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让问题生教育走向科学

  发布者: 麻建    所属单位:河南省医药卫生学校    发布时间:2021-08-09    浏览数( -) 【举报】

优秀班主任介绍经验的时候,总要举个转化问题生的例子,以证明其工作的成功,平时班主任们用在问题生教育上的精力,则是非常可观的有的班主任说,百分之八十的精力都用来对付问题生了

我国自从建立班主任制度以来,从来没有减少过对问题生的关注,光名称就有差生,落后生,后进生,学困生,个别生,问题生等多种。但是据我看问题生教育一直没有走上正轨,其主要缺点是缺乏问题生诊疗的专门研究,经常把问题生与非问题生混为一谈。对策则通常是软硬两手——一手是管卡压,另一手就是哄(比如什么赏识、招安),所谓恩威并施

我们的教育方法一方面简单贫乏,缺乏新意,另一方面又充满主观随意性,好像全凭教师灵机一动。我们对问题生的教育,有爱心,有激情,有怀柔,有高压态势,有绝招,有偏方,有锦囊妙计然而很少有科学性。



一、什么是问题生    

我对问题生的界定是:品德、学习态度、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才是问题生。这个定义指出了问题生的主要特点:他们的问题不是常规教育手段所能解决的。也就是说,通过一般的表扬、关爱、批评、写检查、请家长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其实不算问题生。问题生不等于有问题的学生,他们应该是有严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个案诊疗才可能解决。

二、问题生的分类

1、横向分类(从问题类型上分)

1)不良行为习惯型    

有的严重小说小动,有的爱接老师下茬,马马虎虎,磨磨蹭蹭,站没站样,坐没坐样,没有礼貌,不懂规矩,迟到早退,招三惹四,五分钟热气,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他们一般对老师并没有敌意,只是管不住自己 

这种学生会给教师带来无穷的麻烦,很让人头痛。如果说人们对品德型问题生的主要印象是,对心理型问题生的主要印象是,那么对行为习惯性问题生的主要印象就是。这种学生往往知错认错,但是屡教不改。   

凡属习惯问题,根子几乎都在家庭。他们的问题主要是家庭教育失误造成的,他们的毛病主要是家长惯出来的,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已经形成坏习惯了,很难改正。解决这类问题,除了一般性的班级管理和教育之外,还必须进行个案诊疗。

最好能找到其家庭教育具体的失误点,让家长自觉调整,帮助孩子进步。这在小学很有效,中学因为孩子已经长大,毛病积习已深,家长失去权威,效果较差,但有家长配合总比没有强。为此,教师必须掌握指导家庭教育的专业技术。只会给家长打电话告状是不行的,要学会诊断其家庭教育的问题,而且能给家长出招。当然也要给学生出招,因为这种学生都并非愿意如此,他们只是太习惯做错事了,意志薄弱。他们往往一副很无助,很无奈的样子。   

教育行为习惯型问题生特别需要耐心,因为这种事不可能立竿见影,只能慢慢来。可是如今的学校评价体系往往违反教育规律,追求所谓业绩,逼得教师急于求成,和学生较劲。学生力不从心,结果信心丧失,破罐破摔,或者恼羞成怒,与教师对立,酿成很多事端。其实如果不那么急于事功,这种学生中很多人是可以慢慢进步的。

 2)厌学型    

 这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不学习,不听讲不写作业,一上课就蔫,一下课就来精神,对有关学习的话题过敏,老师同学提起来就烦,家长提起来就急。其精力都用在非学习方面,有的搞体育活动,有的追星,有的追时髦发型服装,有的拼命消费,有的早恋,有的迷恋青春文学,有的迷恋网络,有的干脆辍学。

他们的成绩,自然都是很差的,但也有的个别学科成绩不错,但总分很低,属于严重偏科。这种学生除了不听讲不写作业之外,其他方面纪律问题不大,品德方面亦无大问题,其中不少人甚至可以说只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   

