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21-07-03 2021-08-26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通过线上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提交1篇本学科优质的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 条理清晰、行文规范。

3. 内容须为原创,如有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 建议先在Word文档中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 请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袁佰万    所属单位:荥阳市教研室    提交时间: 2021-08-07 17:58:12    浏览数( 0 ) 【举报】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小组展示:通过小组分享我国与文字有关的文化成果,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记忆再认中华文化内容丰富与独特性。

2.听音悟道:通过音乐欣赏及小组探究,分析我国语言的地域特色及成因,解释不同地域有不同文化。

3.小组展示:通过小组分享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概括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感悟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4.领悟提升:通过讨论探究及列举实例,说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及表现,感悟中华文化的力量,自觉承担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中国文字的形美、音美、意美贯穿主题引起学生高昂的兴趣并且积极参与到探究发现的学习过程中书法欣赏”---“听音悟道”---“文明共铸” ---“接力传承”四个环节循序引入环环相扣,让学生逐步深入,渐入佳境的了解和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担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学习难点: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评价任务】

1.通过倾听小组发言人从字的“起源”、“书写”(书法)、“载体”(造纸术)、“传播”(印刷术)四方面的展示,记忆中华文化的内容丰富,说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评价目标1)

2.通过欣赏不同地区的特色音乐,能列举说明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及成因。(评价目标2)

3.通过聆听小组发言人分享的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概括出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指出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总结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评价目标34

4.通过小组讨论举例说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具体表现及意义,感悟中华文化的力量,自觉承担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评价目标4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华夏,中华文明也很特别,它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今天我们就从文字的创造、书写、传播说起,在文字的领域中一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设计意图:上一节课在学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过程中学生体会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这一节课接着从文字讲起,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且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各个方面,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字的了解。

第二步:新课学习

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过渡: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文字有三美:意美、音美、形美。上周末的时候同学们搜集了与文字有关的中华文化独具一格的表现,接下来有请xxx小组为我们分享文字之形美。大家注意倾听并思考:我国以书法为代表的文学艺术有哪些特点?

第一幕:妙笔生花

学生活动:

四位学生展示中国各个时期的书法,一位同学作为主要讲解员,讲解中国文字的起源及不同字体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设计意图: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对书法不同字体的欣赏和讲解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平时练好字体,更好的传承我国的书法艺术

教师引导:语言流畅,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仪态大方,为xxx小组点个赞!请我们根据小组同学的展示,概括以汉字为代表的文学艺术的特点。

学生总结:文学艺术

特点: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炫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作用: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地位:在世界文艺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师引导:可以用一句诗来概括:短瘦肥长意高远,以字传情万代芳。说到中国的文字啊,就不得不提我国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其中有两项都与文字有关,分别是——

学生回答:造纸术和印刷术!

教师引导:回答的很好,这两项古代科技哪个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影响更大呢?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思考并主动回答,分别从己方的立场上阐明了己方科技的作用:

学生甲:我觉得造纸术更伟大,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可以用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

学生乙:活字印刷经济、省时、省力、省料、省钱、灵活、方便、效率高,尤为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是:我们的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为世界最早。

学生甲:如果没有造纸术,人人都要背着竹简来上学,那可真要学富五车,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学生乙:如果没有印刷术 课本要一本一本手抄,手指头都要累坏了!

学生甲:没有我们造纸术,你还得往青铜器上抄呢!造纸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

学生乙:活字印刷展现了炎黄子孙的才华!

......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并在课堂上辩论两项科技的作用,感悟了我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与领先性,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造纸术与活字印刷书谁更实用的对比与辩论,可以凸显这两项技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带来的极大便利,突出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领先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好的树立文化自信

教师引导:这几位同学讲的都很好,正如诗句所言:“蔡伦造纸传天下,竹简绢帛纸代它;活字印刷重实用,从此知识入万家。”造纸术和活字印刷书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都领先世界几百年,非常注重实际应用,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目标评析:目标1的行为动词是:“记忆”和“说出”,让学生来思考和讲述,达到“记忆”和“说出”这一目标。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幕:听音悟道

教师引导:文字不仅需要书写,还需要表达,这就形成了语言,接下来让我们接着欣赏文字的“音美”,来听几段音乐,感受不同地区的语言特色。

学生聆听并总结:

第一段:陕北民歌——《圪梁梁》选段

特点: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节奏比较自由。

第二段:河南豫剧——《花木兰》选段

特点:唱腔铿锵大气、节奏明快,吐字清晰、通俗易懂,有浩然之风。

第三段:江淮官话——《秦淮八艳》选段

特点:温婉柔美,婉转文雅,像丛丛流水一样优雅动听。

教师引导: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语言特色呢?给大家2分钟时间,我们小组交流探讨一下。

