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21-07-03 2021-08-26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通过线上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提交1篇本学科优质的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 条理清晰、行文规范。

3. 内容须为原创,如有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 建议先在Word文档中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 请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崔永胜    所属单位:荥阳市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21-08-20 09:21:38    浏览数( 0 ) 【举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一框包含了三目的内容,即“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 通过求证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来了解真理的含义及真理的客观性特点,领悟真理的条件性与具体性。

2. 通过探究自古以来对三角形内角之和的认识揭示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 通过限时训练来提高判断对真理与谬误的区分能力,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勇于追求真理,反对谬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框的学习中已经明白了实践与认识的含义及两者关系,了解到认识必须从实践中来,这一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究人们为什么会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不同的看法,从而提高正确区分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四、教学难点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五、教学方法

1.现场教学法

学生通过现场的计算证明平面内三角形内角之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真正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2. 教师讲授法

教师通过对真理特点的讲述,使学生更为系统的理解真理的三个特点。

3. 问题探究法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探讨自古以来三角形内角之和的求证过程,从而感悟追求真理的过程性。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多少度?

学生回答:

教师:幻灯片展示

那么你如何证明它呢,请证一证: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学生动手:

教师:展示

(二) 真理含义与客观性

教师:很好,同学们刚刚都用数学公式向我证明了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确实等于180度。这种认识一种真理性的认识。那么问题来了,真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幻灯片

1、真理含义

教师: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可混淆。正确认识我们称之为真理,那么错误认识我们称之为谬误

教师:假如我们没有认识到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那么它是多少度?

学生回答:

教师:这就是真理的客观性,不管我们如何认识它,它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真理具有客观性。而且,也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人们的观点、立场不同,每个人的认识能力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不同,即使是对同一确定对象,也同样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三) 真理条件性具体性

教师:同学们,如果在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是否仍然等于180?

多媒体展示

学生总结:在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

以此类推,在凹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

教师总结:真理和谬误往往只有一步之遥,真理都是有自己的适用范围的,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和条件,就会变成谬误。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7页方框内的相关链接,回答平面内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能否用在航海事业上呢?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发现地球是个凸面的球体,不能依据平面内三角形内角之和来证明。因此真理都是需要条件限制的,有条件性、具体性的特点,是主观与客观,具体与历史的统一。

(四) 认识的反复性

教师展示幻灯片:

随着航海业的发达与农林牧副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加深了对三角形内角之和的认识,证明了并非在所有条件下三角形内角之和都等于180度,同学们,人们对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的认识都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这个过程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学生讨论并总结

人们对三角形内角之和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形成的,除了受到客观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人们的知识水平、观点、立场、方法等条件的限制。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反复的实践认识才完成的,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而客观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人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因而人的认识也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

(五) 认识无限性

教师拿出一个不规则的几何体,请大家以波浪形为例,探讨一下在不规则几何体的波浪形内角之和的度数。

学生通过集思广益,明白了由于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都是不断发展这个的,因此认识也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七、板书设计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的含义

2.真理的属性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附件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设计.docx 下载 预览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1-08-21 20:38:36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