一般教师对他们的看法只是一个字——“,认为他们是有潜力的,挺聪明的脑袋瓜,就是不用。其实事情远不是这样简单。其中有些人是过去知识漏洞太多了,基础太差了;有些人是智力类型比较特殊,不适应一般的教学方法;有些则是智商不够;有的是因为早期学习受过严重挫折,灰心了;还有的是从小家长催逼太紧,孩子以不学习来对抗家长;其中只有一部分人确实是因为懒惰,而这懒惰肯定是多年形成的。要对症下药,很需要一番诊断的功夫。

这类问题生不稳定。因为学生的正业是学习,不务正业者必然要旁骛,于是就可能学坏。所以厌学型问题生很容易转化成不良习惯型、心理障碍型,甚至品德型问题生。有的学生始终厌学,但始终没有变坏,对这种问题生,班主任一般是同情的,而且经验告诉我们,他们长大后,往往有说得过去的前途,不会成为社会不良分子。

3)心理障碍型 

主要问题在心理方面。如自闭,自恋,忧郁,退缩,躁动,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多疑,无法与他人沟通,等等。外向的有纪律问题,内向的不违反纪律。学习成绩多数不好。品德方面并无劣迹,有些问题貌似品德问题,细分析不是。   

心理型问题生给人的感觉是。他们的行为违反常态,不符合一般学生的逻辑,令人费解。心理型问题生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这些问题往往与遗传、家庭教育、童年经历有关。

心理型的问题生比品德型问题生比例相对要大一些,但是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都不占问题学生的多数。现在的问题是很多老师往往很轻率地判断学生为心理问题生,给学生造成伤害。比如学生上课爱小说小动,教师就随便说他有多动症,而且让家长带他上医院,这是很莽撞的。   教育心理问题生的时候,教师的角色类似心理医生,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找到他的情结,才能解决问题。但不是每个教师都有这种能力的。如果解决不了,应该请教学校心理教师或者去看医生。4)品德型    主要问题在品德方面。打架骂人,欺负同学,劫钱,小偷小摸,抽烟喝酒,与异性有不正当交往,离家出走,不孝顺父母。多数学习成绩不好,纪律不好。这类学生多是边缘生,往往一只脚在学校,另一只脚在社会。他们给教师的突出印象是

这类学生往往有小群体,而且和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有联系。他们对教师一般有敌意,或者虚与委蛇。学生则害怕他们。这种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往往与社会不良人等相通,他们已经有了反社会的价值观,或者有了这种倾向,只是因为羽毛未丰,所以尚在学校里兴风作浪,一旦时机成熟,就会辍学走上社会,进入不良分子甚至犯罪分子的行列。这种学生一般来源于破碎家庭、道德不良家庭、家庭教育严重失误家庭。他们破坏性很大,教育起来很困难。必要时需要给予纪律处分。   

教育这种学生的时候,教师既是医生,又是战士。如果这种学生总是挑战学校纪律和教师权威,你就首先要把他打败,然后才谈得到教育。他们往往软硬不吃,对付他们有时需要一点兵法,需要一点谋略,需要某些特殊手段。

教育这种学生,最考验教师的社会经验是否丰富,因为这是一些提前畸形社会化的人,教师书生气十足,只能败在他们手下,是会被他们看不起的。此类学生一般不适合招安,不能轻易安排他们做小干部,否则可能毁坏班风,甚至架空班主任。

5好学生    

这类问题生是隐性的,班主任没有相当的专业能力,没有足够的教育经验和社会经验,没有一定的洞察力,看不出他们是问题生,相反,会认为他们是令人满意、令人放心的好学生。各方面都不错,毛病处于隐蔽状态,常见问题有:双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虚荣心过强,抗挫折能力极差。这种孩子有时会突然惹出大事,如早恋,出走,犯罪,自杀。   

一般班主任只有在这种好学生成绩突然下滑或者惹出事端(如打架、早恋)的时候才会引起警惕,其实他们的问题征兆是很多的。适当进行心理测验是可以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的。    