生生互动并总结:

原因:

陕北民歌——陕北地处北方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大沟深,因此音乐风格旋律奔放,节奏自由,歌声悠扬。

河南豫剧——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古代开封、洛阳地区曾多次被作为都城,政治、经济、都极为发达,交通便利,人员交流极为频繁,因此河南语言蕴含着正统官腔语言的铿锵之风,又通俗易懂,音乐风格老少咸宜,深受大众喜爱。

江淮官话——江南扬州地处南北交界之处,所以语言风格兼具南北语言特色之长,既有吴侬软语的温润动听,又较岭南方言通俗。

关系:各地区的方言经过长期的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陕北、河南、江淮三地的特色音乐,既使本节课知识妙趣横生,灵动活泼,印入脑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凸显了各地泾渭分明的音乐特色与语言风格。

教师点拨:这就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二个表现,重点突出一个“区域性”。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具特色,又在长期的交流、借鉴、融合中渐趋融合。

目标评析:目标2的行为动词是:“列举说明”,让学生围绕着老师设计的问题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达到目标2的要求。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第三幕:文化欣赏

教师引导:还有一段音乐,我们接着来欣赏。

学生活动:学生抢答,老师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哇哈哈》片段,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引出音乐语言不仅有地域之分,还有民族之别。)

教师引导: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超过80种,演唱艺术就有几十种,纳西族创制的东巴文,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沿用时间最长的象形文字,与甲骨文并成为我国两大古文珍品。下面请第二小组为我们带来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学,据说她还有两个问题要问大家,请注意倾听。

课件展示:

1.近现代的民族作家多用汉文创作,作品内容多充满爱国激情,这说明了什么?

2.各民族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熔铸了中华文化?

生生互动:

xxx同学为大家展示了少数民族的神话、史诗、歌谣以及知名作家。

其中重点讲到了《格萨尔》,全30册约2500万字的《格萨尔文库》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9年3月29日在北京首发。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古代作家,接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使用汉文进行创作,同样创造出辉煌的成绩。在各民族长期的友好交往,相互贸易、通婚以至民族之间的战争等,都造成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影响。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这种交流和影响,形成了中国文学的多民族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另外还有中国现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继承“五四”新文学传统发展起来。无论是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还是用汉文创作,都充满了反帝爱国的激情。

学生总结:

1.近现代的民族作家多用汉文创作,作品内容多充满爱国激情,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祖国的文化与命运同每个中国人都休戚相关,热爱祖国,作品充满爱国激情,说明了各民族作家对中华文化的深切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与认同感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向心力与凝聚力。

教师引导: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各民族文化如何熔铸了中华文化?

各民族文化的作品有他们自己的民族特性,他们的神话想象奇特,他们的史诗气势磅礴,他们的歌谣旋律动人,他们的作家层出不穷,各民族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的交流、借鉴、融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因此中华文化也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共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生生互动,自主提问探究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与探究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引导:我们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自己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目标评析:目标3的行为动词是:“概括”“指出”“总结”,让学生围绕着老师设计的问题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达到目标3的要求。

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教师引导:提到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特别是每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后,中华文化都迎来了空前的发展,从而造就了“秦汉雄风”、“盛唐气象”、“康乾盛世”。我们的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秘诀就在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问题提出: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同学们结合课本70页内容进行小组探讨,举出实例来说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及意义。

生生互动:小组讨论并积极发言分享

精彩片段:辨识钱币文字

xxx同学:大家如果带有钱币的话可以来出来看一下,小小的钱币上不仅有汉文字,还有蒙、藏、回、壮族的民族文字。而我们的官方文字正是吸收借鉴了各民族各区域文字之所长,才形成了现在美观大方全国通用的汉字。同时其他民族的文字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的重点保护与支持。这种文化的包容性使中华文明在各民族的和睦交流中形成了文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教师点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在于它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向来主张有容乃大,它以海纳百川的气魄使得各区域各民族文化能够和和睦相处,又以虚怀若谷的胸怀学习借鉴各区域各民族文化之长,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们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目标评析:目标4的行为动词是:“列举说明“和“感悟”,通过了学生的生生互动,结合材料分析达到了目标4 的要求。

第四幕:传承中华文化,创造美好未来。

教师引导:作为中国人,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应该怎么传承它呢?

学生作业

1.准备一张精美的纸,用工整的楷书阐明自己姓名的意义。

2.利用橡皮、小刀和墨水制作一个篆体的活字字模,为你的文章盖章。

3.下周举行文化墙作品展。

设计意图:增加课外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切实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升华学情感认知使学生自觉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老师总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传统,底蕴厚重!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我们更加繁荣强大的祖国!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1-08-07 18:02:46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