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21-07-03 2021-08-26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通过线上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提交1篇本学科优质的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 条理清晰、行文规范。

3. 内容须为原创,如有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 建议先在Word文档中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 请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赵洪伟    所属单位:荥阳市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21-08-13 10:09:22    浏览数( 2 ) 【举报】

5.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师引导下充分让学生,相互合作,全面体验和感悟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针对研究问题平抛运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拓展的设计,通过交流比较,设计出既与教材相联系,又不被教材所束缚的创新实验方案,突出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平抛物体的运动》这节内容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及《曲线运动》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两节内容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二、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已经开始习惯抽象逻辑思维,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来支持。

  2、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知道了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概念和方法,但没有亲身体验过如何来具体的研究曲线运动。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学生通过对实验中种种问题的探究,掌握科学认识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科概念与规律:

(1)知道用实验获得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

(2)知道判断运动轨迹是否是抛物线的方法;

(3)知道测量初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4)会推导平抛初速度的表达式,会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2.学科处理思路与处理方法:

(1)通过学生设计实验,体会物理问题的探究思想和实验设计思想,了解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

(2)体会运用数学方法证明轨迹是抛物线的方法的思想:

(3)进一步掌握计算物体初速度的方法;

(4)学会化曲线为直线的物理思想和方法。

3物理学科对学生的影响:

(1)鼓励学生去创新和实践,提倡多动脑.、动手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品德的培养;

(2)在探讨实验方案时,不同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可以充分发挥,让学生体验到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愉悦;

(3)在上一节对平抛运动规律的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这一节学生的动手实验,将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体会物理之美,仪器之美。

【学习重点】

平抛运动轨迹的描绘。

【学习难点】

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以及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加深对平抛运动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

提问:(提问学生,回答平抛运动概念和规律)

1、什么是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的规律是什么?                                       

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动画)

问:你见过飞机投炸弹吗?

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飞机投弹

请一位同学到白板前操作,有两次机会。

问:容易击中目标吗?

要想准确击中目标,我们本节还得继续研究平抛运动

二、新课学习

(一)、实验的理论探究(提问学生回答)

 

探究点1、如何确定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1)、轨迹上各点坐标应该满足  y= a x2

(2)、取一点M的坐标代入方程可求出a值

(3)、再在轨迹上任取其它的一些点,量出坐标代入方程,求出不同的点的a看看是否一样,若各组的a值差不多,则说明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探究点2、如何根据已有的轨迹求出平抛的初速度?

(1)、在轨迹上取一个点量出它的水平位移x和竖直位移y

(2)、由y=gt2/2求出时间

(3)、由v0=x/t求出初速度

 

思考:M应该离原点较近还是应该较远?

 

(二)、实验的操作探究

 

1、请同学们研究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根据器材探索确定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

平抛运动试验器、小球、白纸、铅垂线、直尺、复写纸等。

实验装置:

2、实验过程:(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分组完成后展示各组描出的轨迹)

(1)、调整实验仪器:

将斜槽末端调节到水平;根据仪器上的重锤线将实验板调节到竖直。将复写纸铺到白纸上面并固定在竖直板上。

(2)、确定坐标轴和小球的释放高度:

根据装置确定小球平抛的起点,从而确定坐标轴;选择合适的释放高度,使小球运动轨迹大致经过白纸的右下角。

(3)、描绘运动轨迹:

让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调节水平横杆的高度,在白纸上打出若干个点迹,取下白纸,描出轨迹。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表格,验证a值:(借助于excel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1

2

3

4

5

水平位移x






竖直位移y






a值(a=y/x2)






V0














3、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分组讨论,提问学生回答)

(1)、如何保证小球的运动是平抛运动?

答:应保持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固定有坐标纸的实验板竖直,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坐标纸但不接触;

(2)、如何保证小球每一次都以相同的速度水平抛出?

答: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 在斜槽上释放小球的高度应适当;

(3)、如何确定小球平抛的初始位置?

答:坐标原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竖直板上的水平投影点。

(4)、斜槽和小球的摩擦是否会增加实验误差?

答: 斜槽和小球的摩擦不会增加实验误差

(三)、实验探究扩展

1、其它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方案还有那些?

(提问学生回答)

【方案二】水平喷出的细水柱显示平抛运动的轨迹

如图,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段更细的硬管作为喷嘴。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设法把它描在背后的纸上就能进行分析处理了。

插入瓶中的另一根细管的作用,是保持从喷嘴射出水流的速度不变,使其不随瓶内水面的下降而减小。这是因为该管上端与空气相通,A处水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不受瓶内水面高低的影响。因此,在水面降到A处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得到稳定的细水柱。

2、探究:若初始位置不知道,能否求出平抛

   的初速度呢?

取两段相等的水平位移,则两段时间相同。

y2 - y1=gt2可得出时间 t;

再由v0=x/t 求出初速度

三、反馈练习

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减小误差?(       )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斜槽水平轨道必须水平

        C.每次要平衡摩擦力

        D.小球每次应从斜槽同一高度释放

2、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5-15中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计算公式v0=_______(用l、g表示),其值是________。(g取9.8m/s2

 

四、小   结

1、巩固了平抛运动的知识;

2、掌握了获取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

3、体验到了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过程:

4、实验扩展:

六、作   业

1.见课本片P15 问题与练习1、2题

2.课下设计其它实验方案

七、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重点应落实在探究上而不是规律上,课堂教学过程应以探究为主要线索;重视对学生方法的点拨。本节课由于探究过程较多,与学生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有较大关联,课堂弹性较大,完成难度也比较大,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节奏,创设情景、巧妙设问、恰当启发、适时引导,留给学生充分发挥想像的时空,对学生提出的研究方案,教师应给于必要的肯定,并帮助学生完善方案。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1-08-20 21:52:13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