太多了吧,归纳成51个,最后归纳17个,最后归纳成7个,最常见的具有范例性质的现象。邢台的,威海的,长春汽车高专的,辽宁高专的,福建的都做出来了,福建的做得最好。

二、方法论的行动与思维

你不要以为总是讲理论,我们集中于知识的存储去面对未来,那是乌托邦;我们通过从一个具体当中形成的概念,它才能真正的面对未来。钢筋工程,我们都不懂建筑,但很有意思,“板钢筋、梁钢筋、铸钢筋、墙钢筋、基础钢筋、楼梯钢筋”以构建楼为基础,重复吗?必须重复,但是不是简单的重复,重复是熟能生巧的做法,重复是在一种新的情景下重复。我刚才说了,我们是在做一件艺术品,我们在艺术当中有多少个重复现象?我们大家都搞过装修,装修是多种重复的元素在不同的情景下的组合,给人的冲击特别大,这就给我很大的冲击。

杨坤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和邓丽君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是不是重复了?它不是重复,杨坤的嗓音就像是阿杜那种的声音,你再听邓丽君是什么样的声音,但他从不给重复的冲击;孙悦,前几年唱的《祝你平安》和现在唱的一样吗?重复了,但是它不是一件简单的重复;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每年新年音乐会都要演奏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是重复吗?是重复,但绝对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呢?因为指挥不一样。中国用民乐演奏《拉德斯基进行曲》能够一样吗?不一样。奥运会的点火是不是重复,有点火有灭火,张艺谋想出的就点起来了,空中飞人点火,画卷一打开,点火;画卷一收,灭火。这种重复不是简单的,我们的社会同样都是这样的。

三、哲学观的潜在与实在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他采用的都是最便宜的设备,能够用十块钱,你非要用五百块钱?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计算机工程,从简单到复杂,依然是设备作为载体,好在什么地方,让学生看见了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且让学生知道,不是最先进的技术是最好的技术,只有最适合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技术。

在农村,在西部地区用机电控制很可能比计算机控制要来的便宜,能源消耗,价格、性能比,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还不少啊,多少人还不能因为网络技术导致辍学;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大幅度的灾难,英国都把人和兽的胚胎都做出来了;我们的课程是要让学生懂得这个道理,教给学生批判地占有和使用信息。这个课程就是实践,我们工作过程导向就是实践。你看这个,图书馆的、商场的、字楼的、显然他知道工作环境、工作地点的不同,对楼与楼的系统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按照他的思路往下走,学校的、医院的、仓库的、我是北京的话我会选择另外三个地方——T3航站楼,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规模;北京南站永定门,亚洲最大的客运站;鸟巢水立方,最现代化的奥运场馆;你怎么选择?飞机场,监控系统;火车站,罗密控制系统。这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概念。这个学生分配到上海去了,没关系,金贸大厦,步子都是一样的,只是地点不一样,很重要,就是这些东西启发了我们服务业的。

深职院赵杰博士,深职院,你们知道有107个博士,正在读的老师的博士是200多,咱们将近四百个博士。我跟他们讲工作过程系统化,说我是小儿科,我们的博士、博士后,我说你开发的学术课程,在高职也许很好,可拿到清华大学没戏了。我跟你们说,深职院的学生是最差的学生,很有钱,但不愿意学习,可是对这么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他们培养出来拿到计算机资格证书的全亚洲第一,我说这是你们的经验,你们老师业务水平高,这就是我们需要的,而且你们跟企业结合这么紧密,又把那么差的学生培养的这么好,你们这叫“会当凌绝顶,一览群山小”。你们能驾驭工作过程和时间的关系,我们看这个集成线路版式,看不见摸不着,很可能要在显微镜下工作。

今年,他们一百个精品课程,批了剩下20门,最后我说:我看到目前最好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就是在你们这里,他们申请41门国家精品课程,比几个省的加起来都多,去年11门,今年16门,基本上都是按照工作系统化来做的。

服务业——服务业跟工作过程有很大关系,但是我们往往做不到,我们服务业通常怎么做呢?天津职大做物流市场的调查与分析,告诉我第一步设计问卷,第二步发放问卷,第三步收集分析,第四设计方案,弄了半天,是空对空啊,我说我要做的话,空港物流的市场调查与分析,海港物流的市场调查与分析,铁路物流的市场调查与分析,重复的不是内容,这位学生今年职大毕业,分到新疆去了,工作物流照做,一样的。只不过是内容不一样,这就是按照工作任务来做的。改变传统会计,购货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在逻辑上是对的。但是,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是不一样的,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不一样。什么时候遇到谁在做的,会计电算化,三种创业,小规模制造业会计电算化、小规模服务业会计电算化、中小型建筑业会计电算化、大中型商贸流通业会计电算化、它分到金融业照做不误,对象是这样,步骤是一样,重复这些步骤,重复的不是内容。我们服务业跟工作过程接触最紧的话,反而做不出来。总是拿工作步骤来做这些事情,结果是空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做。你在书面上做了,你看这个也很有意思。促进工业,宣传画册,个人生活纪念画册、团队友谊纪念画册、旅游景点宣传画册、产品宣传画册、房地产楼盘宣传画册、企事业单位形象宣传画册、这后面其他的都一样,这是今年的精品课程。这是同一个范畴,还有宴会设计图、宴会的种类、中式生日宴、西式鸡尾酒会、中式谢师宴。旅游主要考虑旅游线路,旅游景点,旅游饭店旅游景点是固定景点和主题活动景点;客房主要是考虑,地区的客源和商务客源。第二是用餐,第三是客流。

