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发展规划】对“双减”政策下学校工作的一些思考

  发布者:吕颖    所属单位: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发布时间:2021-11-29    浏览数( -) 【举报】

对“双减”政策下学校工作的一些思考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随着新学期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各项工作的开展,自己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参与者、传达者、落实者,在不断学习和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也在对自己参与的学校各项工作进行着思考。如何更好的践行“双减”政策的核心精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  双减之下,学校管理工作需要“高标准”

现在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这就需要学校站稳教育主战场的地位,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提高教学质量,追求教育的本真,成为真正意义上有价值引领的好学校.学校管理者不仅要积极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还要将“五项管理”工作始终贯彻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之中。

孔子曾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一定程度上,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学校自上而下走出惯性区、舒适区,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着怎样认识、怎样思考、怎样研究、怎样工作的新问题,所以,在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学校领导工作标准决定教师工作标准,教师工作的高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双减”,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  双减之下,学校教学工作需要“高质量”

双减”减的是一切不必要的负担和不必要的形式主义,并不是要降低教育教学要求,不能在减掉负担的同时也减掉质量标准。学校的教学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质量的教研

1.组建“多维”团队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做高质量教育的建设者,做教育改革行动者,以教育科研的方式推进“双减”工作落地生根。常规的教研是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教科研团队;当然,对于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我校的“青蓝工程”是帮助新入职教师迅速成长、融入学校的最快方式,还有名师工作室、班级组等,都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单元。总之,只有在教师队伍之间形成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协作的多维度“小分队”,才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聚焦“具体”问题

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需要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老师们需要“集众人之长,补一己之短,合众人之力,成一人之利”,也就是依靠团队的智慧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听取大家的“小点子”变为自己的“小技巧” 。教研活动不应该是互相吐槽的集会,教研活动的内容也不应该是随性而定,每周的教研活动要提前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只有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专项问题进行集体备课,老师们才能最终上出相对完美的好课,所以说一堂好课的背后一定是一群老师的集体智慧。

3.引领“深度”学习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双减”政策下的教研组、备课组研修活动,聚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开展主题化、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等领域的课堂研究和推进,从方法到内容、从教学到学习、从专业到职业、从系统到案例、从群体到重点,不断拓展教育科研的广度和深度,让教师的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同时,教务处和备课组需要引领教师读专业书籍、浏览学科相关的网站、公众号等,学校需要鼓励老师们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从校内交流变为更为广阔的区域交流,也可以从学科内交流变为学段内的交流。让老师们多看一看、多听一听教育发达地区学校的先进做法。

(二)高效率的课堂

落实“双减”,学校既要“减负”,更要提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必须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率。“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双减”政策的具体实施需要对教师的课堂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上出一节高质量的课,要在教学流程的起点下功夫,这个起点就是备课环节。备课时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艺术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双减”背景下,这一主阵地的建设将更会成为大家一起研究的内容。

(三)多元化的作业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学生的作业量减少了,对作业的质量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作业设计、布置上,学校应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以备课组为单位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精准针对不同学生、精细反馈作业情况并把作业设计纳入教研活动中;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作业增值性评价”“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怎样做到精选、分层、有效”等专题研讨交流。

然而,要真正做到作业的“少而精、精而有趣、有效”,以及安排生动活泼的“口头”作业、弹性作业,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费更多的时间,做更深入的教学研究,课前准备要更加充分,教材研习要更加透彻,知识要点要更加突出,学生的情况要全面了解,作业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业设计;教师还要认真批改作业,加强面批面改,做好学生的答疑辅导。只有如此,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安排。

 

三、  双减之下,学校德育工作需要 “高站位”

在双减政策颁布之前,2017年8月22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指南中提到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这次的“双减”政策,就是在“减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更加强调人的健康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四、  双减之下,家庭教育需要“常赋能”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断裂和失承。其实,家庭教育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只要按照父辈教育我们的经验来教育子女,就大致不会出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所获得的家庭教育在今天根本无法参照。因此,当代中国的每位父母都在摸索。班主任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问题家庭。所以,孩子的问题大多是家庭问题造成的。这就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为家长“赋能”,构建学校、家长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子女各个阶段的生理变化,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家长需要提供科学的饮食、引导孩子合理的作息。其次,家长需要了解子女的每个阶段的心理变化,特别是令大多数家长们头疼的“叛逆期”,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是需要家长提前了解。只有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家长才能明白说什么、怎么说。当然,除了要学会跟孩子沟通,家长还需要了解如何应对子女各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只有明白如何应对,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才能由单纯的“斗智斗勇”变为自然的“顺势利导”。

随着 “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突然多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那么家庭教育的作用就更加凸显出来了,许多家长也因此而感到“焦虑”。作为家庭教育的统领者,社会需要为家长营造争当“学习型”父母的氛围,作为家庭教育的同路人,学校教育应努力承担起对家长的定期指导,例如开办家长学校、定期举行教育讲座等,切实提升家长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家庭教育的经验者和家校沟通的桥梁,班主任需要通过合适的方式给家长支招,引导家长履行好父母的责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双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新举措,也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双减”是对学生的“松绑”,但对教师和家长来说,并不意味着“躺平”,而是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心教育,用心陪伴,和孩子一起成长。对于学校发展来说,谁能真正理解"双减"的内涵,谁就占领未来的教育高地,只有家校社共同担当,切实转变观念,做到同心协力,共同落实好“双减”政策,推动素质教育,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