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2016-11-16  发布者:傅裕  浏览数( -)

学习内容

17 孔子拜师

课时

2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我会认“兼、仆”等7个生字。

2、我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3、我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4、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

学习重点

1、会认“兼、仆”等7个生字。我会写“闻、尘”等生字。

2、我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学习难点

1、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师

教学准备

学生:1、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2、收集孔子名言和孔子故事

教师:1、多媒体课件

      2、自制生字词卡片。

环节

学习设计

批注

(30)

第一课时

【导入导学】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知识链接】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春秋时代的鲁国。他幼年丧父,与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年青时,这位未来的哲学家做过小官,几年后辞官不做。他在随后的十六年中教书,招募了大批仰哲学的弟子。约在50岁时,他在鲁国担任要职。四年后,被反对派逼下台,在随后的十三年中,他四处游说,晚年返回鲁国。五年后(前479年)与世长辞。在他的一生中完成了《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他的学说成为历代儒生们的必修之课。在其死后,他的学生们将他的言语整理编撰成《论语》,他的理论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2500年之久。

【自主学习】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小组合作】

 1.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小组比赛评分)

易错音字:纳  授  品  境  迎   等  尘

易错形字:迎  授

易错义字:仆  境  闷

3、利用课件“开火车”检查词语认读

4、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交流展示】

书写漂亮的作业。

第二课时

【导入导学】

复习词语

【小组探究】

(一)自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3、小组交流读书感受。

  4.谈孔子。

(二)谈孔子

a.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从本句中你感受到了孔子的什么品行?你从本句的哪些地方看出孔子的品格的?

(2)理解“远近闻名”、“渊博” “终于”  

(3)指导朗读,感悟孔子好学的品质。

b.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想象孔子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3)感情朗读。

c.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1)从本句中哪些词语你感受到了孔子的什么品行。  

(2) 指导朗读。

d.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1)本句体现了孔子的什么品行?

(2)寻找“拜见”的近义词      拜见——拜访

(3)课件出示“拜见”“拜访”的区别,并填空练习。

c.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1)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的?用成语进行概括。

(2)从本句中你感受到了孔子的什么品行。         (3)指导朗读

e.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从本句中你感受到了孔子的什么品行。

【交流展示】

1、谈老子

孔子有这么多的品行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那我们再来看看老子有哪些品行?

a.“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2..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3、总结全文

说说此时你心中的孔子和老子是什么样的吗?

10

第一课时

完成生字书写。

第二课时

1、齐读最后一段  (将“人们” 改为“我们” )

2、师还搜集了一些孔子的名言,带来与大家共赏。(课件出示)

3、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孔子的名言和孔子的故事。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