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教学设计】杨文静《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发布者: 杨文静    所属单位: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发布时间:2021-09-17    浏览数( -) 【举报】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杨文静


章节内容

     课题名称:《大自然的语言

共1课时


时间


班级

八年级4


课程标准

   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教材内容

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版八上第四单元事理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作者竺可桢运用用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把物候学一门复杂的学科的清楚明白。

    本单元的单元要求如下:人们常说,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就是说,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要讲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所说明的事物事理有所不同,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则是一致的。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培养注意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还可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阅读时,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而本文的文本导言又有这样的表述: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研究这种“语言”的科学叫作物候学。这篇课文就是介绍物候学的。阅读本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把一门复杂的学科介绍清楚的。

    基于以上对“课程标准”、“单元要求”和“文本导言”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竺可桢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把一门复杂的学科介绍清楚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三单元接触了整一单元事物说明文的学习,学会了准确找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方法,对于说明语言、说明方法以及总分总的说明结构也有涉及,再加之本文条理清晰,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提炼出物候学的知识,但对于逻辑顺序及逻辑顺序的具体体现还很陌生,对于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认识也不够全面。而这也正是本文的难点和重点之所在。  


教学设计

整体思路

  “教学评一致性”,是课堂教学的原理与规律,在设计本篇教学设计时,力求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制定出学习目标,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评价任务,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再设计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以评定教”。 并且根据学情和文本实际适度推进,达到尽可能高的学生参与度。同时,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提高目标的达成度。


学习目标

 1、速读筛选信息,准确概括本文介绍的物候知识。

          2、理层次、析语言,从顺序和语言角度分析事理说明文的科学性。

          3、合作归纳科学地说明事理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评价任务

任务一:检测目标1

 1、 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2分钟的时间速读课文,要求准确地概括出来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知识?

 评级标准:准确,且能说出依据。

 

任务二、三:检测目标2

1、请同学们说一说文章是如何从整体到局部都体现着逻辑性的?

评价标准:说清楚具体是哪种逻辑顺序,分析准确严密。

   2、对比删改前后的句子,分析原文是怎样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

评价标准:能说清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两种具体体现形式。

 

任务三:检测目标3

   1、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能否全面地归纳出我们该如何科学地介绍一种事理呢?

评级标准:学生准确归纳;

 

   2、 写作练习:选择生活中平常而又深奥的问题或现象,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按照逻辑顺序写一段事理说明文,三两句描述现象,再分析原因,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评价标准:能够按照逻辑顺序有条理地介绍,注意数据材料的准确性。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1

一、导入:

    导语:听,燕子呢喃,是告诉人们春天来了,蝉鸣阵阵,是告诉人们夏天来了;看,菊花张开了笑脸,迎接着秋天的降临,雪花纷纷扬扬,是说冬天正光顾人间呢。原来,大自然也能说话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气象学家竺可桢一起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的兴趣。


环节2

二、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就重点进行强调)

1、速读筛选信息,准确概括本文介绍的物候知识。

 2、理层次、析语言,从顺序和语言角度分析事理说明文的科学性。

  3、合作归纳科学地说明事理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目标引导教学,使学生明确课堂重难点。


环节3

(对应目标1)

三、速读,筛信息

1、通过预习,谁能告诉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物候和物候学)

 

2、是啊,这是一篇讲述物候知识的说明文,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课文,要求准确地概括出来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知识?

物候现象、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物候的影响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速读课文,准确概括本文所介绍的物候知识

 


环节4

(对应目标2)

四、思读,明顺序

   1、作者在给我们介绍这几个物候知识的时候,是按照怎样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你能找出来吗?

 为什么要这样排列?这是一种怎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逻辑顺序

 

  【知识链接】:逻辑顺序具体包括哪些呢?(PPT展示):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

 

2、你认为作者由我们熟知的自然现象入手,进而介绍物候学及其因素和意义,这是哪种具体的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

 

3、除此之外,文章的局部内容也运用了逻辑顺序,比如说谈到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时,(齐读6至10段),思考:这四个因素能否调换位置?

不可以,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也就是由主要影响因素到次要影响因素,这样的逻辑顺序展开的。

其实啊,你通过“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这几个衔接性的词语,也能判断出来,它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4、用刚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在介绍物候的研究意义时,它又是怎样体现逻辑性的?

由主要到次要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到局部,扎实掌握由现象到本质,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环节5

(对应目标2)

五、品读,析语言

两个例子:

(1)修改后: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得多,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几天。

  原文: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试着比较一下?两个句子哪个更准确科学?

   “20天”,“10天”,这样的数据材料从哪里来?科学的观测,调查研究得来的,所以说,使用精准的数字能够更准确地说明一种事理,也更有说服力。

 

然而,还有不准确的句子呢,我们来看——

(2)修改后: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比1965年迟五六天。

   原文: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10天”多么精准的数字啊,我能不能把“左右”删掉,你来比较一下?

“左右”表推测、估计,因为拿不准,所以说话留有余地,用上“左右”这样的限制性词语,恰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给出精准的数字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限制性词语提高准确性两个典型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两种具体体现形式。


环节6

(对应目标3)

 

六、小组合作,归纳总结方法: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能否全面地归纳出我们该如何科学地介绍一种事理呢?

(1)条理清晰的逻辑顺序:这节课主要学了由现象到本质、由主要到次要两种。

(2)准确严密的语言:可以是精准的数字,也可以是恰当的限制词。

 

引导学生由知识的获取到方法的获取,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环节7

(对应目标3)

七、牛刀小试:

   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我们都习以为常,但深究起来却会觉得奥秘无穷,比如下面列出的这些问题,你深究过吗?

   为什么树叶大都是绿色的?

   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的?

   为什么使用微波炉时不能考的太近?

   为什么多数餐具是白色的?

   ……

   或许你还能例举出许多平常而又深奥的问题或现象,请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

要求: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按照逻辑顺序,三两句描述现象,再分析原因,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让同学们在写作练习中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并通过分享感受身边科学的魅力。


环节8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竺可桢以清晰的条理,准确的语言,借助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向我们介绍了物候学的知识,科学而又严谨。而我们的身边也同样有着很多看似平常但却深奥的问题和现象,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探究、揭秘身边的科学,也让自己的思维之树不断地茁壮成长。

老师对本节所学知识做出总结,再次强化知识点。


环节9

九、课后作业:在课堂小练笔的基础之上,完成事理说明文一篇,不少于500字。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