   广告策划,就三个工作:市场调研、策划创意、效果评价。那我全用产品来做课程。策划创意,广告产品、非投资性产品、投资性产品、公关产品营销产品、操作程度越来越复杂了。学了一堆理论,还学了怎么去操作。普通货物舱,冷藏货物舱,危险品货物舱,集装箱货物。第一个普通货物舱又变成普通库房和立体库房,把货物存进去。不是不要理论,理论都在里面,跟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理论,学有所用。工作岗位的职责考虑工作过程。根据工作场所来决定,这就是职业教育,结合不同地区的采用不同的方法。

   农业——的同样作植物动物生长的全过程。育种、栽培、施肥加收割,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有什么东西就做什么,种类变了,重复的是步骤,重复的不是内容。这是从品种角度来讲,我说我不懂种菜,我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可以用季节来思考,是有道理的,形成一种范畴。

花艺涉及三个方案,花艺设计是普通教育做不到的。酒店用花,节日用花,产品的结构出现了,从简单到复杂。比如节日的内容变了,掌握的范畴不一样了,这就是设计的很重要的思想,节日的不同采用的花的品种就不同。另外设计的风格的不同,西方式插花、东方式插花,现代自由式插花。风格,西方讲究对称,东方插花比较自由的。像这样的三加一的东西,设施变了,同一个范畴的系统乱了,逐渐从一个具体的温床到一个园区的设计,真得很好。职业教育就是缺乏这点。

  植物可以,动物也可以,雏鸡、蛋鸡、肉鸡,鸡的品种不同养殖的方法就不同,牛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三个方面做得很好,这是农业、制造业、工业。

   专业基础课能不能做,电工电路基础课做不了,没有工作工程,什么工作过程啊,生物学院孙宏老师说就做,我们可以用产品作。要从简单到复杂,每一个都要使完整的,完成三个完整的,可以作一个更复杂的,把抽象的建设用四个模拟电路完成。每一个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成前面三个就是一个更复杂的工作过程。这个老师38岁,他的思路很好,人家都认为不可能做成的工作电路他用产品来做的。别的学校可以用别的产品来作,是一样的,他的设计思路很好。模拟电路可以做,数字电路同样也可以做,把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四个原则,实现工作过程导向所需要的依据,讲工作过程导向,全部内容具体化,一定要变成载体,而不是一般的空对空的实践和实训,不是验证技能,而是在教育上要考虑综合性、可扩展性,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要完成,并且可以形成多个,每一个都是完整的,然后可以做一个更复杂的。在这个工程当中是实践知识的解构和重构,工作过程实践的难度在逐渐增加,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在第一个最简单的老师讲得最多,很可能理论知识讲得最多,要对应的理论事务完全不讲,老师完全不讲为什么?学生自主能力的增强,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办学的教学过程学生越来越成为主体,现在全国的学校都用这位38岁老师设计的这个图。标语:手把手,放开手,预巧手,手脑并用;学中做,做中学,做学结合。某些学校的老师有危机感,随时可能被校长解雇,所以他们非常用心。他们校训和咱们的不一样,咱们的校训都是学清华、北大那样四个字、八个字的,看他们学校的的校训太好了,左边:为融进社会走进来;右边:为服务社会走出去。很清楚很好,这是专业基础课。像数学、英语、语文、体育、职业道德都是可以做的,很多说教的课实际上对很多政治课有启发的。

语文课改革事例:

第一个主题:寻找适合自我发展根据地;目标:职业意识、方式专题研讨;

第二个主题:天生我才必有用pk天生我财必有用;目标:职业价值观,方式:主题辩论;

第三个主题:我用我手活命;目标是职业思想;方式:演讲;

第四个主题:细节决定成败;目标:执逞规则;方式:畅谈;

第五个主题:服从命令执行命令;目标职业操守;方式:现象演示;

第六个主题:和谐的追求;目标:职业交往;方式:角色扮演;