以上分类是比较粗糙的,事实上很多问题生都是复合型的。还有,问题生类别也是可以转化的。前面说过厌学型问题生容易转化成不良习惯型、心理障碍型,甚至品德型问题生,行为习惯型的问题生如果总是不能进步,也有可能因为长期受挫而转化成心理问题生,或者接近不良少年,变成品德型问题生。2、纵向分类(从问题严重程度上分)

1)轻度    

这类问题生生活学习基本能随上大溜,对集体没有很大破坏作用,老师的教育时有效果,家长没有完全失控。他们的问题,班主任可能用个案诊疗与常规教育手段结合的方式解决。

2)中度  

对学校生活已经很不适应,跟不上多数同学,心情焦虑痛苦,对集体破坏作用较大,抵触教育,但是心还没有完全离开校园。家长基本失控。这种问题生的问题,常规教育手段不起作用,光靠班主任进行个案诊疗也难以解决,需要学校介入、专家指导或介入。

3)重度   

他们一般是边缘生,徘徊在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已经辍学,心已经不在学校。家长完全失控。这种问题生的问题,不但班主任,即使学校也已经很难单独解决,需要社会工作者、医院、公安机关介入,专家诊疗。

 

让我们举两个例子说明这三种程度的差别。

    比如上课不注意听讲。成绩差,但品德没有大问题,也未发现明显的心理障碍,这属于厌学型问题生。如果他还能参加各项集体活动,不大和老师作对,教师的教育能够听进去,说一次能好几天,然后再反复,成绩有时候有点进步。家长的话,似听非听,或者阳奉阴违,但尚未拉开架势和家长作对,问他愿不愿意上学,回答是愿意。这种学生,属于轻度的厌学型问题生。

如果发现他每日情绪不好,经常发脾气,用极不耐烦或敌视的眼光回应教师的教育,对班集体的各种活动没有兴趣,不理睬家长,经常顶撞家长而家长束手无策,但是对纪律处分仍有所畏惧,则属于中度厌学型问题生。

如果经常逃学去玩,或者赖在家里拒绝上学,刀枪不入,软硬不吃,处分无所谓,不但不怕家长,而且企图用出走等手段控制家长,家长反而怕他,则这种学生就属于重度厌学型问题生了。    

比如早恋。写小条,发短信,煲电话粥,偷约异性见面,成绩下降,心猿意马,但大体能遵守学校制度,以上各种活动均偷偷进行,不敢让老师和家长知道,一旦被班主任发现,面有愧色,并无其他品德问题,也未见其他心理异常……这种情况,属于轻度不良行为习惯型问题生。

若其早恋已经半公开,每日主要精力用来联络异性,学校教育无效,有时不惜违反学校纪律和异性见面,但是仍然不敢让家长知道,害怕纪律处分,对成绩下降尚存忧虑……这种学生,属于中度不良行为习惯型问题生。

若公然出双入对,在校园中有过分亲昵的举止,对早恋供认不讳,成绩不成绩无所谓,不怕处分,与家长撕破脸皮,甚至双双出走……这就属于重度不良行为习惯型问题生了。    

目前班主任对问题生普遍没有分类的习惯和能力,所以他们经常是盲目乱抓。有些班主任把大量精力放在重度问题生上(因为他们的问题刺眼),对轻度问题生却没有时间教育,这实际上是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瞎忙,正好把劲使错了地方,浪费了精力和感情。

他们应该把重度问题生交给专家去处理,自己全力抓轻度和中度问题生。当然,现在很难找到这种专家。那怎么办?应该稳住重度问题生(这也需要一些技巧,但并不难学),不去捅马蜂窝,以抽出精力去做真正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里的关键是诊断。我们希望班主任都有诊断能力和分类能力,我们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培训班主任,但是我们不能如此苛求班主任。所以我们就希望各地区应该有专家组,各学校都应有一两位校园专家,以帮助班主任鉴定问题生的问题类型和问题程度。学校主管教育的副校长,德育主任,政教处教师,心理教师比较适合做这种专家,但要经过切实的专业培训,特别是案例式培训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