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说完整话

发布者:刘健     发布时间:2016-10-20     浏览数:0

 幼儿园老师大多都有这样的感受:幼儿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经常出现句子不完整、意思不顺、言不达意的现象,如何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呢?在此我谈谈对培养幼儿说完整话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可说的内容,创造有话可说的条件。语言是交流和表达思想而产生的。“思想”就是“语言的内容”。无内容而硬要幼儿表达只能是挖空心思“挤牙膏”或“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我在教幼儿学说“谁正在做什么”这样一句完整的话时,在墙壁上张贴了动作明显的人物画,使幼儿一眼就看出画中人物正在进行的活动。如:橡皮泥、积木、图书、画纸、蜡笔等,让他们每人都可以做不同的事,待老师请幼儿说这种语句时,幼儿便能“一点即通”了。当然。说话的内容不一定都要临时提供,平时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经历,从他们感兴趣并且有生活经验的“题目”中选择谈话的内容都能让幼儿有话可说。

  二、创设适宜的环境。为使幼儿讲述完整连贯的话,让听的人能够明白。我在语言课中尽量采用“独白”式的语言活动,如请幼儿讲述自已的经历、见闻,复述故事,续编故事,报告“新闻”,围绕幼儿之间发生的矛盾让幼儿发表意见等,为幼儿提供学习、练习用完整话表述的机会。

  三、恰当地设计提问。造成幼儿说话不完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过于直接、简单、缺少启发性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对引导幼儿用完整话回答提问的体会是:设问要恰当。要尽量少用直接提问,如“这幅画上有几只小动物?”以避免幼儿用“两只”这类简短的口语回答。提问应是发散的,具有启发性的。如:在教《三只蝴蝶》时就避免提“图中有几只蝴蝶?”这样的问题,而是问“图中有些怎样的蝴蝶呢?”“这些蝴蝶分别在做什么呢?”这样,幼儿在回答时就必须回忆故事情节,并且用教师叙述的书面语言来回答。

        

2015年