第七个主题:职业形象展示;目标:让青春之花在执场绽放美丽;

第八个主题:企业文化方式;目标:企业文化:调研;

第九个职业商促:方式:综合职业;

这九个设计都是非常有逻辑关系的。全和职业结构在一起了。结合职业看理想,为什么成年人看动画片呢,容易理解的,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小结:本节讲三个理论创新,工作过程基础化实现的:

1、教育学的解构与重构——解决的是技能与知识的整个问题

2、方法论的行动与思维——解决的是变与不变的问题

3、哲学观的潜在与实在——解决的是技术的空间存在和技术的时间存在

第一个用图表示:技能结构如何实现解构和重构。有了工作过程导向,一定要实现知识结构重构。工作过程导向出现以后,我们如何去提取原来学的知识,这就是老师的水平。学科知识的课程,学科知识教材是编得很好的,在结构、系统、概念方面但是他又被在工作过程中采用,所以我们必须实现知识结构和重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重要的,而是如何在工作过程之中用。我曾经很得意地说:“知识的总量没有变,知识的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了。”对工作过程结构,在学科知识进行重构,所以说知识的总量没有变,知识的排序方式发生变化,更适合形象教育。更适合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但是我又说到另外一个,我对我的话进行了修改: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的数量没有变,但是排序的方法发生变化了;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的质量发生变化了,不是知识的空间的搬家,而是一种融合,所以知识的解构与重构实现了在教育界的突破。解构和重构是当今创新的主题。现在想到三个问题在解构和重构问题上的成功:解构和重构的运用,寻找各自需要表达的主体。

第二个什么在变什么没在变。具体的工作工程在变,传统的职业教育只能解决现在的问题,未来的不知道,也解决不了,必须要获得能力,获得策略的层面,企图通过在变中获取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变的是工作过程要素,不变的是工作过程目的。从现实的简单到综合,简单到单一的,系统化的逻辑化的,同一个范畴去获得、比较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然后解决一个新的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工作过程。如何从具体和个性当中去获得共性、获取抽象、获取一般,然后去指导新的具体核心的个体。知识的逻辑和方法上都学过,现在能用上,所以强调三加一之间就是这个关系。

第三个技术识别性、规范性识别过程。一个工作过程理论都是跟过程有关的,都是用文本写出来的,就是说人的经验和策略才能使固化的设备和工具,文本的工具和规则为人类创造财富。过程是最重要的,过程和程序不一样,人的经验是通过课程逐渐掌握的技术,具体的要掌握抽象的。人类有目的性的活动,始终涉及到 方式。方式就是空间密度,什么地点使用什么工具。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我们的工作过程导向实际上是三维加一维的时空的融合。如何把空间和时间的技术运用近来,通过课程使他变成实在的技术,那么我们就成功了。在哲学的角度依然是成功的。 

最后说理论技术成果

 一、 核心思想——六个要素

   最后总结一下,在未来和现实之间什么在变啊?刚才说的,这个很重要的核心思想:六个要素概念,我们希望课程使学生具有能力,这能力更多的体现在不变的思维的环节上。我们如何使学生具有朴实性思维的工作过程呢?我们通过结构化、系统化、动宾结构等课程的设置逐渐强化学生普适性的工作过程的思维,然后应对未来。

 二、职业教育的定义,我们的压力

  职业教育是什么? 是一块没有开采的憧憬地,是一片希望的原野,是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是一艘驶向胜利彼岸的航船。哪怕前面还会有风雨,还会有暗礁,我们离胜利彼岸并不遥远。如果说我们原来是在苦苦寻求一条路,那么现在路找到了,我们还怕路远么?如果做不出来,肯定是陷入了一个怪圈,没有跳出教育看教育,没有跳出知识看知识,没有跳出学校看学校,没有跳出自我看自我。如果是这样,依然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你肯定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你肯定是“众里寻她千百度”你也找不到北。当你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自我看自我的时候,你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否则你始终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当你跳出去后,用他人需求的视角来调整自己的视野,你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你就会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我老说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就不能动了。我们高职现在面临着两大压力,我们有危机感。第一个现在的普通本科院校看到我们的课程改革,他现在把重心下移了,但他是本科,他跟你抢生源。咱们北京都知道,未来的普通高中把全部初中生源全部吸收走了,……我们的生源到哪去了?我们的饭碗都成问题了,那1200多所很可能重新起来就变成600所了,所以我们必须改。怎么办?2008注定要成为中国历史上、世界历史上包括高职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三批109所学校纪念活动,主题是2008中国高职在行动。高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高职会对世界教育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我认为中国高职赶超世界,指日可待。我相信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未来高职教育的军功章里也有你们的一份。


附件

  • 07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重要问题解读.doc  下载 预览

研修资源

最新研修资源

热评研修资源

热门研修资源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